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賽程”過半
2007年1月3號周三
今天白天沒課,就在家準備晚上的“國際經(jīng)濟”課。我在電腦上看國際經(jīng)濟方面教科書的中文教科書的電子書。媽媽怕我這個完全沒有經(jīng)濟頭腦的傻丫頭看不懂國外的教科書,還專門讓姐姐給我下載了不少經(jīng)濟學專業(yè)的中文電子書,放在我的移動硬盤里。我想著有點知識儲備至少能讓我在課堂上不至于完全抓瞎。萬一又是一門“侃大山”式的課呢?
晚上到了課堂上才發(fā)現(xiàn)即便是提前預習了也不能在課堂上主動起來。那個黑人老師是剛果人,典型的非洲口音。這剛果人上課也喜歡用老式的投影儀,并用膠片寫板書。不過他的板書和草稿差不多,必須同時聽懂他說的東西,然后在筆記里對膠片上的內容進行適當?shù)难a充。如果筆記只是原封不動依葫蘆畫瓢地記下他的板書,就別指望在第二天還能看得懂當時都記了些什么。我記下第一張膠片板書的時候還能寫下一些文字補充,但是到了第二張、第三張,再往后就跟不上了。還沒等我記完整呢他就講下一個問題了。于是一堂課下來,筆記本上寫下來的東西還是不能稱之為筆記。
非洲口音也是讓我頭疼。聽完全標準的英語對我來說已經(jīng)挺難的了,就更別說帶地方腔調的英文了。那剛果人用帶著自己母語的語音說完一個詞以后,我得先在腦子里把它糾正成能聽的懂的英文發(fā)音,然后才反應過來他說的是什么詞,最后再把它記下來。在這一點上老外們的優(yōu)勢就太明顯了。人家老外聽變了味的英文就如同我們聽中文水平還不錯的老外說中文,能第一時間反應過來他真正要說的話,絲毫不影響理解。坐在我前后左右的老外同學各個都像是參加新聞發(fā)布會的記者,記筆記流暢的很,就沒有停筆的時候!
2007年1月10號周三
今晚又是國際經(jīng)濟學的課。都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課前預習對我的課堂筆記完全不起作用。我又開始放棄課堂了。今天課上到四分之一的時候我就停下筆了。反正就算是沒有筆記我也能完成這門課,當時上初級宏觀經(jīng)濟那個白人的課我也是不記筆記的,可最后那門課也拿到A-的成績呢。有了以往不錯的戰(zhàn)績我就沒那么慌了,干脆氣定神閑地邊聽課邊觀察起這個我遇到的頭一個黑人老師。這個剛果人肢體語言十分豐富,拿著水筆的手在膠片上草草寫下沒兩筆就抬了起來在空中比劃著,基本上是說兩三個詞就做一個動作。我幻想要是這手上比劃的內容和他嘴里講的是一模一樣的,而且這“手語動作”還是國際通用的手語就好了。我注意到剛果人的手很有意思,他的手背是黑色的,手心卻有些發(fā)白,手指尖那里還微微發(fā)紅,豈不是和大猩猩是一樣的!不過我很快就回過神來。如果我媽知道我在大學課堂上的真實情況的話一定很著急。
下課以后我嘗試借同學的筆記抄一下。我選擇了坐在我前排的一個黑人女孩。黑人女孩二話沒說就把筆記本借給我看。我一看就傻眼了,我完全看不懂她的筆跡。倒不是因為連筆太厲害,人家的確是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分開寫的。可是估計這女孩說法語,愣是把英文寫成了法語,幾乎每個字母不是頭上長了個角,就是腳下多出一條尾巴。抄肯定是行不通了,于是我提出借她的筆記去復印一下。黑人女孩熱情地和我一起去復印,我對她說了無數(shù)個謝謝。到家了我才發(fā)現(xiàn),當原版的筆記換成了影印版的筆記以后字跡變得更加看不懂了。
2007年2月2號周五
今天已經(jīng)是第5次“人類學”課了??吹轿液陀昵缍歼x了這門課,林瓊也就選了這門課。不過林瓊自從聽了第一節(jié)人類學的課以后就經(jīng)常無故缺席,理由很簡單:聽不懂。人類學是在主教學樓里的一個大禮堂里進行的,學生有200多號人,大多數(shù)同學都是把這門課當成選修課的。課程使用的教科書通篇生單詞,主要靠課下閱讀。課堂上老師會播放整整一堂課的紀錄片。內容主要是講北美土著人的生活狀況。老外們上這門課完全可以當作休息。對于我們中國留學生來講就是聽天書了。每一次聽課我都努力聽懂??墒且恢倍紱]聽懂。聽來聽去還是只能聽懂一些簡短的句子,那些一口氣說半天的復雜的句子一直就聽不懂。一到上這種人文科學類的課,我們的語言劣勢就盡顯無疑。我突然希望我的耳朵長成兔子耳朵那樣,也許讓耳朵豎起來就能把聽不懂的內容聽懂了呢。
聽力能力停滯不前,閱讀能力卻在步步提升。由于我選擇的選修課來自各個不同的專業(yè),我也因此不斷接觸著來自各個領域的詞匯。讀過許多難度大的論文類文章以后,這種科普級別的教科書讀起來還是順暢了不少。不過長時間閱讀自己并不感興趣的東西也會讓我感覺非常乏味。我今晚就讀睡著了3、4次。不知道林瓊會不會在她的“豪宅”里苦讀。林瓊的強項是邏輯思維,大量的閱讀對她來說恐怕是個難題??!
