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續(xù)疑惑的看向陳群,陳群面上流露出些許凝重。
“提防朝廷會要求續(xù)兒你前往洛陽太學就學!”
“太學?”
太學是當前漢朝所擁有的最高學府,不僅是士人刷名氣和積累人脈的主要場所之一,更是官宦子弟的進修之所,地位非常崇高,可以說能夠進入太學的,非富即貴。雖然近些年來,由于受到了黨錮之禍的影響,太學被歷代宦官集團搞得雞飛狗跳,對它的地位和影響力都造成了非常大的沖擊,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太學還是不容忽視的。
“做質子?”
若是穿越在和平時期,擠破頭顱公孫續(xù)也要想法設法進入到太學,但穿越在漢末,自己又是幽州車騎將軍公孫瓚之子,那進入太學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陳群點點頭,“幽州發(fā)展太快,令很多人眼熱的同時,也令很多人忌憚?!?p> 陳群話沒有說完,也沒有說全,但在座的眾人都心如明鏡,知道陳群想表達的是什么意思,讓公孫續(xù)進入太學學習,看起來是對公孫瓚和公孫續(xù)的褒獎,實際上是變相的將公孫續(xù)控制起來,用以對幽州和公孫氏形成牽制。
“這絕對不行!”,劉其態(tài)度極為堅決,這個問題沒有任何可商量的余地,公孫續(xù)絕對不能成為質子。
陳氏三人跟著點點頭,然后看向公孫續(xù)。公孫續(xù)思維飛速運轉,很快便找到了對策,于是,笑著對眾人道,“放心,這種情況是不會出現(xiàn)的!”。
陳氏三人微微一笑,雖然不知道公孫續(xù)哪來的信心,但他們還是相信,公孫續(xù)一定有應對的辦法。
“不過……”,公孫續(xù)抿了抿嘴,“有些事情卻需要加快了?!?p> “外祖,二位舅父!”,陳氏三人立即打起精神,公孫續(xù)繼續(xù)道,“勞煩你們各給我寫一封推薦信,過些時日,我要去趟潁川?!?p> 陳紀點點頭,陳群陳忠大喜,興奮道,“莫非,續(xù)兒你準備將那幾位給請到幽州來?”。
公孫續(xù)點點頭,也面露笑容,“沒錯,不過能不能將他們請來,就全靠外祖和二位舅父的推薦信了!”。
“沒問題!”,陳群陳忠興奮道。
……
公孫瓚的奏折先張溫和董卓的奏折一步到達了漢靈帝的手中,聽聞張溫和董卓消極怠戰(zhàn),漢靈帝龍顏大怒,在次日的朝會上當著群臣的面嚴厲批評了張溫和董卓,并決定更換前線統(tǒng)戰(zhàn)將領,將張溫和董卓召回治二人的罪,不過由于事發(fā)倉促,當天并沒有做出決定,推后再議。
但兩日后,漢靈帝又收到了董卓和張溫的奏折,漢靈帝憤怒的將奏折摔在地上,有公孫瓚先入為主的印象在前,外加上涼州方面的確是幽州兵在城外與叛軍交戰(zhàn),董卓和張溫卻退守城中,所以漢靈帝認為張溫和董卓這是在誣陷公孫瓚,對二人更是不滿。
不過董卓聽從李儒的建議,不僅給漢靈帝上書,還給大將軍何進寫了一份信,心中隱晦說出如今公孫瓚略有些猖獗,已經不將洛陽眾人放在眼中,同時也簡單的提了一下,公孫瓚的起勢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了十常侍,與何進和士人并沒有太大關系。
