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良毫不猶豫答到:“兵部左侍郎杜耀?!?p> 這……這……這就審出來了?
“完了?”吳正還想繼續(xù)問。
“沒有。”祝良繼續(xù)說。
“還有誰?”吳正問。
祝良又毫不猶豫的答到:“襄王秦明。然后就不知道了。”
吳正嚇了一跳,這襄王是要干什么?結黨營私,枉顧法律。
和李文清對視一眼,他還處于沉思中,可李文清已經問到:“他們都做了什么事?”
祝良一笑:“只是從兵部拿了兩萬套兵甲罷了?!?p> 淡淡的一句話嚇壞了兩人,兩萬套兵甲,那就說明襄王秦明悄悄地養(yǎng)了兩萬私兵!這是要造反??!
李文清和吳正不敢大意,看來祝良這個人知道的絕對不少。
“還有什么,全部說出來!”吳正大喝一聲,他覺得這件事已經不是他們最初以為的貪腐大案了,這已經是牽扯到謀反!
祝良說著:“襄王其實只是朝廷中的一部分派別而已,想要造反已經準備很久了,只是沒有人發(fā)現(xiàn)而已,他們還藏有大量的民脂民膏,準備等時機一到就舉兵造反,把當今陛下從皇位上拉下來?!?p> 吳正問:“那你為何也要做這反賊之事?”
祝良呵呵一笑,笑的悲慘,笑的無奈:“眾人皆知我祝良是個老實人,但有人知道我是宏德十三年(先帝的年號)的狀元嗎?現(xiàn)在已經沒人知道了。呵呵。
余自幼苦讀,十二歲便成了童生,十八歲便是會員,二十五歲高中狀元,追隨太子殿下共圖大業(yè),一心想要使大燕富強,可是,太子殿下?lián)碛腥绱说牟湃A,卻慘遭毒手,這一切,都是因為當今陛下造成!”
李文清和吳正面面相覷。
其實一開始也都是太子那邊的人,那時候吳正還是大理寺少卿,而李文清已經是晉陽總督了,太子一黨被除后,他們也一時間心灰意冷,秦楓為了鞏固他的統(tǒng)治,還把李文清的女兒召入宮去做秦楓的妃子。那時候李文清也是恨極了秦楓。
要知道,李文清最為喜愛的女兒就是李美人,而秦楓也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也強行收入宮去,但也沒有寵幸,害怕后宮前朝暗中勾結。
原來的皇帝秦楓雖然不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他卻是一個十足的手段家,陰謀陷害可是他的強項!
祝良又開口:“知道太子怎么死的嗎?你們不知道,你們只知道太子是被構陷而死,但是怎么死的卻沒人知道。
因為,這一切都已經被陛下斬草除根了!哈哈哈哈哈,陛下那時才十五歲,可真是夠狠的?。√右稽h核心一共三千多人全部在一夜之間被先帝斬殺,這就是“宏德十三年政變”!一場由當今陛下自編自導的政變!一場陷害十足的政變!
太子殿下也慘遭先帝毒手。你們想知道過程嗎?
哈哈,我知道,陛下以為除掉了所有人,但是我還在,我當時已經是太子殿下的核心一黨了,我知道!”
吳正和李文清沒有說話,他們本來想阻止的,因為說這些話是大逆不到,但是最終還是沒有阻止祝良,他們也想知道,當時的“宏德十三年政變”一下子殺了太子黨三千多官員,他們因為只是邊緣,所以才沒有被處罰,那一夜,太子在勤政殿沒有被審議就直接被扣上政變的帽子被殺,而當今陛下也在第二天早朝當上太子。但只當了幾天,先帝就駕崩了,當今陛下成為了皇帝,而又斬殺了其余所有的兄弟,只留下了秦夜這一個當時沒有參加黨爭王爺,先帝的禁衛(wèi)軍將領韓琦也不知道為什么被處死。
這一切來的都太快了,所以朝中大臣沒有一人敢忤逆陛下,高裕民就是例子,可最后不知為什么又請了回來,可疑,可疑。
祝良接著說:“那天,我和太子正在東宮商討增加軍隊強國一事。可突然,從宮里來了一個太監(jiān)讓太子殿下去勤政殿議事,太殿下就跟去了,去了之后,到了勤政殿,太監(jiān)叫太子殿下坐在龍椅上批閱奏章,太子接連拒絕,但太監(jiān)卻假傳圣旨。說這是先帝的意思。
當先帝到勤政殿的時候,看到這一幕,勃然大怒,太子知道自己犯錯,連連道歉,但卻又來了一幫人要刺殺先帝,這些人終究被侍衛(wèi)所殺,但從一人的身上卻搜到了太子殿下的信物。
先帝結合剛才太子殿下的以下犯上,一聲令下將太子囚禁在勤政殿讓其反省。但后來,殿外竟跪滿文武大臣替太子求情,并且是死諫!
先帝終于發(fā)現(xiàn)太子殿下勢力實在是太大了,于是就一夜之間殺光了所有的太子黨和太子本人。而陛下則是策動這次的主謀。
陛下和當今太后里應外合構陷了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為什么去勤政殿?為什么要被要求坐在龍椅之上?為什么又會有人前來弒君?為什么又會有人前來死諫?
而先帝為什么又會那個時間去勤政殿?而又會在刺客身上搜到太子殿下的信物?為什么又會看見大臣們的死諫?
這一切都是陛下安排的,心思之細膩,動向所隱蔽,無人注意。
太子一黨死后,陛下又和當今太后聯(lián)合,當上了太子之位。
可是為什么先帝春秋正勝卻在陛下當上太子后突然駕崩?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陛下策劃的?!?p> 聽完祝良的話,吳正和李文清兩人眉頭皺了起來,原來太子的政變竟然是這么來的。
李文清率先反應過來:“你是如何得知?你說了,那時候你是在東宮里,并沒有在場?!?p> 祝良一笑:“太子殿下在勤政殿難道就沒有親信嗎?”
兩人恍然大悟。但沒有在追究下去,他們也不想把這個案子重提,造成更多的殺孽。
“本官知道了,但如果是這樣,你又為什么供出襄王呢?”這才是二人最為不解的地方。
既然陛下殺了太子,成了他的敵人,那現(xiàn)在有人要推翻陛下,他不應該死都不說嗎?
『作者:求票求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