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了藥材之后,每個村民都分到了銀子。真金白銀到手,人人都癲狂起來。
村民們紛紛跑去鎮(zhèn)上,大肆購物,短短兩天時間,稻香村的村民就在楓葉鎮(zhèn)花了上千兩銀子,弄得整個楓葉鎮(zhèn)的商鋪老板都傻了,尋思著稻香村的泥腿子們是發(fā)了什么邪財,一夜之間居然變得這么舍得。
不過這樣的日子僅僅持續(xù)了兩三天,家里房子翻修的翻修,家具新做的新做,大量平時舍不得吃的肉類買回來,錢花得差不多,該享受也享受,就開始琢磨起下一筆財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陡然暴富,腰里有了錢,沒人還想過窮日子。
大家很快想起了陳小暮,又開始鼓噪起來,紛紛上門催促他繼續(xù)上山采藥。
這天一大早,幾十個村民就聚集在王武家門口,希望他再次啟程,把藥材找好之后,盡早把第二次唱衣會開起來。
看著村民們現在發(fā)了財,有田不種,連仙田那邊也不去上工,整日想著采藥賺大錢,陳小暮倒是忽然理解了六叔公更深層次的意思。
人這種生物,如果突然有一天,可以不勞而獲,那么絕大部分人,一定會選擇心安理得的接受。
活在這世上很累。
所以及時行樂,能享受就享受,反倒成了很多人的標準。
有人覺得,光是生存下去,就已經很艱難了,更別說打拼出屬于自己的一片江山。
所以很多年輕人,整天想著被富婆包養(yǎng),或者一夜暴富。
更有甚者,自暴自棄,不工作,不努力,整日在家啃老,讓父母贍養(yǎng)自己。
令人詫異的是。
這種想法,居然變成主流意識。
啃老族日益壯大,年輕人整日消沉,不思進取,只想著一夜暴富而不走正道。
這種三觀,難道是對的嗎?
很多人沒有去想過,成功人士為什么會成功?
因為他們曾經打拼過,為此付出過汗水和努力,才換來今天的財富。
你連去打拼的勇氣都沒有,只知道整日幻想,不去鉆營,不去成長,不去努力,哪里來的明日收獲成功的果實?
有耕耘才有收獲,這才是千百年來老祖宗留下的正道的光!
陳小暮本來想說教一下,讓村民們不要整天想著發(fā)財的夢,踏踏實實種田,腳踏實地一點就挺好。
不過轉念一想,跟村民們說這些好像沒什么用。
因為或許在他們看來,上山挖藥,本身就代表了他們的努力。
我上山了,勞作了,憑什么說我不努力?
至少比那些成天在家幻想著一夜暴富的人強多了吧。
仔細想想。
貌似是這個道理。
站在這一點上,很難說服他們。
陳小暮思索了一會兒。
要不跟他們聊聊王家老祖宗留下的知足常樂的典故?
可又一想,還是不行。
象齒焚身的道理,就算告訴他們,恐怕也不會有人去聽。
財帛動人心,牽扯到利益相關,就算是現代社會,接受了信息大爆炸,考上了一流大學,擁有高素質的精英人士,也很難做到富貴如浮云。
社會上每天為了錢財,勾心斗角,一毛不拔的人多了去了,也沒看到他們懂什么知足常樂的道理。
視金錢如糞土,看富貴如云煙,只有像六叔公這樣充滿智慧的老人,或者像馬爸爸那樣擁有鈔能力的人,才會明白。
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藥材都是山里長的,別人可以挖了賣錢,憑什么我就不能挖了賣錢?
錢多了,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為什么會變成一件壞事?
他們不會去想,錢多了,就會被人覬覦。
一旦你沒有實力守住,下場就只有人被殺死,錢財被搶走這一條路可走。
因此和沒什么見識的村民,很難告誡他們要知足本分。
想到這里,陳小暮思索再三,決定用別的方式好好和村民們聊聊。
他說道:“今天就不上山采藥了?!?p> 有村民不解道:“為什么?”
“對啊,漫山遍野都是藥材,就等著我們去挖,干嘛不去?”
“大家伙都在等著呢,這次家家戶戶也就分了那么十幾二十兩銀子,哪里夠用?!?p> “小暮兄弟,快出發(fā)吧,東西都準備好了。”
村民紛紛催促起來。
看著大家滿臉想著不勞而獲,一夜暴富的亢奮神情,陳小暮十分痛心。
這才多久,大家就都腐化墮落了。
田不種了嗎?
村子不發(fā)展了嗎?
本本分分當個農民不好嗎?
陳小暮高聲說道:“大家安靜,聽我說?!?p> 紛擾的聲音逐漸安靜下來,二十多個村民圍在王武家院前,等著陳小暮說話。
見大家不再說話,陳小暮才曉之以理道:“大家聽我說,不是不采藥,而是要慢慢采,不能天天采。”
“大家要知道一個成語道理,殺雞取卵,雞死了,以后就沒有雞蛋吃了?!?p> “山里的藥材也是一樣,一次性把藥材采光,以后就沒有藥了。這樣的財富,是長久不了的?!?p> “所以要可持續(xù)發(fā)展,采完一批,放養(yǎng)一批,未來才能給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一筆可貴的財富?!?p> 說完之后,陳小暮插著腰自信滿滿地環(huán)視一圈。
這是在用竭澤而漁的故事來告訴他們,不要短視,要有長遠目光,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相比于告訴村民們知足的大道理,還不如從微小的道理講起。
他相信,這么通俗易懂的說法,大家應該會明白,也會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
聽完他的話,村民們面面相覷,人群議論紛紛。
但很快有明白人舉手喊道:“不對呀,很多藥材都是季節(jié)性的,比如七星花、青陽果、蛇芝草......要是錯過了季節(jié),要等明年才會開花結果,我們現在摘不行嗎?”