何進明白董卓的意思,就算是董卓不說,何進對公孫瓚的忌憚也非常大,之前從盧植口中確定公孫瓚不會站在十常侍一面他還挺高興,但后來經由袁紹分析,何進也明白了盧植話中的意思,那就是公孫瓚也未必站在自己這一方。既然如此,那他就斷然不會繼續(xù)任由公孫瓚發(fā)展下去,否則終有一日會脫離控制。
于是,何進連夜進宮面見漢靈帝,與漢靈帝談了很久,至于談什么,沒有人知曉,但第二日早朝,漢靈帝便下旨責備了張溫、董卓和公孫瓚,勒令三人不得再消極避戰(zhàn),必須主動出擊,三月之內平定叛亂,否則就更換統(tǒng)戰(zhàn)主將并治三人的怠戰(zhàn)之罪。不僅如此,漢靈帝還下旨嘉獎公孫續(xù)平亂之功,任公孫續(xù)為皇子伴讀,就讀太學,當日便遣使前往幽州。
圣旨到達涼州時,已經是將近一個月之后,張溫和董卓有些奇怪漢靈帝為什么沒有問罪公孫瓚,反而將三人一起責備了一頓,當從使者口中知曉是公孫瓚先一步給漢靈帝遞交了奏折,反指責他二人消極怠戰(zhàn)后恨得咬牙切齒,不過當又得知漢靈帝要召公孫續(xù)進洛陽給皇子當伴讀后不由心中暗爽,他們都清楚公孫續(xù)明面上是得到了獎賞,但實際上卻是要被拘謹在洛陽,而只要公孫續(xù)到了洛陽,那幽州就沒什么可憂慮的了。
公孫瓚自然也得到了消息,這讓他也有些擔心,一面組織眾將,包括已經痊愈回營的趙云準備做做樣子進攻叛軍,一面去書幽州,確定一下公孫續(xù)的具體情況,順便詢問一下公孫續(xù)是這么對待這件事情的。
圣旨到,張溫和董卓自然也不敢怠慢,紛紛組織起兵力開始猛攻叛軍,反倒是之前一直表現(xiàn)可圈可點的公孫瓚有些消極怠戰(zhàn),幽州兵喊得震天響,但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沖在前線,仿佛成為了搖旗吶喊的助威者。張溫董卓以為公孫瓚是擔心公孫續(xù)的問題,沒有心情關心眼前的戰(zhàn)爭,所以只顧著自己心中暗爽,根本沒有搭理公孫瓚。
張溫董卓的攻勢雖然猛烈,但叛軍心知已經不能再退,死死的守住了防線,中央軍強攻了四十多天也沒有取得任何效果,外加上幽州兵一直不肯提供助力,張溫和董卓只能無奈收兵,準備尋找其他的辦法。
幽州方面,眾人也早早便得到了漢靈帝要召公孫續(xù)入洛陽太學就讀的消息,陳群一語成讖,紛紛擔心起來,開始殫精竭慮的思考應對措施,但奇怪的是,直到時間過去兩個多月之后,朝廷的使者也沒有達到幽州,帶來漢靈帝的旨意。
隨后不久,洛陽和幽州方面先后收到消息,漢靈帝派出去的使者在經由中山國的時候,被一群頭戴黃巾的山賊擊殺,所以導致圣旨沒有到達幽州。頭戴黃巾,自然就是黃巾余孽了,得到消息之后,漢靈帝雖勃然大怒,但也只能無奈認栽,如今冀州境內的黃巾已經形成勢力,也就是初具規(guī)模的黑山軍,朝廷根本拿他們沒有辦法,所以即使使者被殺了,也只能重新派遣使者。
幽州眾人得到消息之后,則是長舒一口氣,等到洛陽的使者再臨幽州的時候,可能就是月余之后的事情了,在這個時間里,眾人或許就能夠想出合適的辦法來,就算想不出辦法,那在使者到來之前,早就準備好南下的公孫續(xù)也已經去了潁川求學,短時間是回不來了,那這個事情,就可以先一直拖著,走一步看一步。
