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唐之我開創(chuàng)了商業(yè)帝國

第二十三章 長安城南

  第二日七點多,吳天就起了床。

  憐星親自去廚房給丈夫和客人做早飯,吃完飯兩人才出了門。

  路過自家超市那條街時,依舊發(fā)現(xiàn)有幾個老顧客在門口徘徊,雙手哈著熱氣、跺著雙腳,不時談笑幾句,望向街口似乎在期盼什么似地。

  當見到吳天的身影,幾個人都驚喜地老遠跳著揮揮手道:“吳掌柜!吳掌柜!”

  吳天也看見了他們,心里比較內(nèi)疚。這幾天忙著參加展銷會和談訂單,吳記超市可是一直沒開門,不知讓多少顧客每天白跑苦等。

  吳天連忙過來向幾人拱手,充滿歉意地笑道:“吳某人對不住大家,這幾天忙著其他的事,給大家添麻煩了!”

  幾個顧客都笑呵呵地擺手道:“沒事!吳掌柜如今可是名動長安啊,多少大人物排隊想見都見不著呢。吳掌柜有大生意要忙,我們都能理解。”

  吳天很感動,這些客人都是老面孔了,有個別住的地方距離通義坊還比較遠,大清早這么冷讓人家白等,的確心里很過意不去。

  這幾個客人年紀年輕的也已經(jīng)四十多歲,年紀大些的都過六十歲了。

  其中一個還是當初沒帶錢賒了吳天一些啤酒和下酒菜的文士,一段時間不見他神色好了很多,當初破舊的袍子也換了新的,似乎時來運轉(zhuǎn)了。

  這文士感激而又無奈地對吳天說道:“吳掌柜啊,總算找到你了,不然我這欠的賬啥時候能還呢?!?p>  其他幾個客人顯然也都知道這件事,都哈哈打趣道:“人家開店都是上門要賬,吳掌柜開店是躲著還賬的,真是有趣??!”

  吳天也尷尬地陪著笑,趕緊去開門請幾人進去暖和暖和。

  一個姓秦的五十來歲的老人家,上上下下看了看吳記超市,搖頭道:“太小了,這地方太小了,吳掌柜無論如何也得換一家大些的地方了。”

  吳天端來皮凳子給幾人坐下,點頭笑道:“這事兒大家伙兒一直都在提,我呢也認真考慮過,現(xiàn)在正在物色新店,等找到合適的就搬過去,肯定比現(xiàn)在這地方大十倍以上!”

  幾個客人都露出了微笑,然后幾個人又饒有興致地聊起了這幾天長安城里展銷會的各種熱鬧新聞,當然都沒有吳記超市那幾件商品的轟動大。

  吳天贊助給惠豐酒樓的一百盞臺燈,也被客商們偷偷帶回自己棲身處和親友一同欣賞,迅速掀起了一波晚上圍觀臺燈的熱潮。

  不知聊了多久,門外大街上人潮涌動,幾人都起身往門外看,卻見很多拿著購物資格權(quán)的男女顧客向這邊涌來,領頭的也是一個熟人,一個黃???!

  這個黃牛客一看就是個腦筋靈光、心思活絡的人,姓費,叫大旺。

  他在前頭跑的飛快,一騎絕塵跑到了店里,對吳天討好夸功地指著那些正趕來的客人笑道:“吳掌柜,剛才我就在街口吃飯,見到您開了門,我就迅速讓弟兄們通知街坊鄰居了。”

  吳天笑道:“你們每天都在我這超市門口貓著吧?”

  費大旺嘿嘿笑道:“當然了,承蒙吳掌柜賞口飯吃,您不在的時候我們自然得幫您盯著店里,可不能讓毛賊給撬了門偷了店里的東西!”

  吳天心里哼道,幫我看店?我看是等著每天那一百張購物資格權(quán)吧!

  但好歹費大旺這些人的確間接意義上充當了吳記超市的守護者和影響力傳播者,花一些小錢在他們身上吳天是愿意的。

  吳天說了句鼓勵的話:“你們做的不錯,這些天我虧欠大家的票我后面會補上,這個請放心?!?p>  費大旺被戳到了癢處,不好意思地摸著頭笑道:“是我們弟兄欠吳掌柜的,吳掌柜可不欠我們的呀!”

  吳天說著就從袖中拿了一沓吳天讓系統(tǒng)訂制的精美購物券,有五十文的、一百文的,共計價值十兩銀子,可以購買吳記超市等額的商品,永遠有效!

