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漢江山秀麗行

大漢江山秀麗行

京都逸事 著

  • 歷史

    類型
  • 2020-04-17上架
  • 364965

    已完結(jié)(字)
本書由紅袖添香網(wǎng)進(jìn)行電子制作與發(fā)行
©版權(quán)所有 侵權(quán)必究

第一章 奇貨可居

大漢江山秀麗行 京都逸事 5406 2020-04-16 17:50:40

  公元前267年,趙國國都邯鄲城朱家巷呂府熱鬧喧天,呂不韋正在大擺庭宴,招待賓客。

  呂不韋出生于衛(wèi)國,姜姓呂氏,是姜太公呂尚的后代,曾師從于鬼谷子讀書。呂不韋從小買賣起家,因經(jīng)營有方,漸漸成為一方巨賈。因為趙國這地方臨近胡狄,胡人有大量牛羊、馬匹,需要大量內(nèi)地的食鹽、茶葉、布匹、糧食等,商機(jī)比較大,因而便從衛(wèi)國來到趙國。呂不韋跟鬼谷子學(xué)習(xí)了一套處世哲學(xué),深懂“舍得”二字,他從不在乎眼前得失,最明白有失有得的道理,因此對人出手大方,從不吝惜錢財,從而朋友眾多,因此而獲得廣泛商機(jī),換來更大收益。

  呂不韋找到了一條旁人不知的發(fā)財捷徑,那就是結(jié)交各國駐邯鄲使節(jié),從他們那里掌握各國的商品信息。在那個通訊和信息極不發(fā)達(dá)的年代,這太重要了,哪國盛產(chǎn)什么、短缺什么;哪國什么豐收了、什么歉收了;哪國什么東西便宜充斥、什么東西緊缺珍貴,他都從這些使節(jié)口中迅速得知,從中拾遺補(bǔ)缺,由此得到數(shù)百倍的利潤。

  今天,呂不韋又在宴請各國使節(jié),他搞到了幾百條漳河大鯉魚,請各國使節(jié)來嘗鮮,還花重金請來邯鄲城最有名的戲班子歌舞助興。這一頓飯,夠平頭百姓家半年度日了的費(fèi)用了,一般人可舍不得這么大的花費(fèi),呂不韋就舍得。

  一時間,呂府上下,高朋滿座,觥籌交錯,各國使節(jié)互相寒暄,戲班子名伶載歌載舞,好不熱鬧。

  然而,在這熱鬧的氣氛中,卻有一人獨自一人坐在角落里,不與任何人說話,眼睛只是直勾勾盯著舞臺上領(lǐng)舞的趙姬,在那里自斟自飲,顯得很不合群。

  這位孤獨郁悶的使者,不同于一般使節(jié),他叫嬴異人,是秦昭襄王的次子安國君嬴柱的兒子,是作為質(zhì)子質(zhì)押在趙國的。

  為什么要當(dāng)人質(zhì)呢?西周王朝,自武王伐紂立國,其弟周公旦制定了一套完備的禮法制度,使天下尊卑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安定祥和了數(shù)百年。然而,自從公元前707年鄭莊公因不滿周桓王撤了自己在朝中的卿士職位,而公然以武力抗拒周王,而且竟然打敗了周王的王師及其所統(tǒng)率的陳、蔡、虢、衛(wèi)四國附屬聯(lián)軍,從此以后,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等“春秋五霸”相繼登場,他們號令諸侯、左右時局,“天下共主”周王的權(quán)威漸漸失去了效用。其中楚國這個半蠻之國,不但膽敢摒棄其他諸侯的“公、侯、伯、子、男”稱號,而與周王一樣自立稱王,楚莊王甚至還陳兵洛水向,向周王展示軍威,當(dāng)周王派去使者對他進(jìn)行宣慰時,他竟向使者問起傳國“九鼎”的大小輕重。這個九鼎,是大禹制造遺傳下來的傳國之器,不可以隨便詢問的。這樣,天下禮法就亂套了,所謂尊卑,全靠拳頭說話,由此各國之間征戰(zhàn)不已,互相殺伐又互相結(jié)盟,常將自己的王室成員派在別國為質(zhì),以示信譽(yù)。