2007年2月9號周五
今天又到了上人類學的日子了。林瓊依然沒來。連雨晴也表示林瓊每一堂課都不去有點兒太夸張了。中國學生在任何一門文科類課程的課堂上都是弱勢群體。盡管我們都聽不懂課堂上在講的東西,可是每堂課也都乖乖出席,至少心里感覺舒服一點兒。像林瓊這樣干脆不去聽課的還真不多。到了下周就半個學期了,難道她還真準備整個學期一次都不露面嗎?
2007年2月16號周五
今天的人類學課林瓊難得去上課。她今天來上課的目的主要是讓我下課以后陪她去醫(yī)院開藥。林瓊去的這家醫(yī)院位于前往皇家山的半路上,是家挺大的醫(yī)院。這里的醫(yī)院和國內的醫(yī)院不一樣,沒有濃烈的藥水的氣味,也不嘈雜。醫(yī)院的地板是米色的,很干凈。這里沒有掛號大廳,病人在醫(yī)院看病都要建立檔案,初次建檔時需要掛號費,之后再次就診不需要掛號費,直接去導醫(yī)臺取病例就可以了。林瓊顯然已經(jīng)去醫(yī)院很多次了,她和導醫(yī)臺的工作人員簡單交流了幾句,后就拿著一個文件夾(病例)去了一個診室。我坐在外面等她。大多數(shù)內地留學生從來沒有去過當?shù)氐尼t(yī)院。平時萬一拉個肚子,感冒發(fā)燒什么的直接吃些從國內帶過來的要就行了。要真的生了什么大病的話就直接回國了呀,誰還待在這里治療。林瓊卻是對當?shù)氐尼t(yī)院熟的很。
醫(yī)院里人很少,我感受不到一丁點兒的嘈雜。我發(fā)現(xiàn)每個診室里只有一個病人,不像國內的醫(yī)院,一大堆病人和家屬圍著一個醫(yī)生,一點兒隱私都沒有。
從醫(yī)院里出來,我們回到了市中心一家我常去光顧的超市。林瓊說剛才醫(yī)生開的藥要在這里拿。我以前一直只當這里是超市,這個超市的名字叫做parmacy。今天才知道這個詞的本來意思就是藥房。原來超市的最深處就是藥房。以前來這買東西的時候走到這里就回頭了,從來不知道這個長長的柜臺是做什么用的。林瓊告訴我一些大雜貨店和百貨公司里都設有藥品柜臺,比如在沃爾瑪也有藥品柜臺的。她還告訴我藥房旁邊那個門進去就是個小診所,有個頭疼腦熱什么的可以去那里看病。我這才想起來剛才過馬路的時候的確看見緊挨著“parmacy”的一個小房子的門頭上的確寫著“clinic”。真是多虧了林瓊的指點,長知識了。
林瓊熟門熟路地把藥方給了藥劑師后拉著我在旁邊沙發(fā)上等。她說她一個月就去醫(yī)院開一次藥。林瓊怎么了?為什么她要經(jīng)常看醫(yī)生,她有什么慢性病嗎?我想問她,可最終沒開口。這種事情還是保持沉默的好。取藥的時候我瞟見這些藥需要2000塊錢!這都夠我交小半年的房租了!林瓊卻淡定地說買藥的錢可以報銷的。我們每學期花450塊買的醫(yī)療保險就是在這個時候起作用的。把發(fā)票寄給保險公司,過段時間錢就會打到銀行卡上。
2007年3月3號周六
今天是林瓊的生日,又恰逢周末。我叫上雨晴姐妹倆,林瓊叫上劉蕓,四個人“老規(guī)矩”先去唱歌,然后再回到林瓊的公寓一塊兒做飯。我們四個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熟了,也習慣了常在一起玩,儼然成了吃喝玩樂最佳組合。從卡拉OK里出來我們直接去了超市買食材,為生日大餐做準備。留學生在國外過生日就是找個由頭大家聚在一起說說笑笑,有沒有蛋糕都無所謂。林瓊平常不做飯,吃飯大都是叫外賣的,可是她那小廚房里的餐具卻挺多,光盤子就是從大到小各種型號的都有。炊具也是一應俱全,煮飯的鍋是帶有預約功能的電子電飯鍋,還有燉鍋,不銹鋼炒鍋,不粘鍋。雨晴做了她最愛的三杯雞,我則做了青椒土豆絲和白蘿卜燉牛肉。燉牛肉用上了我們從韓國超市里買來的調味料。那個超市里的東西挺貴的,要不是今天好朋友過生日我才不舍得買呢!雨晴妹妹很喜歡我炒的土豆絲,雨晴則佩服我漸長的刀工。用上了韓國調料的燉牛肉頗受歡迎,沒過一會兒就全吃光了。我很滿足!
