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

烏龍仙途

46. 師不順路

烏龍仙途 二鳴不驚人 2195 2020-05-28 17:33:00

  五劍合一,其勢迅猛。

  飛劍沒入洞中,轟然一聲,似乎是與極沉重的金器相撞。緊接著就是一連串的崩碎之聲……

  希夷道人神情一緊,臉現(xiàn)頹然之色……

  他能感知到,這合并在一起、傾注了自己全部法力的飛劍還是崩碎了!對方的法器實在是太過厲害,非是自己所能企及。

  希夷老祖一臉頹喪落寞之情,顫聲道:“貧道認輸了!法心大師用的是甚么法器,可否讓在下見識見識?”

  洞內(nèi)傳來一聲“阿彌陀佛”,略頓了一頓,道:“道友何必將勝負之數(shù)如此掛懷?觀自在菩薩云: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道友法力高強,卻于這爭強好勝的心火不能熄滅,又何苦來哉?”

  希夷道人長嘆一聲,道:“我又何嘗不知此理?奈何老道生性便是這個脾氣,修煉了一輩子,無非就是要印證道法……唉!罷了!既然敗了,夫復何言!”

  “阿彌陀佛!愿道友少病少惱,道果更進……”

  希夷老祖道:“法師佛法高深,貧道自愧不如。我這三十年……嘿!不過是坐井談天闊罷了……”

  “道友又何必過謙?道友的法力與貧僧不相上下,難分軒轅。我不過是依仗了法寶佛力,才破了道友的朱雀遣星功。若非此寶,貧僧是否要再死上一回,也未可知!”

  “法師不須寬慰我心!希夷再不堪,也不是輸了不認的市井無賴。但憑法師處置便了!”

  “我佛慈悲!道友何出此言?天下修士雖宗門不同,但總是都懷著一顆厭倦功名利祿,熱盼出離塵世的超脫之心。我等本就是同源同根,同氣連枝。我輩但求自度度人,利益眾生,予人樂,拔人苦……若是勝了一招半式就要妄圖掌控他人,哪又與爭權奪勢的凡夫俗子何異之有?”

  希夷老祖臉上青一陣、紅一陣,神情甚是尷尬。他懷著爭勝要強的心而來,也留著一旦落敗任憑宰割之志。奈何這法心法師并不以勝要挾,卻老婆婆禪般說教起來。他道法不如人,也只有聽著的份兒了,可是心里面終究是氣苦。

  趙康和一葉僧一直盤膝靜坐。外界的嘈雜噪音不能擾亂其心神,但是所發(fā)生的聲響話音又歷歷在耳。所謂:充耳不聞。并非是斷了耳根的聽聞性,而是于音響處不生分別心,心不為之所動而已。

  六根收攝,一體圓融。心不住于色、聲、香、味、觸、法,卻又了了分明,是為:相應。亦即:瑜伽。又名:禪那。

  趙康聽聞到希夷道人和法心法師的對話,心思一動,便出離了靜相。此時既無擾亂心神的強烈噪音,也就干脆細聽他們的對話。

  一葉大師那廂里也不知是否聽聞入心,仍是在那里垂簾冥心而坐,宛如死灰槁木一般。

  趙康聽了他們的對答,卻心中思忖:也不知那洞內(nèi)高僧用的是什么厲害法寶,竟然讓希夷老祖如此大為折服。也不知法心大師會不會亮出這法寶示人……

  趙康心下倒是盼望著法心大師會遂了希夷老祖的愿,拿出他的法寶來,大家也好一起觀瞻觀瞻,長長見識,看看這法寶究竟是圓是方?是扁是長?年代幾何?新坑老坑?

  卻聽得法心大師說話甚是冠冕堂皇。不是引經(jīng)據(jù)典、佛說經(jīng)云,便是苦口婆心、絮絮叨叨。

  趙康心道:莫說是這火爆脾氣的希夷道人,即便是我,聽得也如同被念了緊箍咒一般……話說這法心大師莫非是唐三藏轉世?我被他叨叨的,都有些腦仁兒疼了!可我也沒“戴上金箍,再也不是個凡人,人世間的情欲不能再沾半點”?。?p>  洞內(nèi)又是傳來一聲“阿彌陀佛”,“希夷道友,闊別三十載,你遠來是客,貧僧本應掃榻相迎,只是這其中著實有個難處,貧僧于閉關之前發(fā)下誓愿,未至期滿……”

  “法師先前已然說過個中原委,貧道已然曉得了。法師若無別的吩咐,老道這就告辭……今生今世,再不來敬佛寺羅唣!”希夷道人言語中顯得很是心灰意冷,對法心和敬佛寺也尊重了許多。

  “就讓一葉代我招待道友一頓素齋罷。希夷真人也是與我敬佛寺有緣……”

  “罷了!已是叨擾了!素齋還是免了罷,貧道告辭!”說著話,希夷老祖單掌一立,行了個“一氣化三清”的道家禮,攜了趙康便行。

  希夷老祖和趙康都沒有注意到,此時入定也似的一葉大師突然雙唇微動,卻又沒有發(fā)出一點兒語聲,似是在用金剛念的方式念經(jīng),又似是在低聲呢喃自語……

  “阿彌陀佛。真人請留步!”洞內(nèi)的聲音此時也不沙啞了,趙康聽之,這聲音不似從洞內(nèi)傳來,倒像是說話者就在他身邊,附耳而言。

  希夷老祖駐足道:“法師還有何吩咐?”

  “不敢!這孩童還請真人放其自歸……”

  “法師這也管得太寬了罷?貧道收個弟子,也須法師點頭才行么?這是何道理?!”希夷老祖眉頭皺起,臉有不豫之色。

  “真人說笑了!貧僧怎敢僭越!只是這孩童乃是來本寺進香拜佛的香客,他若自愿拜師,欲隨真人而去,尚須父母首肯,何況……何況……”

  希夷老祖自然明白法心的意思,那老和尚說了兩個“何況”,而沒有下文,是不愿削了自己的面子。下面要說的,自然是:何況這孩子也不愿拜你為師、隨你而去。

  希夷老祖冷哼一聲,想放手;可瞥了一眼趙康,心中又實在難舍。

  希夷道人正踟躕間,聞聽洞內(nèi)人聲傳來:“真人道行高深莫測,這小小孩童若能拜在真人門下,自是他福澤深厚、前世積德。只是先賢有云: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傢氉龅茏拥南蛎麕熐蟮溃暮米鰩煾傅膹娹襞n^喝水?”

  “哼!老道不過是看這小子根骨還算不壞,資質(zhì)也還勉強,與他或許也是前世有些緣分,才稍稍生起了那么點兒‘孺子可教’的念頭兒……而且這小子體內(nèi)有毒蠱為患,老道不忍看他小小年紀就暴斃身亡,順便想救他一條小命兒罷了!”

  希夷老祖語速漸快,言語間有些迫切要撇清自己對于收趙康為徒一事的熱衷之意。

  “阿彌陀佛!希夷道友心懷慈悲,可敬可佩!可真人不曾聽說么?有道是:‘法不輕傳,道不賤賣,師不順路,醫(yī)不叩門?!嫒饲覇栠@孺子,是否愿與你同去,拜在真人門下修道治???”

  

二鳴不驚人

求推薦票。謝謝書友:落葉劍虛若你、一大只喵子投票本書!再次感謝所有支持本書的朋友們,衷心感謝大家!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