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尸,什么佛尸!”楚阿難聽聞此言,心里似有所感,進而高聲問到,因為他感覺自己苦苦尋找的絕世神功,似乎就與這佛尸有關(guān)。
小花聽到楚阿難的罹問,立刻意識到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話,嚇得趕緊閉上了嘴,不再言語。
楚阿難看到它這樣,氣不打一處來,就狠狠的威脅到,“小花,你既然不告訴我,那我就自己找,待吾繼承神功,定叫你好看?!?p> 說著,就在這白霧世界轉(zhuǎn)了起來,這里摸摸,那里瞧瞧,好像遍地都有神功似的。
小花看著他這樣,似乎有點替他急,提醒到:“佛法當(dāng)念佛言,你到處瞎找,怎么可能找到?”
它不敢再說佛尸之事,但為了自己自由,它不得不幫助他。
因為楚阿難是它十萬年來唯一喚來之人,無疑是阿難佛祖轉(zhuǎn)世歸來。
現(xiàn)在只要他能順利繼承佛法,那么它的自由也將會唾手可得,幫助他便是幫助自己,小花默默想到。
“……”
楚阿難乍聽此言,一手拍在自己的腦袋上,我咋沒想到呢?
隨后回過身,看著小花道:“小花啊,你挺上道的嘛,就憑你這一句,以后我就不欺負(fù)你了,而且還要帶你裝逼帶你飛,你高不高興?。 ?p> 小花頓時被他這句話雷得不輕,急忙搖搖手,慌忙說道:“那個,阿難佛祖啊,俺也不要你帶我裝逼帶我飛,到時候,只要你給俺自由就行,俺出門太久太久了,想家?!?p> 說完,就一臉可憐巴巴的望著楚阿難。
當(dāng)然,花是沒有臉的,但聽此話,還是可以幻想一下。
“這那行,你看我像有恩不報之人嗎?”楚阿難一邊說著這話,一邊開始準(zhǔn)備念佛參法了。
他是這樣說,卻不是這樣想。
小花肯定非常牛逼,連佛祖都需要它,咱先拐過來再說,這是他的真實想法。
楚阿難接著又再次說道:“花啊,你現(xiàn)在先別言語,待我覺醒再說?!?p> 話完,盤坐下,雙手作佛門大三昧印,口中呢喃佛經(jīng),魂影莊嚴(yán)肅穆,神圣華然。
“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陀字八萬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一句彌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p> “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即是總持總念諸佛、諸菩薩、諸經(jīng)咒、諸行門?!?p> “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六字全收?!挂嘀^「賅羅八教,圓攝五宗。」”
“既得臨終往生凈土,亦獲現(xiàn)世身心安樂?!?p> “……”
隨著這道佛音在白霧世界中響起,好像冥冥之間引動了什么?
虛空之上,蓮花亂墜,虛空之下,九幽泛金。
遠(yuǎn)方天際,紅得一片,近方星空,霞紫滿天。
一道月光從空而下,降臨此境,太華飛出,震動穹蒼。
彌勒大佛、諸菩薩、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等一切諸佛,具都一一現(xiàn)世。
風(fēng)舞得厲害,夾雜著青紫之光,從西方游動而來,一路所過,青紫幽幽,好不驚艷。
“……”
隨著楚阿難佛音初動,又聞一道佛音從白霧世界深處出,零落世間,佛光滿堂,驚顫眾人。
但此道佛音卻不是楚阿難所念,而似佛祖所出。
佛音如是說:“聞如是,我當(dāng)作何三昧,令三千世界聞我請音。”
“應(yīng)時三昧尋如所念,十方一切遍聞其聲?!?p> “我亦當(dāng)三昧知閻浮利內(nèi)比丘。所在遠(yuǎn)近令聚?!?p> “則如所念應(yīng)時皆集,及知處所?!?p> “一切有為法,一切法無常,應(yīng)作如是觀?!?p> “佛亦是我,你亦是我,眾生皆是我,此相非相,得諸相?!?p> “得聞一切,凡病皆得除,凡惡皆得去,凡眾生皆得渡,此為善信男女?!?p> 兩道佛音相互映襯,大道交織,驚現(xiàn)種種異象,不一而足,震動世間。
其中有仙王巡天,有玄女歌舞,有古佛頌經(jīng)……
“……”
西方靈山,大殿之中,佛中大能,在此議事,各個安然,智珠在握。
但是,當(dāng)白霧世界中驚現(xiàn)異象之時,此中各人,皆都臉現(xiàn)驚慌,眉目張然,高呼:“不可能,世間怎可有佛現(xiàn),趕快稟告世尊。”
“你們不用稟告,我來了?!钡钔庵灰娨粋€老和尚,緩緩而至,遂入殿中,尋至首處,安然坐下。
老和尚那張慈眉善目的臉滿是泰然,恍惚間,只見眼里偶有一絲詫然飄過。
說實話,老和尚剛才也被嚇到了,他初見異象,還以為是有人踏出了那一步呢?
