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順陽川

第七章 論定

順陽川 當場只手 2273 2020-05-12 15:44:19

  “……”

  塢堡正廳之內,瞬間靜了下來。

  能夠進入這里的,都是讀過書的人。且不說在座幾位方家,即便是蘇家的年輕子弟們,也覺得這首詩實在是大有問題。

  句子都是好句子,可是這般放在一起……未免顯得太……怪異了些。

  詩之一道,最講究干凈圓融。這一首詩,顯然與此不相符合。

  這樣的,算是詩么?

  可是這些句子,實在是相當高妙吖。

  作為始作俑者,蘇大郎神色淡然,笑意淺淺,顯得極為從容。

  七步成詩,哪有那么容易?

  他想起來數(shù)年徒守困,空對舊山川,下面兩句一時之間便想不起來。

  情急之下,能夠勉強押上韻已經足以自傲了,其他的事情,誰去管他?

  當然了,那些知識碎片里倒是有不少詩作,雖然他在這方面沒什么研究,可也能從不少詩作里讀出一股出塵之意來,而且根據(jù)留下的記憶,不少詩作是未曾現(xiàn)世的。

  然而既然決定了不用,那便不用。

  與其揚名,何如守拙,何如茍著。

  ……

  “前面兩句,沉郁雄健,大氣磅礴,這后面兩句,卻是清新質樸,流暢自然……這……”

  林師眉頭擰了起來,推敲許久,斟酌著道:“若非是小友親口道來,老夫實在是無法相信,這樣兩種風格的句子,可以在同一首詩里出現(xiàn)?!?p>  蘇大郎微笑不語。

  “數(shù)年徒守困,空對舊山川……”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林師沉吟許久,又是搖了搖頭:“這兩句……分開來看,皆是不凡,可是實在是……作詩為文,最忌文風不一,這首詩……這首詩……”

  “怎會如此?怎會如此?——小友,你之志向,究竟為何?”

  蘇伯仁眉頭緊皺,他對愛子的文風是最為了解的,這孩子為文一向清新自然,講究規(guī)矩,這一首詩,實在是不像這孩子的風格。

  就像是兩件華美的衣服,各自截取一半,然后強行拼接到一起,怎么看都覺得不倫不類。

  不過既然已經說出口,那便無法收回。如何評判,還是要聽林師的意見。

  “數(shù)年徒守困,空對舊山川……”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林師眉頭越擰越緊,臉上現(xiàn)出探詢之色,看著少年道:“小友,這舊山川,應是這順陽川了?!切∮丫篃o入世之心?“

  蘇大郎微笑不語。

  沉默是金。

  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老子不開口,神仙難下手!

  “咦?“林師目光猛然一閃,看著蘇大郎,”莫非小友并非是自述己志,而是……小友……可是在以此詩,勸老夫急流勇退么?“

  “……“

  蘇大郎神色不變,心道這都是如何聯(lián)系到一起的。

  詩是做出來了,至于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什么的……

  就不要問作者了。

  作者他也不知道啊。

  而且你這個答案,無論如何也不沾邊啊。

  難道不是應該表達了詩人對于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或者是……詩人對于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對統(tǒng)治階級的激烈控訴?

  答得不好,負分,差評!

  那邊林師深深看了少年一眼,心中一時之間極為感慨。

  “數(shù)年徒守困,空對舊山川……”

  “這分明是譏諷老夫輔佐主上,這幾年帶著大軍被迫不斷轉進,屢次被燕賊圍困,雖然每次都能化險為夷,可是地盤卻越來越小,只能眼睜睜看著舊日山川一片片落入燕賊之手……“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老夫是南方人,三吳之地乃是故土。此子這句詩的意思是說,事不可為,老夫沒必要再強撐下去,應該急流勇退,回歸田園了……“林師心里想著。

  想起十幾年來孤軍在北地苦苦支撐的種種過往,林師慨嘆一聲,一時間竟是有些意興索然。

  夏瑾聽了林師的話,微微怔了怔,看了臉顯疲憊之色的林師一眼。

  這個時刻,他立刻明白了老師的想法。

  林師所經歷的,便是他所經歷的。

  再看那少年郎,又想起之前荷塘邊聽到的那個故事,夏瑾心中忽然有些不喜。

  燕賊猖獗,陪都內斗,眼下情勢危如累卵,林師便是擎天之柱,這個時刻,怎可勸林師急流勇退,歸隱林下?

  天下之事,你又知道多少?

  指點江山,臧否人物,都是需要資格的。

  你雖是有些才氣,畢竟是個未曾揚名的少年。

  你憑什么?

  ……

  塢堡正廳內依舊安靜。

  看著那含笑而立的翩翩少年,林師沉默良久,大筆蘸了朱砂,終于是揮筆寫了下去。

  這一寫,便是定論。

  來日送到建康,交由大中正府存檔,便會昭示天下。

  這一句話,將會陪伴這個少年一生。

  蘇伯仁看著黃紙上的大字,沉默不言。

  似乎對于這個評語,他并不滿意。不過對面乃是林師,士林之首,他也無法多說什么。

  這個評語,說不上好,說不上差,只是有些……難解。

  就如林師為文的風格一般。

  蘇大郎依然淺笑盈然,對于這個評語倒是并不在乎。

  向林師行了禮,拿了黃紙,于他而言,這樁事情便算了了。

  不管寫的是什么,他又不準備去建康,這紙評語也就到不了大中正府,自然也不會被天下人知曉。

  至于在順陽川內小范圍的傳開來,他也并不在乎。畢竟這順陽川,是蘇家的主場,而他是蘇家的少主。

  品評過蘇家年輕子弟,剩下的便是俗務,關于戰(zhàn)兵和錢糧。這些事情,和蘇家眾子弟便沒有任何關系了。

  眼見林師將寫有兩篇文章的絹冊極為珍重的收入懷中,少年明白林師終究是會為他去陪都建康揚名。這件事情已經無法阻止,那就只能是順其自然了。

  現(xiàn)在需要理清的,是這種揚名有沒有可能帶來某種收益,又有可能帶來哪些隱患。

  跟著蘇建蘇政諸人向眾長輩告退,蘇大郎隨著眾人走出正廳,便即向小樓的方向而去。

  蘇建蘇政蘇文都是滿心歡喜,可以說是喜形于色,他的臉上卻極為淡定。

  入仕為官對于他而言,實在是沒有任何吸引力。

  現(xiàn)在可是亂世。

  而且很明顯能夠看出來,馬上就會變得更亂。

  一直在北地與燕賊周旋的林師,忽然翻越方山古道來到順陽川,絕不會是為了給蘇家子弟寫評語的。

  其中蘊含著什么意味,稍微動一些腦子就能明白。

  而他恰恰就是個有腦子的人。

  這是亂世,而且馬上就會變得更亂。

  既然如此……

  有幸生活在順陽川這樣的好地方,老老實實茍著不好么?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