“對啊,那些陳年老藥少摘點就少摘點。季節(jié)性藥材山里到處都是,相比于爛在山里,當然是趁現在采摘,我們就只取這些不就好了嗎?”
“這些藥材雖然不如幾百年份的老藥材值錢,不過勝在量大,一個月下來,少說也能弄個幾千兩吧?!?p> 大家頓時醒悟過來,幾百年的老藥可以不拿,但那些季節(jié)性藥材可以取呀。
這些藥材雖然不如老藥珍貴,但也是高價格的珍惜藥材,只是因為屬于季節(jié)性,不能生長幾百年,價值不如百年人參之類。但這些藥材量大,完全可以以量取勝。
聽了村民們的話,陳小暮啞口無言。
這些村民不傻啊。
個個都人精似的,要真按他們的說法,道理還真沒錯。
“這個......”
陳小暮眼珠子一轉,又有了主意。
他好整以暇說道:“話是這么說,不過大家也知道,找藥材是一個辛苦活,每天走幾十里山路,披荊斬棘,耗費大量的時間。”
“現在又是農忙季節(jié),這么多青壯不去田里勞作,田園都要長草變荒蕪了怎么辦?”
“所以我的意思是,等收了田地,農閑的時候咱們再去,不耽誤正事兒?!?p> 六七月正是農忙的時候,三四月播種早稻,到了七八月就能收獲。
而且這個時候還不能清閑,到八月末又得緊鑼密鼓種晚稻,諸多農事要做,陳小暮就不信他們有這么多閑工夫陪自己進山。
眾人都是老農民了,自然很關心田地,一聽覺得很有道理,紛紛點頭同意。
“也是,今年的糧食馬上就要出地了,不得閑啊。”
“一年之計在于春,我們忙活了好幾個月,眼看就要秋收,的確不應該在想其它的,還是等收割之后,再想這些吧?!?p> “那行,大家散了吧,回去準備忙農事,等秋收之后再說?!?p> 人心散了,便有人想走。
但就在這個時候,剛才那個明白人忽然又舉手喊道:“又不對了?!?p> 陳小暮當時臉一黑,盯著那明白人,目光想殺人。
怎么又是你小子,事兒這么多?
“怎么不對了?”
陳小暮反問。
那明白人道:“地里莊稼是要收了不假,但我們有錢了呀,有錢了誰還管莊稼,買米買肉不香嗎?何必天天在田里累死累活的,大家說對不對?”
“對啊,有錢了買米買肉多好,何必自己種米養(yǎng)豬。”
“好像是這個道理。”
“還是去采藥吧?!?p> 大家頓時又醒悟過來,有錢了以后,還種什么田啊,買米買肉,整天在家吃香喝辣,當有錢老爺,這樣不好嗎?
眾人又嚷嚷著繼續(xù)去采藥。
聽到大家的態(tài)度又發(fā)生了轉變。
陳小暮當時就差點尿了。
TM的。
這幫刁民。
屁事是真的多。
還有那小子。
是真的能杠。
一開口就是老杠精了。
抬杠這種事兒,簡直不分地域,不分世界,不分種族,只要有腦子,就算是只野怪都能跟你杠起來。
陳小暮無奈,只能做最后的努力,兩手一攤,說道:“可是山里的藥總有一天會采完,你們的錢也總有一天會花光,等大家都沒錢了,田園荒蕪了,都不種地了,大家就只能餓死。”
“都是有手有腳的人,哪里能每天只盯著山里那點產出,村里那么多人,就算一次性賣千兩銀子,每個人分一分也分不了多少錢,發(fā)不了什么大財?!?p> “我覺得人還是得腳踏實地一點,藥材可以挖,但只能當外快,不能當主要經濟來源?!?p> “作為農民,咱們最根本的東西,還是田產和土地呀?!?p> 他痛心疾首,苦口婆心地勸說。
要真說多挖點藥材,讓村民們發(fā)大財,這事兒倒也簡單。
但還是那句話,稻香村屁大點地方,村民們又不是什么修仙高手,隨便來群山賊土匪就能團滅了他們,到時候結局就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所以他只能從最根本的東西入手。
用田地打動他們。
聽了他的話,村民們也覺得是這個道理。
山里的藥材總有采完的一天,村里200多人,千兩銀子每個人也只能分個三四兩,發(fā)不了什么大財,改善一下生活可以,指著這個吃飯就不行了。
還是踏踏實實一點,老老實實繼續(xù)當他們的農民,種田養(yǎng)牲畜,努力用雙手建設明天的生活更好。
這顯然也符合大家的想法。
就在大家都認同陳小暮觀點的時候。
在陳小暮殺人般的目光當中,那明白人又舉起手來。
他說道:“如果我們每個月能賺2000兩銀子以上,我們每家每戶,最少能拿20兩銀子,一年下來,就是200多兩,有了這些錢,我們就可以買地,然后租給別的佃戶,我們收租不就好了嗎?”
這話一出來,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來。
自己累死累活干,哪有當地主老爺舒服?
陳小暮好懸沒氣死。
好嘛。
這小子是要翻身做主當地主。
從被剝削階級,變成剝削階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