首頁 歷史

戰(zhàn)國演繹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上書秦王

戰(zhàn)國演繹 清嵐如水 2196 2020-07-08 09:49:21

  回到咸陽后,王稽已把張祿當做奇貨可居,一定要請到家中。

  張祿卻主張住店:

  “住在你家中易于傳出去為穰侯知曉,必不容我見秦王。

  一個小商人住在小店中就不引人注意了。

  等你得便向秦王引見,事有一定后再去打擾尊府?!?p>  王稽此時對張祿已是言聽計從,連連稱贊:

  “高招兒!實在是高!”

  王稽官職卑微,并不能隨時單獨接觸秦王。

  趁出使復(fù)命的機會,把出使情況匯報完后,又畏首畏尾地低聲奏道:

  “臣在大梁結(jié)識了一個叫張祿的,此人很有才智……”

  不想沒等他把話說完,秦王已不耐煩地揮揮手:

  “這些游說之士都是自吹自擂,其實沒真本領(lǐng)。

  寡人用不著他們,別提了,你下去吧!”

  原來秦昭王知道丞相魏冉不喜游說之士。

  他是舅舅,又有扶立之功,掌著軍政大權(quán),何苦惹他不高興?

  所以對這些人也很冷淡。

  王稽不死心,繼續(xù)勸諫:

  “游說士中固然有不少徒具虛名之輩,卻也不乏佼佼者,曾為秦做出巨大貢獻。

  穆公用蹇叔、百里奚而成霸業(yè);

  孝公用商鞅而定親法;

  惠文王用張儀終散‘合縱’。

  所以對這些人不可一概而論,王何不抽時間跟他談?wù)劊?p>  如果他無安邦定國之策再攆走他,對秦也沒什么損失。”

  秦王也明白王稽之言有道理,屬于為國家的一片好心。

  但一則畏懼穰侯,同時也深受影響,所以還是不感興趣,便敷衍道:

  “好!好!等寡人有時間了再通知你?!?p>  王稽自以為建成了豐功偉績,興沖沖地告訴給張祿,張祿卻搖搖頭:

  “秦國這幾年憑武力攻下不少領(lǐng)土,重武輕文的觀念一時難以回轉(zhuǎn),認識不到人才的重要性。

  硬塞進手中的東西不值錢,時運沒到,急也無用,咱們積極爭取、耐心等待吧。”

  王稽被澆了點兒不涼不熱的溫吞水,心中半信半疑。

  果然,過了一個多月秦王也沒提接見之事,張祿并不著急,每日早出晚歸做商人買進賣出。

  以他的心機很快便掌握了市場動態(tài),自然能賤買貴賣,賺的錢日用之外還有盈余,所以自己嘆息:

  “范蠡助勾踐滅吳后退出政治舞臺,下海經(jīng)商自號‘陶朱公’發(fā)了大財。

  若不是為報血海深仇,學范蠡做個三聚千金的陶朱公也是樂事,何苦在政治斗爭中裹傷而舐血?”

  此時他已經(jīng)萌生退志,所以他終能保住余生。

  張祿正在市場上閑轉(zhuǎn),忽見大路上塵霧飛揚,兵馬紛紛急奔校場,便偷著打聽:

  “又要打仗啦?”

  一位老者嘆口氣:

  “可不,丞相下令征兵,派白起攻打齊國?!?p>  張祿故作不懂:

  “沒聽說齊軍犯境???”

  另一位知情者冷笑:

  “何須齊兵犯境?還不都是為他自己?”

  聽了眾人議論,又向王稽對出兵情況做了進一步了解,張祿心中有了主意。

  回去寫了一封信告訴王稽:

  “想辦法交給大王。”

  坦率地說,秦王早已忘掉“張祿”這個名字。

  接到信才想起王稽曾夸他如何料事如神、才智過人。

  也許是出于好奇吧,突然來了興致,看看他在說什么?便打開了信。

  “羈旅之臣張祿,死罪上聞,奏與陛下:

  大王生于憂患,幼年出質(zhì);

  繼立于危難之際,幾經(jīng)周折,方建萬世基業(yè),實乃人中之雄。

  所以臣帶著兼并天下之策,不遠萬里迢迢軼附王之驥邊。

  救覆國傾宮之危,展鵬程萬里之宏圖。

  不料大王竟睥睨相視,棄賢才于不顧,此豈為明主?

  秦今為列國三強,然欲成大事,須有覆蓋天下之謀略。

  大王果欲雄飛,則容臣當面向您稟奏;

  但愿雌伏,則臣告退,四海之大,豈無容身之處?”

  看口氣,這家伙的肚子里還真有些“草料”。

  不過,“算命”的手段都是先危言聳聽。

  說你有三災(zāi)八難,把你嚇得屁滾尿流,然后讓你花錢免禍。

  怎知這小子不是那種江湖騙子?

  但他那“雄飛、雌伏”又具有很大的挑逗性,使秦昭王不得棄而不顧,決定召見。

  昭王的生父是惠文王,生母名為羋八子。

  本是楚國陪嫁來的所謂“媵女”,連兄弟姐妹一齊“嫁”到咸陽。

  所以他雖是“王子”,在宮中的地位卻屬于“下等人”;

  不到十歲便出質(zhì)于燕,但他舅父魏冉在秦國參軍后屢立戰(zhàn)功,漸漸升為有一定地位的高級軍官。

  惠文王死后,嫡子蕩繼位,是為武王。

  秦武王身高體壯、膀大腰圓,喜好跟人比角力,專愛跟武人玩耍,而且武王年少驍勇,喜歡舉鼎。

  他手下有知名的三個大力士,叫孟賁、烏獲、任鄙,都是舉鼎能手。

  公元前三零七年,秦武王帶著重兵去東周國都洛陽觀看九龍神鼎,三大力士也陪伴著來到洛陽。

  其中一位孟賁又名孟說。

  據(jù)說他能生拔牛角,發(fā)怒吐氣,聲響動天,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犀,尤為勇猛。

  九龍神鼎乃是世上瑰寶,秦武王一見,心中突然浮現(xiàn)一個念頭。

  九鼎乃天下王權(quán)神器,秦得九鼎天命所歸,搬回九鼎,便是進軍洛陽最大戰(zhàn)果!

  這位年少好強的武王,舉致大發(fā),借此機會與孟賁比試舉鼎,以顯示一下秦在列國中的地位。

  他抓住一只龍紋赤鼎猛地舉了起來。

  殊不知此鼎重量太大了,因力氣不支,累得是雙目出血,終于力盡鼎落,砸斷了臏骨。

  結(jié)果秦武王不治而死,丟了王位,無辜的孟賁也因此獲罪,被誅殺九族。

  武王無后嗣,于是諸庶弟紛紛爭立。

  魏冉此時已有一定兵權(quán),與昭王異母姐姐燕后密謀把昭王稷從燕接回。

  途中又得趙武靈王的幫助,抄近道如從天降回到咸陽。

  趁著別人還在爭論不休時,突然登基坐殿。

  魏冉手里有兵,諸王子毫無準備,只得承認既成事實。

  但昭王的資格太低,二十位王子以內(nèi)都輪不上他。

  而且沒得到惠文王后的“自愿”批準,屬于“私立”。

  諸王子不服,各自聯(lián)系自己的親信大臣相繼為亂。

  但以軍功升為將軍的軍官們都擁護魏冉,所以叛亂都被武力撲滅。

  連惠文后因為支持叛亂也被殺,武王后則被送回魏國娘家。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