  嬴異人在趙國為質(zhì)的日子很不好過,因為此時秦、趙關(guān)系惡化,頻繁交戰(zhàn),在這種狀況下,這位異人在趙國的境遇可想而知了。

  這個嬴異人,即便在本國王室也沒人疼愛。他的父親安國君嬴柱,生性風(fēng)流,姬妾眾多,生有二十多個兒子,嬴異人排行在中間,俗話說大的疼、小愛,他兩頭不占。安國君最喜愛的兒子叫子傒,最寵幸的妃子是華陽夫人。其實這倒不是主要的,更特別的是,他母親夏姬,在生他時難產(chǎn),遭受了極大痛苦,得了現(xiàn)代人所說的“產(chǎn)后抑郁癥”,變得孤漠冷僻,由此被安國君厭嫌,因此嬴異人打一出生就幾乎處于“有人生沒人養(yǎng)”的狀態(tài),是宮女們把他帶大的,故而連個正經(jīng)名字都沒人給起,因為他的出生難產(chǎn),便被宮女們呼作“異人”,長大了也叫這個名字。因此這個異人,雖然貴為王孫,在趙國卻連日常生活費(fèi)用都很緊缺,出無車、宿無婦、食無酒。這次呂不韋大宴使節(jié),他雖然也來參加了,卻懶得跟任何人說話,只有舞臺上那位翩翩起舞的趙姬,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這位趙姬其實并非戲班子舞女,她是呂不韋的小妾,但她原本也出自這個戲班子,因為容貌艷麗,被家財巨富的呂不韋看中,納為了小妾。在這種熱鬧的場合,趙姬忍住不技癢,興致勃勃登臺,和昔日姐妹一同來一展舞姿。

  趙姬不但容顏姣好,而且身段苗條,舞姿輕盈,美不可言。說起女子的貌美,人們都曉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八個字指的是四位美女:“沉魚”說的是西施,當(dāng)她在溪邊浣紗時,溪中的魚兒看了都忘記了游動而沉入水底;“落雁”說的是王昭君,說她受命出塞和親嫁與匈奴單于時,走在途中,天上的大雁看見她的容貌都驚呆,忘記煽動翅膀而從掉了下來;“閉月”是指貂蟬,說她在夜半憑欄賞月,美麗的月亮見她都自慚形穢,躲進(jìn)云彩里不敢出來;“羞花”是說楊玉環(huán),她在花園賞花時,嬌艷的花朵都羞臊地垂下了頭。但是,都是形容之詞,具體她們到底是怎么個美麗樣子,也無從得知。而眼前這位趙姬,倒堪堪可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形容。

  呂不韋看了看臺上的趙姬,又看了看臺下那位使節(jié),只見趙姬正在妖嬈起舞,而臺下那位,雖然郁郁寡歡,卻頗具氣質(zhì),人才一表。這兩位如果站在一起,倒真算得上郎才女貌呢。

  嬴異人雖然缺疼少愛,但畢竟是王孫,從小接受到良好教育,詩、書、禮、易無不精通,愁苦窘困也壓不住高貴之氣。

  呂不韋問身邊門客:“這人是誰?”

  門客中有人回答說:“是秦國的使節(jié),叫嬴異人?!?p>  呂不韋又問:“他怎么這么不合群呢?”

  呂不韋的門客中有能人,有人祥知秦國王室的情況,就把嬴異人的狀況向呂不韋介紹了一遍。

  呂不韋,雖只是個商人,但很羨慕“四大名君”,因此不惜花費(fèi)重金豢養(yǎng)了大批門客?!八拇竺本褪俏簢男帕昃簾o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全都禮賢下士,廣納賓客,豢養(yǎng)門客上千,在這些門客中,多有身懷絕技之士,比如“脫穎而出”、“碌碌無為”典故,就因平原君趙勝的門客毛遂而出,“雞鳴狗盜”則出自孟嘗君田文的門客。呂不韋豢養(yǎng)的門客雖沒有四大君子那么多,卻也有幾百。呂不韋招攬門客,不同于“四大名君”他更注重文才,什么緣故呢?別看呂不韋是個商人,卻很喜歡讀書,崇拜名人著述,比如老子、孔子、莊子、荀子、墨子的等等,他們的著作不但廣為流傳,天下聞名,而且也將傳之后世,永垂青史。呂不韋羨慕崇拜之余,自己也想搞著作,但他畢竟只是個商人,著書立說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說也沒那么多時間可以靜下心來進(jìn)行著述,就重金招攬擅長舞文的門客,幫自己實現(xiàn)愿望。現(xiàn)在這些門客正在他主持下編寫一部叫《呂氏春秋》的書。因此呂不韋的門客中,不乏關(guān)注時勢之人,大有消息靈通之士。

  這時又有門客說:“前幾天秦昭襄王的太子病死了,這位異人的父親安國君馬上就要被立為太子了。”

  “是嗎?”聽了這個消息,呂不韋立刻興奮起來,聲調(diào)的亢奮連門客們都感受到了。就有門客問呂不韋:“安國君當(dāng)太子,您可興奮得哪門子?”