  這東西可比資格券還金貴,在市面上是可以跟金銀銅錢一樣流通的,而且保證不會貶值!

  “這……吳掌柜太客氣了,無功不受祿啊——”費大旺兩眼放光,想拿又不敢拿,但吳天直接塞進了他手里,說道:“我有一件事要請你幫忙,這就當是你的辛苦錢了?!?p>  費大旺這才心安理得地把券兒揣進了自己懷里,拍了拍才說道:“您吩咐!”

  而這時那些顧客終于趕到了超市門口,自發(fā)按照手里資格權(quán)兒的序號排好隊,吳天跟他們打了招呼。

  一直默不作聲的長孫嘉慶卻小聲道:“我們今日還有要事,可不能在這里耽擱??!”

  吳天點點頭,突然有了想法,對已經(jīng)選好東西正等著結(jié)賬的那幾個最初的客人笑道:“方先生,黃老板、胡先生,今日我有要事去辦,不能在這里看著了,能麻煩大家?guī)臀艺湛粗c兒嗎?”

  幾個人除了黃老板有事以外,另外兩人都滿口答應。吳天就把店鑰匙給了他們,讓他們關(guān)門以后送到張屠夫店里就好。

  于是很快那些客人就開始有序進店,銷毀購物資格權(quán)開始采購。

  方先生和胡先生是老顧客了,對店里的東西價格都很熟悉,加上收銀臺有一個彩色的物品價格單一看就知道價格了。他們開始學著吳天平日里的樣子,按著計算器一件一件地放進塑料袋加總求和,結(jié)賬走人。

  吳天放心地點點頭,帶著長孫嘉慶和費大旺離開了超市。

  走出好遠,長孫嘉慶才小聲問道:“你就不怕他們合伙兒把你店里的東西和錢都搬空了?”

  吳天笑道:“如今長安也算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些都是我的老主顧了,我相信他們。”

  費大旺不失時機地拍著馬屁道:“吳掌柜真是胸懷寬大,那個啥——”

  吳天看著抓耳撓腮忘詞的費大旺,哈哈笑道:“別想了,我啥都不是!那個,趙川呢,他們最近忙些啥呢?”

  趙川也是黃牛黨之一,就是那個憨憨的,帶著整個村子從延州逃難過來的年輕人,吳天對他印象還不錯,這次準備找他商議“特派員”人選的。

  費大旺有些為難地擾擾頭,嘆了口氣道:“趙川他們最近遇到了些麻煩,日子很難過?!?p>  吳天心里一跳,忙問怎么回事兒。

  原來從去年年底到開春,北方一直沒有下雨和降雪,本就缺水的北方莊稼可就遭了殃,冬小麥都沒發(fā)芽,近乎顆粒無收。

  從貞觀元年到如今貞觀三年,已經(jīng)接連發(fā)生了旱災,北方各州的義倉、官倉已經(jīng)無力賑災,只得請示朝廷允許百姓離開家園,自行遷徙往有糧食的州郡就食。

  長安處于關(guān)中地區(qū),春秋戰(zhàn)國時的秦國在這里苦心經(jīng)營,“三千里秦川”成就了大秦帝國的千古霸業(yè),那時候關(guān)中之地可是沃野千里的大糧倉。

  但由于氣候條件的逐漸變化,戰(zhàn)火、人口暴漲等因素導致環(huán)境破壞嚴重,植被覆蓋率下降,水土流失嚴重,黃河改道淤積泛濫,小冰河帶來的極端天氣等等因素,讓關(guān)中之地不復當年的景象。

  唐代雖然定都長安,但很長一段時期,關(guān)中之地都被饑饉困擾著。這時候就凸顯出了東都洛陽的優(yōu)越地位,武則天在位時期大半時間都是在洛陽度過,很大原因是那么多人擠在長安糧食根本不夠吃。

  延州距離長安相對較近,而且此時洛陽等地還遠沒有后來的富足繁華,趙川等人第一選擇還是往長安去活命。

  長安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軍事上來說比較優(yōu)越。但相對應的就是地形復雜,物資運輸非常困難。

  大唐如今主要的產(chǎn)糧區(qū)是江浙湖廣等南方地區(qū),跋山涉水把糧食運到長安代價實在太高了!