今天最大的驚喜來自于幾乎從不做飯的林瓊。她包的春卷特別好吃。她做了大白菜肉餡的春卷,說那是上海人最愛的春卷餡料。她一邊卷著春卷皮一邊用大廚的口吻說著餡料炒好要瀝干湯汁才可以包,否則下鍋就會炸。最好的朋友劉蕓也是第一次嘗到林瓊做的春卷。她還開玩笑說以后如果大家都留在加拿大,林瓊可以做春卷,我做盒飯,雨晴做臺灣小吃,她和雨晴妹妹拉出去賣。
2007年5月2號周三
我又回到了南京的家。這是我第三次回國了,這次回國大概就是最后一次了,下一次回國就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這次回來的飛機上居然碰到了莉莉,而且回加拿大的機票也是同一天同一趟航班。我們已經(jīng)有段時間沒見面了。莉莉說這次回國是她頭一次回國。她之前每次夏天都留在蒙特利爾。她說夏天是蒙特利爾乃至整個加拿大最好的時間,不趁著夏天好好到處玩玩太可惜了。對于她來講在加拿大待的越久就越熟悉加拿大,也越堅定將來在加拿大定居的決心。我和她不一樣,我天天想著畢業(yè)了就回國。
2007年6月30號周六
一晃假期就過去了。這次回國是第三趟回國了,免不了要談到畢業(yè)以后如何打算的問題。我一心想回國,爸媽似乎更支持我先爭取拿到楓葉卡再說。在加拿大的其他地方申請楓葉卡需要好幾年:先拿到當?shù)匚膽{,然后申請到當?shù)氐墓ぷ骱炞C,再爭取找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繼而再申請永久居民(在美國叫綠卡,這里叫楓葉卡)。在魁北克省申請楓葉卡只需要兩步:畢業(yè)后先申請當?shù)氐挠谰镁用馛FQ,然后再拿著CFQ申請加拿大的楓葉卡,整個過程快的話只需要一到兩年。申請CFQ時不需要用人單位開具的工作證明,只需要通過用簡單的法語進行的魁省移民面試就可以了,據(jù)說通過這個面試還是比較輕松的。我爸媽的意思是不要一畢業(yè)就立刻回國,等拿到楓葉卡以后再回國。我遇到過不少國內來的留學生都是走的這條路,我的朋友林瓊和劉蕓就是這樣打算的。想想看爸媽說的也對。如果決定這樣做的話就意味著下次回家就不知道是哪一天了!之前兩次回國后再返回加拿大還能“下次回國倒計時”,這次回去卻有點“一去不復返”的味道。這讓我有點傷感。
2007年7月3號周二
今天又回到了我和麗貝卡的公寓了。莉莉和我一架飛機飛回來的。她跟我講了一大堆國外的好,說什么她這次回國和國內的親戚朋友聊天發(fā)現(xiàn)國內各種方面都不如國外好。莉莉這種學習成績不怎么好,英文基礎也不高,同時她又特別擅長交際,而且外表艷麗時尚的女孩想要留在國外很容易,她有一條捷徑可走,那就是找到一個當?shù)厝私Y婚。這樣一來不光是楓葉卡,說不定直接就成了手持加拿大護照的“外國人”了。莉莉本人應該一開始就是這樣打算的。莉莉主動接近了帥氣的CBC男孩Peter,可惜兩人分手了;之后的兩任男友,那個日本人是個日裔加拿大人,留學生閆偉家里很有錢,隨便買套房子就可以申請到楓葉卡;現(xiàn)在的這個白人男朋友是個法國人,不管今后兩人在哪個國家生活,反正是傍上了一個西方國家的外國佬了。幾經(jīng)周折莉莉總算是達成了留在國外的心愿了。莉莉一路上給我展示了好多她手機上存的照片,上面全都是她和她的白人男友以及他的朋友們一起外出游玩和聚會時的照片。莉莉給我介紹這些人的時候已經(jīng)很自然的帶上了很多英語甚至是法語詞匯了。莉莉再也不是那個剛來加拿大,住在寄宿家庭里,需要我?guī)退龇g的中國女孩了。和外國人混久了的她說英語真有點老外說話的感覺呢!我很驚訝她的英語口語進步幅度,看來交男朋友真是提高語言水平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呀!莉莉的男朋友在機場接到了她。莉莉讓她男友先把我送回公寓。我坐在后坐,她坐在副駕駛的位子上。從兩人的親密程度來推測,他們一定已經(jīng)同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