潁川,中原腹地,四通八達,人杰地靈。
自古以來,潁川便是四戰(zhàn)之地,不僅僅因為潁川特殊的地理位置,擁有比較高的戰(zhàn)略地位,為兵家必爭之地。更是因為潁川自設立開始便是天下有數的大郡,人口眾多,并且文化底蘊深厚、人才輩出,占據潁川,便等于間接擁有了強大的人才儲備,這是每一個統(tǒng)治者都非常重視的一點。
遠的不說,單說就這東漢末期,潁川也孕育了數之不盡的英才,尤其是荀氏、鐘氏、郭氏等傳承多年的大家族中,更是人才濟濟,暫不論人盡皆知的“潁川四長”、“荀氏八龍”、“陳氏三君”等老一輩高望之士,但就小一輩,也有王佐之才的荀彧,智計不凡的荀攸,早有貴相的鐘繇,名顯于世的郭圖辛評等人,在潁川的名聲都不低,除此之外,還有公孫續(xù)知道的,如今聲名并不是很出眾的郭嘉、戲志才、徐庶、司馬徽等人,皆當世一等一的人才。
如今,陳氏已經從潁川遷到了幽州,這就給公孫續(xù)打開了進入潁川的一扇大門,有陳氏眾人的推薦,公孫續(xù)便不用費心費力的去設法接近那些英才,只需要帶上一封信便可直接登門拜訪,且斷然不會被拒之門外。
比如此次南下潁川,公孫續(xù)不僅拿到了陳氏眾人的推薦信,推薦的目標包括了荀彧、郭嘉、戲志才、鐘繇、郭圖、辛評等年輕俊杰,就連陳寔也給公孫續(xù)寫了一份推薦信,推薦他到荀爽的門下求學。
拉攏他人,自然不是短時間就能夠成功的,并且眾人也有意讓公孫續(xù)在潁川多待一段時間,盡可能避開朝廷的來使。對此公孫續(xù)自然樂意至極,能夠拜師荀爽,與荀家拉上關系更是令公孫續(xù)十分欣喜。
于是,過完春節(jié),中平五年也就是公元188年二月,公孫續(xù)便收拾好行囊,在王越之子王奇的陪同下啟程前往潁川。
公孫續(xù)走后不久,幽州又得到兩條新消息,第一條是關于涼州戰(zhàn)局的,漢靈帝定的三月期限已過,但張溫董卓和公孫瓚并未成功平叛,漢靈帝本想對三人進行撤職嚴懲,但由于受外因影響,改為收回公孫瓚和張溫符節(jié),令三人戴罪立功,另拜皇甫嵩為驃騎將軍,率眾兩萬前往涼州支援三人,并全權統(tǒng)籌前線戰(zhàn)事。
第二條,就是改變漢靈帝決定的外因,漢靈帝第二次派往幽州的使者,在路徑常山的時候再次被黃巾余孽擊殺,并且將信使的首級擺在了常山郡城門外,這種赤裸裸的打臉和挑釁行為讓漢靈帝再忍無可忍,拜盧植為征北將軍,從冀州各郡征募五萬精兵,征討黑山賊。
得到第一條消息的時候,幽州的眾人并沒有感到意外,畢竟合適預料之中的事情,而且就算皇甫嵩去了前線,也未必就能夠全殲韓遂等人,畢竟叛軍在涼州和羌族之中的根基實在是太深了,很難根除。
但第二條消息卻讓陳紀和陳群二人有些心驚膽戰(zhàn),因為他二人終于知道當初公孫續(xù)有恃無恐的原因是什么了,他二人萬萬沒想到公孫續(xù)竟然如此大膽妄為,在那時候便想到擊殺信使的主意。不過二人也沒有任何聲張,只裝作全然不知的樣子,畢竟,現(xiàn)在全天下都知道信使是黃巾軍殺的,和幽州沒有半分關系,況且,靜下來想想,其實就是殺個宦官而已,也沒什么了不起的。
而這些事情,公孫續(xù)自然不清楚,因為這時候,他已經邁入了潁川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