  門客哪里知道,呂不韋雖然在商業(yè)上很成功,但社會地位并不高。在那個年代,因為征戰(zhàn)的需要,諸侯們都都認(rèn)為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等能夠增加社會產(chǎn)出鵝實業(yè)才是國家的根本,倒買倒賣經(jīng)商被視為微末低賤的職業(yè),很多諸侯國甚至把商人列為“奴籍”,規(guī)定他們只能“布衣低冠”,即便因天氣的緣故必須穿皮衣時,也不得把“毛”的一面露在外面,在個別諸侯國,商人甚至沒有婚姻的權(quán)利。趙國因北臨匈奴等外族,互相往來貿(mào)易頗多,因此對商業(yè)和商人的態(tài)度較其他諸侯國要好,在邯鄲城,像呂不韋這樣的大商人,已成為貴族們的“代辦人”,因此被特許有資格“冠著綢裘”、“肉食以鼎”。但不管怎么說,他的社會地位也不高,那時候身份地位的象征是土地,有封土領(lǐng)地的士大夫們才尊貴,他們都被稱作“君”,比如“四大名君”,再比如嬴異人的父親安國君。“君”和“王”并不是一個概念,“君”字上部是“尹”,下部是“口”,在甲骨文里“尹”像手執(zhí)權(quán)杖或筆,意思是治理,“口”則表示表發(fā)號施令,《荀子·禮論》里有言:“君者,治辨(通“辦”)之主也?!币簿褪钦f,君是主持辦事的主管。因此“君”字原意是王的辦事臣子。在甲骨文中,“君”與“尹”同用,比如楚國就有令尹的官職,相當(dāng)于相國。君字后來演化為具有土地的領(lǐng)主的通稱,而各國諸侯們具有土地最多,故而君、王逐漸演化為同意。呂不韋固然家財巨富不同于一般商人,但在貴人眼里仍不過是倒騰東西的販子,入不得法眼,所以他在商業(yè)事業(yè)達(dá)到巔峰的狀況下,亟需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而提高身份地位的途徑,不外乎結(jié)交達(dá)官貴人,眼前這位嬴異人,既然是即將成為秦國這個最具實力的大國太子的兒子,又處于窘迫之中,如果不吝重金予以結(jié)交,那么對于異人來說不啻于雪中送炭,定然大為感激,將來一定大可利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華夏歷史上一段非常特殊的歲月,期間諸侯爭霸、百家爭鳴,軍事和思想上碰撞的背后蘊(yùn)含的是自西周末年便蓄勢待發(fā)的社會大變革,隨著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技術(shù)的進(jìn)步,“士人”階層開始崛起,舊有的貴族統(tǒng)治結(jié)構(gòu)遭受沖擊,彼時,各國君主為了富國強(qiáng)兵紛紛變法改革,到了呂不韋的時代,魏(李悝變法)、楚(吳起變法)、齊(齊威王鄒忌改革)、韓(申不害變法)、趙(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燕(燕昭王金臺招賢)等國紛紛變法革新,而這其中猶以秦國商鞅變法最為徹底和可持續(xù),多年經(jīng)商走南闖北的呂不韋,是深知秦國冠絕的實力和前途的。

  成功商人之所以成功,就在于目光敏銳,用于和善于進(jìn)行風(fēng)險投資。呂不韋對門客們說:“這位異人公子,奇貨可居啊。”

  馬上有門客說:“呂公,安國君當(dāng)了太子,對這位不受疼愛的異人來說也沒什么用?!?p>  呂不韋聽了,也覺得是這么回事,于是不由自主嘆息起來:“可惜呀,可惜?!?p>  但有個門客卻說:“俗話說事在人為,呂公如果真想利用這位異人,倒也并非沒有機(jī)會?!?p>  呂不韋看著這位門客問:“先生什么意思?”

