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完璧歸趙(一)
主子心煩,繆賢不能走。
悄悄捧過一杯茶來,小心翼翼地說:
“大王,臣的門客藺相如很有見識,善解難題,可否讓他出出主意?”
“你的門客?”
趙王只盯著茶杯:
“能有什么見識?”
口氣帶有輕蔑。
可也是,他的文臣武將,哪個不比繆賢的門客強百倍?
“宦者令”的門客,在“門客”這個行列里的級別也夠低的了。
顯然他還不配投到也是“門客三千”的平原君門下,可見他出身于相當貧賤的社會底層。
怎能得到國王的重視?
但繆賢卻很了解藺相如,從心里佩服他,便跪下了:
“實不相瞞,當初因為這玉,臣恐您見罪,曾萌叛逃之念。
是他勸臣肉袒請罪,方邀大恩,免滅族之禍而復君臣之歡。
使臣仍可在您身邊侍奉,全是他的作用?!?p> “哦?”
惠文王聽出門道來了:
采取不同策略,就可以使繆賢在同一問題得到不同結果,從而轉危為安。
便放下茶杯,站起身來回踱了幾步,回頭吩咐繆賢:
“馬上宣他進宮。”
入宮拜見后,惠文王開門見山:
“秦王要以十五城換和氏璧,你認為應該怎樣答復?”
藺相如四十左右,細眼長須,面目清瞿。
生的單薄,但文靜中透著機智。
一個低層次的人面對國王都能做到神態(tài)安穩(wěn)、毫不慌亂,可見其城府之深。
當下叩首答道:
“秦以十五城之重價換璧,趙若不允,則趙理虧,天下不直于趙?!?p> “那,秦王得璧又不給城,趙將奈何?”
“如此,則秦理虧。”
廢話!還用你說?
商鞅詐魏、張儀騙楚,秦何曾在乎理直理虧?
惠文王有些不耐煩了:
“秦人唯利是圖,不計虧、直,寡人現(xiàn)在是既不想在秦的面前理虧,又不白白丟璧,被人恥笑!”
“那可以派一使臣送玉到咸陽以示趙的誠意,秦王如約付城,則玉為秦有;
秦若食言,則完璧歸趙?!?p> “什么?把玉送到咸陽還想帶回?
十萬甲兵也做不到!
你的計策,全是小孩子的空想!
你走吧!走吧!”
惠文王氣得直揮手。
藺相如仍然跪在地上,挺直了身子,注視趙王:
“如果大王認為沒有人能做到,臣愿擔此重任!”
“你?”
“臣以為趙若拒絕,秦必啟恤,為塞其口,必須送玉入秦。
臣去可相機行事。
秦若無誠意,即使不能完璧歸趙,臣也絕不讓秦王把玉騙去,令趙受辱。
可將秦之負趙,以臣之血昭示天下。
其價值就遠大于和氏璧了?!?p> “那你將面臨難以想象的危險和困難?!?p> “只要大王信臣,臣誓與璧共存亡!”
一個宦者令的門客,奴仆般低微的小人物,在文武重臣都進退兩難、束手無策時,卻敢挺身而出。
以國家安危為己任,做出不惜犧牲自己,也要維護國家權益尊嚴的承諾。
使惠文王也欽佩得不禁眼眶濕潤。
他決定相信藺相如,親自以手相扶:
“先生請起,先生肯為國分憂,寡人必不負先生!”
第二天早朝,惠文王宣布了一個震驚朝野的決定:
封藺相如為“送玉使”,與秦國特使同赴咸陽。
秦王見趙國果然把和氏璧送來,心里高興,卻又有些慌亂。
喜的是欲望滿足了,寶貝馬上就要到手;
慌的是,因為事前估計趙必定拒絕,所以沒有這方面的準備。
不過,只要把玉騙到手,別的也無須考慮!
第二天,秦王在章臺大宴群臣,舉行“受玉”儀式。
大家魚貫入座后,在喧天的鼓樂聲中,“禮賓司長”趾高氣揚地宣布:
“宣趙使!”
藺相如捧著包璧的錦袱,恭恭敬敬地緩步走到秦王案前,再拜施禮后,把玉璧獻上。
秦王讓內侍打開錦袱,只見那玉璧果然是純白無暇、膩如羊脂,雕鏤的花紋,好像自然形成。
不禁贊賞:
“真乃稀世之珍也!”
飽看夠了,又讓內侍拿給群臣傳遞觀賞。
自己則興高采烈地大講有關和氏璧的逸事及其珍貴之處,當然都是從玉工那兒販來的。
但群臣們卻要異口同聲地奉承:
“大王對天下事無不通曉,真夠臣等學幾輩子的!”
秦王得意地哈哈大笑:
“九牛一毛耳!”
大臣們看完,又讓送到后殿,給嬪妃美人們開開眼界。
前、后殿只隔一幕,很快便傳來女人們驚喜的尖叫聲,過了一會兒,內侍空手回報:
“燕姬夫人說她留下了?!?p> 秦王大笑:
“她也太性急了,告訴她,早晚是她的!”
然后吩咐:
“開宴!”
當然也有藺相如一席。
酒后,秦王命人抬出蜀錦百端、黃金百鎰賞給藺相如,以謝他送玉之辛苦,卻絕口不提十五城之事。
燕姬也不把玉璧送回來,秦王明顯的要賴賬。
這本在意料之中,所以藺相如并不著急,微笑著告訴秦王:
“方才大王只夸這玉的好處,卻沒注意到上面的一個暇點,是它的一大遺憾?!?p> “什么?它有微瑕?”
秦王大吃一驚:
“寡人怎么沒看出來?”
又問群臣:
“你們發(fā)現(xiàn)啦?”
異口同聲地回答:
“沒有!”
藺相如仍然微笑:
“大王,那是因為您太喜愛它了,所以只看到它的光輝而看不到它的瑕疵,甚至把它的缺點也當成優(yōu)點。
至于大家僅從手中一過就更看不出了,臣也是在途中仔細觀察了幾天才發(fā)現(xiàn)的?!?p> 秦王半信半疑,但藺相如說的也有道理,便派人從燕姬那兒要回來,再仔細查驗,還是看不出來。
藺相如凌前一步:
“請讓臣為大王指出?!?p> 秦王便遞給他。
不料,藺相如得璧在手,一個急轉身跑到臺柱邊,把背緊貼在柱上。秦王一驚:
“你要干什么?”
藺相如厲聲質問:
“大王許諾的條件是以十五城交換,為什么只收璧,不付城?”
秦王獰笑:
“你們君臣也太癡了!
一塊玉璧就值十五城?
趕快送回來,寡人可以出雙倍的價錢,否則讓你碎尸萬段!”
藺相如毫不畏懼:
“秦失信于趙,臣寧死不交!”
秦王大怒:
“連人帶璧給我捉來!”
藺相如高舉玉璧,圓睜雙目:
“誰敢近前一步,我就摔碎玉璧,撞死柱前,讓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殘而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