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爬梯子抓飛機 蔣侍郎愛豆腐
午飯后,大家坐在院子里閑聊。
王旭均和他老婆,飯后依然沒有要走的意思,和大家繼續(xù)待在院子里,說說笑笑,特別是他老婆,自得其樂,這樣的場合如魚得水,喜歡的很,不知是天性使然,還是故意為之。
臨近黃昏時分,大家走得差不多了。
王旭均的依依不舍,尤其引人注目,余暉假裝沒看到,林一飛呢,估計是真的沒看到,而他老婆呢,明顯滿臉寫滿意見,臉黑一陣,白一陣。
小靜子悄悄對對余暉說:“他這是在鬧哪樣呢?”
余暉:“天曉得。”
小靜子:“他倆不會留下來吃晚飯吧。”
余暉:“人家要吃的話,我也不能趕人家走啊?!?p> 哎。
終于,終于,喝完最后一杯檸檬紅茶后,他們準備起身。余暉心里不知道有多期待,恨不得屁股上給他們一腳,幫他們助力下,快速從馬林荒消失。
不知是吃多的原因,還是什么原因,王旭均老婆出門時便被門檻絆了一下,摔了一跤,余暉趕出去時,大家已經把她扶起來??礃幼邮鞘直勖摼柿?,痛得吱吱嗚嗚。
余暉對王旭均說:“我們送她去醫(yī)院吧,一起去?!?p> 王旭均拒絕了,“院子里還有那么多事要忙,我陪他去吧,你忙你的?!彼藭r是沒有看到自己老婆的表情,眼睛瞪得像個銅鈴,介意啊,赤裸裸的介意啊。王旭均毫無覺察,眼里全是對余暉的憐惜。
婚姻這樣,有什么意義呢?那個女孩也沒做過什么錯事,盡管任性些,自我些??墒窃谶@樣的氣氛里,對她太不公平。
心里還有人放不下,就不要輕易去接納新的人。替補不了,趁早打消這個念頭。選擇執(zhí)手一生的,基本的一定是心里眼里全是對方。
看著車漸漸開遠,誰不可憐呀?誰都是可憐人。
余暉回頭見,還在院子里忙碌的林一飛,好想跑過去給他一個擁抱,大大的擁抱。自己一定要好好愛他,用力愛他,絕不能讓他做可憐人。
馬林荒明天正式營業(yè),大家無比期待著。
余暉想吃月餅,想吃的如此突然,大概是天漸漸涼了,人們避暑去的食欲,都悄悄潛回來。
深秋來時,最是明顯,滿街滿巷的桂花香,一不留神就打得人暈頭轉向。
小時候夏天蚊子猖獗時,奶奶總說不怕得,白露后蚊子一升一升的死,這個節(jié)氣竟然成了最為熟悉的物候分界點。
初秋總有一種古韻的光華。淡淡一色,亦能閃閃發(fā)光,折射所有情緒。
古人十分重視時節(jié)的來和去,因時而食,不時不食。
在所有傳統(tǒng)節(jié)日里,中秋給人的溫暖,來得更為久遠、直接和親近。
據(jù)說,食月餅始于唐朝,那個光芒照萬世的偉大時代,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后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蘇軾有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明代有記載“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痹嘛瀼淖畛跫腊菰律竦呢暺罚饺缃窦壹覒魬魣F圓日的時令食品,走過歲月的滄桑和繁華。
小時候吃的最多的月餅,是一個大如圓盤的餅子,很硬,需要刀切,餡兒是壓得極為緊實的干果飴糖。第一次吃云腿月餅,是大學好友帶來她父親單位發(fā)的。又甜又咸,有淡淡蜂蜜香味,食后無比難忘。而酥皮月餅,最先沉醉于它薄如蟬翼的皮,片片跌落,剛好落在心尖尖上,豆沙的微甜混著蛋黃的咸香,一口下去皆是滿足。四川人,對椒鹽味的食品歷來情有獨鐘,自然不能少了椒鹽月餅。
林一飛說:“月餅可以自己做呀,但是我明天也可以去縣城給你買,你喜歡豆沙蛋黃的吧?”
余暉納悶了:“你怎么知道我喜歡豆沙蛋黃的呀?”
“你還真忘了呀?小時候你為了一個豆沙月餅,氣得摔破了額頭,左鄰右舍都知道啊?!?p> 林一飛成功幫余暉記起這段陳年往事。那時家里的月餅多是五仁和椒鹽,親戚去外地帶了幾個豆沙回來。別人就騙余暉,說把豆沙月餅扔天上的飛機上了。余暉不聽還好,一聽當真了,非要爬梯子去抓飛機。好不容易勸住了,趁大家不注意時,自己偷偷爬上去,沒抓緊,摔下來,頭上縫了幾針。豆沙月餅,爬梯子抓飛機,是余暉童年難以抹去的丟臉時刻。
“算了啊,我就是說說而已。真有月餅擺在我面前,我頂多吃一個,就打悶了?!?p> “你就是眼睛餓?!?p> 人散去后,林一飛對余暉說,“徐依依給我轉了祝福開業(yè)的紅包,你說我收不收?!?p> 余暉說:“怎么不收,她坦然發(fā),你就坦然收。她以后成家生小孩,你就把禮隨回去就好。”
林一飛點點頭。
回家的路上,深深感受到天氣轉涼,回憶也漸漸洶涌起來。想起張孝祥的詞,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再往回憶走近一點,又看到湘江河畔那些激蕩的青春,那時的隨園,那時的意境。辦雜志,讀好文,研究清詞,你讀陳子龍,大家讀屈大均,嶺南的氣息一路北上吹入秦淮河畔,在柳如是發(fā)髻旁留下一抹白。在斗室的快樂是今后任意一種經歷都無法替代的,而明清之際那些文人士族的生活態(tài)度,也深深影響著散落天涯的我們。
翻看袁枚的《隨園食單》,看懷念是否有歇腳之地。
蔣侍郎豆腐,讀來頗有味,其中以米酒為主,也是初秋極佳的食材。余暉把方子給林一飛,林一飛依葫蘆畫瓢,做來一試,味道實在驚艷。大家也不妨動手一做,讓儀式感的日子捎帶些古意。
食材:豆腐一塊,海米數(shù)只,米酒半碗,小蔥適量。
做法:鍋內熱油,豆腐切厚片,煎至兩面有金黃,下海米,蔥白,略微翻炒,香味出,注入米酒,大火燒開,小火慢燉30分鐘左右,起鍋,即可食用。
此菜的妙處在于,豆腐已然成了海鮮之物,鮮嫩甜宜,雖非辣口,也久吃不厭。如深夜賞月,走到桂花樹下、籬笆墻邊,細聽清露細語,非浩蕩大景,但也抓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