  那位門客說:“我聽說安國君最寵愛的華陽夫人沒有子嗣,安國君的二十多個兒子,沒有一個是她生的,作為一個女人,年輕時可以憑借美貌得寵一時,但是總有年老色衰的時候,那時候,膝下無子必然無所依靠。我還聽說華陽夫人有個姐姐,是個有名的愛財之人。呂公不妨以重金去結(jié)交華陽夫人的姐姐,通過她去游說華陽夫人,設(shè)法讓華陽夫人把這位異人公子收為養(yǎng)子,將來安國君即位,說不定他也能當(dāng)上太子呢。”

  這真是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不過倒值得一試。呂不韋的眼中立刻放出光來,當(dāng)下就打定了主意。

  庭宴結(jié)束,客人們紛紛告辭,一個個乘著華貴的馬車離去,但那位可憐的嬴異人,卻沒有馬車,只得撇開兩腿步行而去。正走之間,忽然一輛馬車疾馳而來,在他身邊嘎然而停,從車上下款款走下一人,讓嬴異人大吃一驚,正是剛才在舞臺上領(lǐng)舞的趙姬。

  趙姬娉娉婷婷來到異人面前,對異人嫣然一笑,就這一笑,剎那間嬴異人怦然心動。笑過之后,趙姬鶯聲燕語對異人說:“我家主人翁讓我來送公子一程?!?p>  嬴異人大感意外,受寵若驚地對趙姬說:“敝人何德何能,得蒙你家主人翁如此看重,又煩勞您這位美人相送呢?”

  趙姬說:“公子無需相問,我家主人翁讓我給公子帶話,明天單獨宴請公子,到時候公子可以親自去問我家主人翁,不知公子是否賞光?”

  異人忙不迭地說:“賞光,賞光,當(dāng)然賞光了?!?p>  趙姬攙扶異人上了車,并陪坐在他身旁,異人聞著趙姬身上的蘭香之氣,簡直心都醉了。但讓嬴異人遺憾的是,他也住在朱家巷,離呂府很近,還沒醉上一會兒,甚至沒來得及和趙姬怎么言語,就到了家門前,異人都不想下車,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明天呂公要宴請他,肯定還能看見趙姬。

  次日近午,還是那位美麗的趙姬,前來將異人接到呂府,異人又在車上醉了一陣。

  到了呂府,呂不韋早已擺下一席邯鄲著名的“全驢宴”。全驢宴,就是把整頭的驢從頭至尾全做成菜,驢肉蒸煮煎炸,內(nèi)臟做湯,驢血做腸。驢肉非常滋補(bǔ),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之說。邯鄲地區(qū)自古盛產(chǎn)毛驢,時至今日,邯鄲永年臨洺關(guān)驢肉仍享譽(yù)全國。

  在邯鄲城,全驢宴是用來招待尊貴的客人的。但是嬴異人的心思不在什么全驢宴上,因為那位趙姬就在席間把酒伺候著。

  呂不韋舉杯向異人祝酒,異人也起杯答謝,并問呂不韋:“何勞尊駕如此盛情?”

  呂不韋單刀直入,對異人說:“我想助公子光大門庭。”

  此時的異人,正處在不得意間,心境很不好,況且要不是因為趙姬的緣故,他也根本看不起這位土財主。聽了這話,差點笑出聲來,不無奚落對呂不韋說:“尊駕還是先光大自己的門庭吧!”

  呂不韋聽了毫不介意,對異人說:“公子算說對了,我正是想光大我的門庭,但我的門庭,要等到您的門庭光大之后才能光大。”

  異人問呂不韋:“尊駕有什么本領(lǐng),能光大我的門庭呢?”

  呂不韋說:“現(xiàn)在您的祖父秦昭襄王已經(jīng)很老了,您的父親安國君,因為您伯父的去世馬上就要被立為太子了。但我也知道,安國君最喜歡子溪,而您排行于眾兄弟中間,并不討父親喜歡,況且被發(fā)配到趙國,在宮中又沒個得勁的母親相助,恐怕秦王死后安國君繼位,您也難指望同您那一眾早晚都在陪伴在父親身邊又有母親相助的兄弟們相爭,如今您又身在,禍福難測,一旦秦趙再次開戰(zhàn),恐怕連性命都難以保全。”

  異人說:“正如尊駕所言,確實是這個樣子。難道尊駕有什么好法子嗎?”

