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長風無恙

拾伍

長風無恙 元歲 2331 2020-09-21 20:32:14

  戶部在秦樹的帶領下耗時近半年,終在成治二十二年中,理清大昱上下數(shù)年亂賬。

  這半年中,謂言于函川趁清賬之機徹查六部財源。

  長風暗中收集各地稅目,詳細推算,以東西南北中地域之差將大昱分為五地。

  各地因環(huán)境與發(fā)展差異,不因持統(tǒng)一稅收,需重新計定。

  行至此處,長風向秦樹賣了個人情。

  重定大昱稅收并非易事,但秦樹年近不惑,仕途成敗在此一舉,他堅定接受。

  成治二十二年末,秦樹攜戶部專研數(shù)月,終全面完成大昱稅制改革,亦成功繼任戶部侍郎。

  次年春,吏部侍郎橫死街頭,震驚朝野。

  成治帝著弘安府牧查,月余,府牧劉彤亦橫死。

  據(jù)弘安府消息,此事關系朝臣眾多,非朝廷特派欽使不能解。

  事起六部官員,成治帝極謹慎,未著六部插手,而命御史中丞曹寅、廷尉丞馮域、中書令高占卿聯(lián)合徹查。

  如此安排在長風意料之中,然那三人未必可信,吏部之禍,謂言仍身在局中,他難心安。

  曹寅非世族,無勢,且在三人中官職最低,暫時難成威脅。

  馮域乃長風幼時同窗馮戈之父,趨炎附勢鼠輩,最善攀結(jié)黨羽,據(jù)蔣忠實言,其與高占卿私交甚密。

  高占卿,已故凌陽王舊部,官場老手,城府極深。

  這三人聯(lián)合,結(jié)局不過高占卿一家之言。

  而高占卿,一直讓長風心中惶惶。

  凌陽王舊部與汝陽王乃死敵,為防謂言生出意外,長風建議其盡快抽身。

  謂言未退,繼續(xù)于函川設局,利用吏部侍郎之死,引蛇出洞。

  或是函川財閥牽連眾多,蔣忠實坐鎮(zhèn)的兵部亦生事端。新進軍器偷工減料,不合規(guī)制,其中涉及軍費浪費近兩千萬兩。

  長風主動擔責,聯(lián)合戶部秦樹將違制軍器之責推至工部。

  與此同時,高占卿等人查得工部常年虛報賬目鐵證,工部已至風口浪尖,高占卿不敢隱瞞,據(jù)實以報。

  到成治二十三年末,以高占卿為首的會查吏部之案已辦近一年,終挖出吏部侍郎欺上瞞下,徇私舞弊,草菅人命等種種罪證。高占卿也因此官升大司馬。

  兵部因軍器之事主動自查,不僅未受牽連,蔣忠實更是因清正廉潔、剛正不阿,治部嚴明受賞,官至中書令。長風亦繼任兵部侍郎。

  兵部無積病,同僚皆忠正,更有才能高于長風者。

  而吏部此次受損極重,正是孱弱之時。長風欲調(diào)往吏部主政,蔣忠實勸他莫攬這苦差,他卻道:“長風都不攬,那才當真是苦差了!”