  而要命的是貞觀三年不僅北方不下雨,南方也已經(jīng)許久沒下雨了!春耕馬上就要啟動,愁壞了當?shù)氐墓俑?,已?jīng)在著手準備糧食應對最壞的情況。所以,南邊能支援長安的糧食也比較有限。

  趙川他們來的算是比較早的,順利進了城,在長安城最南邊的一些街坊搭棚安頓。

  長安城設計時,皇宮、官員府邸都在城的北方,所以北邊住的是有錢有勢有身份地位的人,越往南人們的生活就越困難。

  作為流離失所的難民,自然流向了長安城最南邊。主要在昭行坊、永安坊、大安坊等處,和長安本土的下層人民擁擠在一起。

  開始的時候,朝廷還是以人為本,也發(fā)放了一些生活物資,每天施粥賑濟孤弱。但隨著涌入長安城和在城外駐扎的難民越來越多,長安庫存還是吃緊了。

  經(jīng)過幾年的戰(zhàn)后恢復,長安常住人口超過了四十萬人,每日的各種物資需求就是個天文數(shù)字,還要分攤一些物資照顧超過二十萬的難民,實在是有心無力。

  難民多了,自然帶來一系列問題。

  首先是擠占生存空間,尤其是城南的本地下層人民。難民在街巷、路口甚至強占后院搭棚住人,衛(wèi)生條件又極差,屎尿橫行、惡臭熏天,加上時常有難民偷盜,以及歧視難民發(fā)生的各種本地人和難民之間的沖突。

  本地人強烈不滿,難民也覺得自己被欺辱,矛盾日趨激化,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而且,難民們來自不同的州府,常常根據(jù)地域自行抱團,形成一個個“丐幫”,互相之間為了生存資源也沒少發(fā)生流血沖突。

  而且,城中最近有傳言說高僧預言,一兩個月內(nèi)長安會爆發(fā)一場瘟疫,聽說言官和某些高級官員已經(jīng)把折子遞到了皇帝案前,雖然還沒有最終下定論怎么辦,但長安城人心惶惶!

  京兆府府尹胡大人率先行動,開始禁止城外難民進城,所有城外難民營寨往后遷移十五里!

  城內(nèi)也開始大力整治,對街上亂串的衣衫不整的難民和乞丐全部抓起來攆出城去。

  而城南數(shù)不勝數(shù)的窩棚區(qū)也限期拆除,到時候沒有找到工作和正規(guī)住處的難民,全部強制在城外安置!

  趙川他們一路逃難過來,身上那點錢早就花完了。一個村子那么多老弱婦女沒有勞動能力,做苦力掙錢少又不穩(wěn)定、物價又高,他們不僅租不起房子,現(xiàn)在連吃飯都成問題了。

  如今天氣還很冷,在城里還能撿一些剩菜殘羹果腹,可以有城墻和破敗的窩棚避寒。到了空曠的城外,可就只能喝西北風等死了。

  費大旺和趙川他們是競爭者,但畢竟不是生死大敵,現(xiàn)在對他們的處境也有些同情,但無能為力。

  聽費大旺述說著城南窩棚區(qū)的艱難處境,吳天心里也很沉重。

  他自己穿越過來這么久,住在距離皇城很近的通義坊,習慣了這里的整潔、繁華和人民的淳樸和善,難以想象同在一個城市的另一個角落里,許許多多的同胞正在饑餓和寒冷的死亡邊緣掙扎。

  這就是古代社會,同樣的國土后世可以養(yǎng)活十四億人,大唐卻養(yǎng)不活兩千萬人,歸根到底是社會生產(chǎn)力遠遠比不上二十一世紀。

  吳天此刻已經(jīng)在自我反省,是不是應該引進一些能夠提高大唐生產(chǎn)力的東西,消除饑餓這個頭等大敵呢?

  吳天讓費大旺帶自己前往城南去找趙川,越往南走街區(qū)就越破爛,人們穿著開始有了補丁,開始衣不蔽體,開始出臟亂不堪的街巷,開始出現(xiàn)連綿起伏的窩棚區(qū),遍地都是目光呆滯、瘦骨嶙峋如乞丐的人。

  長孫嘉慶捏著鼻子,目光中閃爍著難以置信的神情:“這里……真的是長安嗎?”

  費大旺指著前面一處廢棄的官倉道:“趙川他們就住在那里——”

  這時,就聽里面爆發(fā)出一陣鼎沸的哭喊咆哮,費大旺神色一沉,對吳天擔心地說道:“應該又是為了食物兩伙人打起來了……這里不安全,要不我們先回去吧……”

  吳天卻搖了搖頭,深吸一口氣,用不容置疑的口吻道:“我們進去看看!”

  #求推薦啊,求收藏,最近正在存稿以備第一個推薦位。到時候大家如果支持給力,我會用高質(zhì)量的故事章節(jié)和爆更,來回報大家!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