  呂不韋說:“當(dāng)然有,我不但有辦法能讓您回國,而且還有辦法能幫您繼承王位。”

  這話說得太大了,異人忍俊不禁哈哈笑出聲來。

  呂不韋說:“公子不要笑,且聽我說。我聽說安國君最寵愛的華陽夫人沒有兒子,但她卻能參與太子的選立。我還聽說,她的姐姐很愛財,我打算以重金去結(jié)交她,游說華陽夫人將您收為義子,這樣的話,光大門庭就并非虛妄?,F(xiàn)在您很貧窘,又客居在此,想必也拿不出什么像樣的東西來敬獻(xiàn)她們,而錢財對于我呂不韋來說,卻算不得什么事。我愿意拿出千金,為您去秦國游說?!?p>  異人想了想,然后說:“尊駕施以重禮,結(jié)交她們倒是不難,但我與華陽夫人素?zé)o瓜葛,得以親近恐怕是異想天開?!?p>  呂不韋說:“非也,此事大有可為。那華陽夫人沒有子嗣可是個天大缺憾,您想想,作為一個女人,年老色衰失去寵愛之時,沒有子嗣她將依靠什么?某家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動之以理曉之以情,定可說動其心?!?p>  異人雖然覺得還是不太可能,但話已至此,想想自己反正是這個樣子,成不成的試一試也無妨,倘或天上掉餡餅砸到腦袋上,就算意外驚喜。于是便答應(yīng)呂不韋前往一試,并微笑著對呂不韋說:“此事若成,某當(dāng)以分國為謝。”

  哇,“分國為謝”,那不就是一道共享其國嗎?最起碼也是拿出國土封其而為君,那自己不就成為和“四大名君”一樣的君子了嗎?

  呂不韋興奮地一拍桌子:“那好,我們就擊掌為誓。”

  兩人當(dāng)下?lián)粽?,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正事談完,嬴異人的注意力又集中在了趙姬身上,眼睛只在趙姬身上瞄。呂不韋早就明白異人的心思,笑了笑對他說:“看來公子對趙姬很欣賞,不妨就讓趙姬到府上去伺候公子算了。”

  嬴異人大感意外,吃驚地看著呂不韋追問:“此話當(dāng)真?”

  “當(dāng)然當(dāng)真?!眳尾豁f看著異人的樣子,邊笑邊對他說:“其實趙姬也很欣賞公子,她愿意侍奉公子。”說著,轉(zhuǎn)過頭問趙姬:“是吧?”

  趙姬嬌滴滴地答道:“侍奉公子,小女子求之不得?!?p>  就這一句話,把嬴異人說得差點暈了過去,他太喜愛趙姬了,以至于連身份都顧不得而忙不迭地說:“那我現(xiàn)在就把你帶回去?!?p>  呂不韋說:“您不光可以帶她走,我還要敬奉您五百金,以免您當(dāng)下的困窘?!?p>  呂不韋說著就喚來家人,備上車馬,將趙姬打扮一番,連同光燦燦的五百金,一同送往異人府中。

  呂不韋真舍得花錢,這份魄力,無人能及。

  呂不韋馬上啟程,奔往秦國。他給華陽夫人的姐姐送上一大包金子,外加十串光彩照人的海珠。俗話說見錢眼開,先不說這一大包沉甸甸金燦燦的金子,處于西陲邊國的華陽夫人的姐姐,縱然身為貴族,也從未見過這么高品位的海珠,一顆顆粒大如豆,潔白晶瑩,光滑玉潤,且有十串之多,喜得她眉目大開,嘴角都合不上了。

  華陽夫人受寵若驚地對呂不韋說:“賤婦人何德何能,敢勞尊駕如此貴禮相贈?”

  呂不韋卻說:“這禮物不是我送您的?!?p>  華陽夫人的姐姐甚感意外,忙問:“不是尊駕,那是誰?”

  “我從趙國來,您是否知道,您有個外甥質(zhì)押在趙國,叫嬴異人?”

  “記得,當(dāng)然記得,這個異人,雖不是我妹妹所生,但從安國君那里論,怎么說我也是他姨母,怎么會不知道呢,我還記得他出生的時候難產(chǎn)?!?p>  “這禮物是他送給您的,我只是代勞而已?!?p>  “是嗎?”華陽夫人的姐姐大感驚奇:“他怎么會想起給我送這么貴重的禮物呢,況且他質(zhì)押在趙國,哪來的這么多錢財呢?”

  呂不韋說:“錢財自然是我出的,但心意是異人的。您這位外甥,雖然并非您妹妹所生,但卻一直把您妹妹當(dāng)親生母親看,十分惦念她,也惦念您這位姨母,平日里我沒少聽到他提起你們?!?p>  “有這樣的事情?”