  蔣忠實無奈,于是趁歲暮在家中置酒席,以慶高升為由邀諸官同聚。

  席間談起吏部后事,眾人頻頻搖頭,苦嘆不已。秦樹趁機將話頭引向長風,幾番恭維客套,諸官皆覺吏部之責非長風無人能抗。

  大昱建朝以來,六部首次如此同心,得蔣忠實照拂,長風已然成六部主腦。

  是時,刑部王全英憶起六年前贛州營一事,深感長風不可小覷,來日必將成事。

  成治二十四年初,長風以歲暮酒席未與君盡興為由,提茶拜訪禮部。

  一席談笑間,禮部侍郎舉杯相敬,因其清明為政之理想而深深折服。

  至此,六部積弊肅清,長風亦得中書令作保,調(diào)任吏部侍郎。

  然而等待他的,卻是更強大的敵人。

  成治二十七年,廷尉丞馮域至函川公干,無意發(fā)現(xiàn)三年前,似有一長相酷似李謂言者活動于此。

  馮域?qū)⒋耸旅軋蟾哒记?,長風與汝陽王府皆未聞風聲。

  年中,成治帝突然密宣汝陽王及王妃世子一同進宮。汝陽王有疑,進宮前暗中派親信告知長風。

  一日后,汝陽王仍未出宮,長風絞盡腦汁開始懷疑馮域的函川之行,于是立即派人切斷汝陽王府多條外通謂言的渠道。

  并派步兵校尉賈逾秘密前往函川。

  賈逾原是汝陽王帳下小將,因武藝高強又沉穩(wěn)聰明,被安排進巡防營,成治二十四年又被長風調(diào)入兵部外營,任步兵校尉。

  成治帝扣押汝陽王一家,卻秘而不宣,是因其并無實證,在等待函川馮域的消息。

  長風了解成治帝,既與汝陽王走到這一步,必是心中對謂言未死之事堅信不已。

  六部已定,長風也盼謂言早日歸來,然而假死畢竟乃欺君之罪,目前最重要的,是助汝陽王府不受此牽連。

  汝陽王被囚第八日,賈逾先馮域一步自函川歸來。

  按長風計劃,馮域已得謂言未死實證。

  汝陽王于永壽宮獲此消息,故作喜極而泣,涕淚漣漣。

  成治帝急于追究謂言欺君之罪,未耐住性子,于早朝公開此事。

  百官聞言皆驚異。帝問長風:“卿可知?”

  十年前,戶部主事崔長風醉酒不歸的消息,成治帝有所耳聞,帝亦知那一日,大昱最年輕的右將軍李謂言出殯。

  長風沉默片刻,行至殿中,躬身道:“臣知?!?p>  帝聞言,嘴角微顫,眼中怒意顯見。

  中書令蔣忠實這時上前,痛心疾首:“我如此看重你,你竟做出欺瞞陛下之事,快,將你與其來往實證交出,好求陛下從輕。”

  長風交待出家中藏信之所,帝命御史中丞曹寅即刻前往搜查。

  長風幼時便學謂言字跡,足可以假亂真,且函川來信皆用昱中紙墨,信中夾雜函川特有麒麟花香,成治帝并未生疑。

  信中內(nèi)容,帝未于朝中明言,而將長風宣至內(nèi)殿。

  長風冒險,于信中袒露吏工二部之事。

  帝雖對謂言欺君之事怒不可遏,但高占卿如今官至大司馬,朝中無人可出其右,若因欺君連責汝陽王府,日后恐朝局失衡。

  長風深知帝此慮,故信中表明假死之事汝陽王并不知情,給了成治帝一個放過汝陽王的冠冕堂皇之由。

  王府雖未遭責罰,謂言卻難逃重刑,帝廣發(fā)圣詔,勒令李謂言即刻回京受審。

  成治二十八年,李謂言入刑部獄,關于樊川之戰(zhàn),被世人重提。

  成治十七年末的樊川之戰(zhàn),乃必死之局,李謂言沒有任何理由去送死,且戰(zhàn)后,一萬精兵不知去向,連尸體也未尋得一具。

  市井生出流言,道是李謂言并沒有打那一仗,若是打了,必活不成。

  長風自然不信旁人,但他清楚記得成治十七年,謂言說過不會打這場仗。

  七年前謂言回來時,相聚匆忙,未問他此事??扇缃袢氇z探視,問起時,他卻顧左右而言他,刻意逃避。

  彼時的長風極是不解,而這疑惑,直至成治四十年亦未解。

  ……

  弘安又開始落雪了,白馬再一次將幻境中的“長風”帶到城下。

  李謂言被判戍邊,永不得回京。城樓之上,那個熟悉的身影映入眼簾,“長風”忽覺記憶出現(xiàn)錯亂。

  “成治十七年末,樊川到底有沒有打仗,李謂言對他有何隱瞞?”

  “長風”知道,這一切都在等著自己解開,他行至城墻下,再次進入無字之書。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