但是,后又想想,這不可能??!自三世阿彌陀佛斷修行路后,天地大變,上三境已然消失,世間已無佛久矣,達(dá)圣為尊,怎么可能有佛出。
“……”
說到這里,何為境界,要想知道,就不得不從人類歷史開始說起,有點長,但還是得講。
“……”
話說莽荒之初,人類生存艱難,茹毛飲血,與禽獸無異,不知教化,不問禮節(jié),只知生存,雖艱難,亦相安。
直至莽荒三百萬年紀(jì),百族猖獗,爭斗不休,自大自傲,以人類為奴,劃地群分之,視為食。
至此,人類已然身處滅族之境,危機四伏,告蒼天無果,問天神無用,血浪滔天,苦淚汩汩。
試問蒼茫大地,浩浩穹蒼,何處是我人族安鄉(xiāng)之地。
在此危難之際,人類中有大賢出,點燃明火,照亮前路,下面請見《人類史記》。
載一:
“人之初祖,名為燧,見族之大難,出走,四方求道,遍尋不得?!?p> “后見浩浩大日,熾烈光明,遂想引之,卻不得諸法?!?p> “終其一生,鉆研此道,直至年老之際,久病臥床,任不改此志?!?p> “大道有感,終不負(fù),在其臨終之際,命歇之時,大日震動,光影閃現(xiàn),燧化而為火,遍布人族四野,是為文明之始?!?p> 載二:
“燧之后,人類雖未擺脫作食之危,卻已然無滅族之險,過五百年,伏羲出而神圣臨?!?p> “伏羲臨山河,睦星辰,感四季,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p> “作結(jié)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眾生贊之,作人類文明之初,頌為天皇,人類領(lǐng)袖出,四野皆安然。”
載三:
“又五百年,有神農(nóng)皇者,承燧火之光,繼伏羲之治,腳踏大地,務(wù)農(nóng)時,修甲兵,嘗百草,討伐不臣,平異心,凝人力?!?p> “為戰(zhàn)異族而耗盡心力,在其兩百歲時已然病危,遂引為假死,人類底層不知,遂惹得四境離亂,彼此爭斗不休,內(nèi)耗不盡,百姓死傷慘重?!?p> “異族看到,不知是計,只覺機遇已至,遂兵發(fā)人族,開啟禍亂?!?p> “怎料,在其意氣風(fēng)發(fā)之時,神農(nóng)皇者出,以病危之身,滅大軍億萬萬,一人獨擋百位尊者,同歸于盡。”
“神農(nóng)一死,族人高呼哀哉,心痛不已,皆念其恩,感其大義,引為皇者。”
“異族突逢此禍,受此沉重一擊,退兵而去。”
載四:
“時光悠悠,五百年過,軒轅皇者出,承神農(nóng)之遺輝,修甲戈之兵士,積人族之全力,兵發(fā)八荒,龍戰(zhàn)于野?!?p> “此戰(zhàn)伏尸億億里,震蒼穹,動九幽,亂星辰,積四世之功,滅得尊者百萬,血水聚而成河,化而為海,異族不敵,逃之?!?p> “軒轅此戰(zhàn)過后,滿傷歸來,似知自己生命無多,為防異族計,為人類傳承計,遂親手開啟宗門治世時代,布武天下?!?p> “緊跟著又立五帝鎮(zhèn)守四方,命四靈監(jiān)察天下,以防異族,最后又為天下之人規(guī)劃出修煉境界,種種所為,為人類盛世奠定了牢固基礎(chǔ),因此軒轅功高蓋世,被世人以人皇冠之,加冕天下?!?p> “燧、伏羲、神農(nóng)、軒轅,后被世人稱為一祖三皇?!?p> 載五:
“修煉之境被軒轅皇者化分為下三境,中三境,以及上三境?!?p> “下三境依次為:鍛皮、煉骨、筑基?!?p> “中三境為:入微、圣臨、達(dá)圣?!?p> “上三境為:至圣、不朽、超然。”
“……”
“……”
畫面一轉(zhuǎn),咱們回到故事中來。
既然不可能,老和尚心里就有譜了,也就不慌了。
環(huán)顧了大殿一眼,老和尚開口問道:“都說說吧!此事何為?”
“啟稟世尊,無論是什么情況,咱們都得去現(xiàn)場看看,好應(yīng)時而動。”
“此言大善,吾贊成?!?p> “吾也是?!?p> “對對,此言有理?!?p> “……”
“好,既然大家如是說,那就命十八羅漢走一趟吧!”
在佛門震動之時,魔門,道門等諸多勢力也不例外,皆有命人前往,小小瀟國,豪雄齊聚,暗潮洶涌,風(fēng)雨欲來。
不說此事,且說那陸璃煙看著身旁異象,臉色瞬間變得陰晴不定,因為她知道這個異象就是小和尚引起的,殺還是不殺。
當(dāng)然,對于一個魔頭來說,猶豫只是暫時的事,果斷才是永恒主題。
一劍刺下,呃,怎么刺不進去?
別慌,不急,再來,陸璃煙深吸了一口氣,隨后運起全身功力,再次狠狠一劍刺下,呃,怎么還是如此。
老娘就不信了,憑我圣臨境界的實力,還殺不了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和尚。
一次
兩次
三次
……
當(dāng)諸多勢力趕到瀟國后,路過武安縣的,便看見了頗為詭異的一幕。
在武安縣的一座破廟外,有一個風(fēng)華絕代的仙子,手持利劍,一次又一次的向一個小和尚刺去,卻滴血未見,似瘋子一般。
但是見此景象,諸多勢力,卻未能多想,他們還得尋找異象來源哩!
當(dāng)佛門十八羅漢路過此地時,雖感覺有點怪異,但也沒管,一個小和尚而已,死了也就死了,佛門別的不多,就和尚多。
他們在瀟國到處尋找著,陸璃煙也在為自己的自由奮斗著,互不干擾,卻又相互糾纏。
“……”
第三千八百八十八次,還是無用,算了,老娘認(rèn)栽。
陸璃煙努力很久,最后卻得到此等結(jié)果,連她自己都臉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