  “有,當(dāng)然有了?!苯?jīng)商出身的呂不韋,最拿手的技藝就是營銷,夸贊自己的商品,能把死的說成活的,黑的說成白的,臭的說成香的,爛的說成鮮的,無中生有他是手到擒來。于是呂不韋就編排說:“異人從小就感覺華陽夫人慈祥可親,一直想喊一聲媽媽,但沒喊出口,可心里從來不忘記她。您和妹妹一奶同胞,長相很相像,愛屋及烏,因此他也十分惦念您?!?p>  華陽夫人聽了,十分感動,對呂不韋說:“難得這孩子一片孝心?!?p>  呂不韋又說:“而我來咸陽,還并非僅僅是替異人敬獻(xiàn)禮物?!?p>  華陽夫人的姐姐問:“那您還想意欲何為?”

  呂不韋說:“我想給送給您更長久的富貴。”

  “更長久富貴?啥意思?我聽不懂,尊駕不要打啞謎,不妨把話說直白些?!?p>  呂不韋說:“現(xiàn)在您在咸陽,可謂是最尊貴的夫人之一了,可您的富貴是從哪里來的?自然是因為您妹妹而來。您妹妹現(xiàn)在深得安國君寵愛,要風(fēng)得風(fēng)要雨得雨,可她最大的欠缺是沒有子嗣,您想,人的容顏可以長久保存嗎?一旦年老色衰失去寵愛,將倚靠什么呢?在安國君的公子中,再難得找出像異人這樣惦念她的,何不就把異人設(shè)法引渡回國,讓您妹妹把他收作義子,并促成他做安國君的世子,如果那樣,異人定會更加感念您們,將來安國君之后,異人得繼大統(tǒng),不就是您妹妹和您的鐵打倚靠嗎?”

  華陽夫人的姐姐聽了,頓覺有悟,對呂不韋說:“看來您還真是給我送長久富貴來的,不是您說,我還真沒想到?!钡怯植环判牡貑枀尾豁f:“異人這孩子,雖然也算我外甥,可是平日里我和妹妹也并沒怎么關(guān)照他,他真的很惦記我們嗎?”

  “那當(dāng)然了?!眳尾豁f肯定地說,之后又把異人如何賢德,如何思念故國,如何想認(rèn)華陽夫人為生母,以及日后他打算如何孝順華陽夫人等等編排了一番。

  呂不韋的話,把華陽夫人的姐姐深深地打動了,她當(dāng)即便呂不韋說:“異人這孩子,長得挺俊秀,確實也很討人喜歡呢。那好,來日我就進(jìn)宮,跟妹妹去說這事兒?!?p>  次日,華陽夫人的姐姐就進(jìn)了宮,把呂不韋對她說的話原原本本對妹妹說了。華陽夫人聽了,當(dāng)下就動了心,不住點頭,對姐姐說:“真是這么回事。不過,讓異人回國,恐怕安國君也做不了主,非得父王點頭才行,可讓安國君去跟父王說這件事,沒什么來由也不合適,況且當(dāng)年澠池會盟,父王曾遭趙國藺相如大大戲弄,提起趙國就惱怒,也沒法對他說起趙國的事情。這事兒還得好好計較計較?!?p>  華陽夫人的姐姐回府后,忙不迭又召見了呂不韋,把妹妹的話說給了他。呂不韋也覺犯難,就問她:“您說怎么計較好呢?”

  華陽夫人的姐姐說:“回來的路上我就想了半天,我尋思這事兒恐怕只有王后去說才行,王后有個弟弟陽泉君,陪伴在大王面前為臣,尊駕若是不吝金錢去結(jié)交他,這事兒恐怕有門兒?!?p>  呂不韋聽了一拍大腿說:“那就好辦,我最不缺的就是錢了。”

  于是,呂不韋先用重金買通了陽泉君的左右人,見到了陽泉君,給陽泉君送上了一份豐厚的禮物,一大包金子外加一對潔白光潤的玉壁。陽泉君見到這么多金子,大感高興,對那對玉壁也是愛不釋手。呂不韋乘機(jī)對陽泉君說:“君侯您現(xiàn)在居高官、享厚祿,可您考慮過長久了嗎?說句不恭敬的話,您的高官厚祿恐怕并非得于才干功績,大抵仰賴您的姐姐。如今大王與王后年事已高,一旦山崩,安國君嗣位,他定有自己一套人馬,還會向大王那樣重用您嗎?據(jù)我所知,華陽夫人無子,她有意收異人做義子,但是異人卻質(zhì)押在趙國,苦無良策。您何不設(shè)法把他弄回國,成全華陽夫人的美事,如果那樣做了,以安國君對華陽夫人的寵愛,異人大有希望成為世子,而現(xiàn)在處于凄苦中的異人則必將會對君侯感恩不盡,將來得繼大統(tǒng),您的高官厚祿和富貴,不就有了長久之計了嗎?”

  呂不韋不愧為營銷大師,很會找關(guān)鍵的切入點。陽泉君聽了,思謀了一陣,感覺有道理,當(dāng)日便去找了王后,向王后提了這個要求。

  這事對別人難比登天,對王后來說太容易了,她隨便找個時機(jī)找個理由,那么隨便一說,秦昭襄王不經(jīng)意地就答應(yīng)了,表示得空就將異人接回來,讓別的王孫去替代。

  并非底氣十足的呂不韋,原本也是心懷忐忑的,如今大功告成,真是心花怒放,當(dāng)下收拾了行裝,高高興興回邯鄲去了。

  回邯鄲的路上,呂不韋一路都在美滋滋想著異人的承諾:分國為謝。但是精于算計的商業(yè)奇才呂不韋,并沒有被當(dāng)下的成功沖昏頭腦,他又思謀,自己憑借這份功勞,固然已經(jīng)可以讓異人感動得五體投地了,但似乎還不徹底把牢,應(yīng)當(dāng)在異人聽到喜訊高興之際,趁機(jī)讓他把趙姬娶為正妻,將來一旦異人得繼大統(tǒng),趙姬不就是王后了。

  回到邯鄲,呂不韋把事情辦理的經(jīng)過和結(jié)果向異人講了一遍,異人聽了,高興得差點跳了起來,連聲說:“此乃天大喜訊,天大喜訊呀?!眳尾豁f馬上不失時機(jī)地對異人說:“公子就趁此喜訊,把趙姬迎娶為妻,這樣不是喜上加喜了嗎?”

  按說,貴族王子娶妻,是要講究門當(dāng)戶對的,納妾可以隨便,娶妻可要講究出身。但異人非常喜愛趙姬,得到趙姬后正在如魚得水,愛戀非常,當(dāng)下便應(yīng)允。呂不韋花費(fèi)重金,給異人和趙姬操辦了一場熱鬧非凡的婚禮。

  過了月余,趙姬便對異人說有了身孕。傳宗接代于古人可是大事情,異人就更歡喜了。幾個月過去,趙姬便生下了一個男孩,這簡直把異人高興壞了,真是人走時氣馬走膘,好運(yùn)接連到來,擋都擋不住。異人給這個孩子取名叫嬴政,寄托了自己一片執(zhí)國當(dāng)政的希冀。這個名字真是取對了,長大后的嬴政,就是執(zhí)掌整個天下的秦始皇。

  在呂不韋的資助下,如今的異人,已經(jīng)今非昔比,想當(dāng)初是“出無車、宿無婦、食無酒”,如今什么都不缺了,似乎只差祖父秦昭襄王的回國詔令。

  不料,望眼欲穿的贏異人沒有等到秦昭襄王的回國詔令,卻等來了秦國的大兵。秦昭襄王五十年,秦趙兩國再次發(fā)生戰(zhàn)爭,秦兵打到了邯鄲城下。

  秦趙兩國因何戰(zhàn)爭不斷呢?

  俗話說“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酣睡”,兩強(qiáng)相遇必然引發(fā)龍虎之爭。其實秦趙兩國并沒有什么仇怨,不光么哦有仇怨,而且兩國的國君是同一祖先,他們都姓贏,趙國是贏姓趙氏,秦國是贏姓秦氏。

  如今,姓和氏已經(jīng)混肴,統(tǒng)稱姓氏,但姓和氏其實并非一碼事。姓者,統(tǒng)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分。姓是原始母系社會以母親為家長所形成的血緣家族標(biāo)志符號,氏則是進(jìn)入父系社會門支標(biāo)志。人類之初是沒有姓名,猿人同猴子一樣,彼此之間用不著稱呼。但隨著進(jìn)化,人類的思想思維變得復(fù)雜起來,互相間為了交流,指第三人時就要說誰誰誰,一般是根據(jù)他的外貌給予一個不同其他人的稱呼,比如某個人生得威猛,就叫他“大威”,生得矮小就叫他“小不點”等等,于是人就有了名號?!懊钡某霈F(xiàn)早于姓氏,因為當(dāng)時人類處于群居混交狀態(tài),無所謂姓氏。后來隨著人類進(jìn),為了防止同一血緣親族近親亂倫,于是同一個母親所生的血緣親族便在冠以一個統(tǒng)一的符號,這就是姓。因此姓最早都出于女性,比如姬、姜、姒、姚、媯等等,這時候人們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母系社會以母親為家長,組成一個個家庭,直至現(xiàn)在,有“女兒國”之稱的瀘沽湖畔摩梭人,仍保留著母系社會的形態(tài),由女性頂門立戶,實行“走婚”,男女夜合晨離,雙方?jīng)]有婚姻關(guān)系,只有在晚上男方才會到女方家居住,而白天仍在各自家中生活勞動。男性稱女情人為“阿夏”,女性稱男情人為“阿注”,一到夜晚,男子會用獨特的暗號敲開女子的房門。走婚的男女,維系關(guān)系的要素是感情,一旦發(fā)生感情轉(zhuǎn)淡或性格不合,可以隨時切斷關(guān)系,這方面也是女方占主要地位,女方一旦不再為男方開門,走婚關(guān)系就宣告結(jié)束。后來進(jìn)化到父系社會,有了婚嫁制,男子立門戶當(dāng)家長,為了與同姓的別人家區(qū)分,便在姓之后另行冠以一個稱呼,這就在姓里產(chǎn)生分支,稱為“氏”。這個“氏”,一般以所居地點、所擔(dān)任官職或其家居周邊的獨特景物命名。人類因母而有姓,因父而有氏。后來隨著社會的演進(jìn),并不是每個男子都有資格開氏,只有成功人士才可以開氏,普通人沒有資格另行開氏,氏便演化為區(qū)分貴賤的標(biāo)志,“貴者有氏,賤者有姓無氏”。然后進(jìn)一步演化,后來只有具有封土領(lǐng)地的諸侯、士大夫們才可以開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絕祀,無國無之?!本褪钦f沒有封土領(lǐng)地的人,不可以開氏。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取消了分封制,整個天下變成統(tǒng)一的郡縣制,自此姓氏固化,合而為一。另外人還有一個“字”,那是有文化的人給自己取的別號,后來逐步和“名”相混肴,統(tǒng)稱為“名字”。

  秦趙兩國的國君都是商朝大臣飛廉的子孫。飛廉的初始祖是顓頊帝,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顓頊帝的女兒女脩,吞玄鳥卵而生子名大業(yè),大業(yè)生子大費(fèi),大費(fèi)又叫伯益,他是堯舜二帝兩朝的大臣,因為協(xié)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賜封領(lǐng)地,賜氏為嬴。但即使嚴(yán)謹(jǐn)?shù)乃抉R遷,在所著的《史記》中也有很多匪夷所思的表述,因為再能的女人,也不可能因吞鳥卵而生。上古時候的所謂“帝”,其實就是氏族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暗邸钡谋疽馐鞘裁匆馑迹窟h(yuǎn)古石器時代,人們爭斗時使用石制的矛、斧、錘,其中石矛不是很堅固,石錘比較笨重,石斧威猛而適中,所以斧是常用兵器,由此演化為使用小斧作戰(zhàn)的叫“兵”,在首領(lǐng)身邊使用大斧的警衛(wèi)叫“士”,手持特大戰(zhàn)斧的首領(lǐng)叫“將”。最高總首領(lǐng)不參與沖鋒陷陣,他手執(zhí)特制的束木作為旗幟,號令諸兵將。在甲骨文中,“帝”是架木的形狀,也有認(rèn)為是束木焚燒祭天之形狀。那么無論是架木號令兵將還是束木主持焚燒祭天儀式,都是最高首領(lǐng)的意思。那時候首領(lǐng)實行部落議會推舉制,因此“帝”的親屬并非世襲貴族,可以想象,女脩嫁給一個普通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普通而不知其姓名,是有可能的。伯益生子大廉和若木,長子大廉繼承了伯益的爵位和領(lǐng)地,若木被送往九夷中淮夷部落歷練,后來成為淮夷部落首領(lǐng),建立了淮夷徐國。贏本來是伯益的“氏‘而不是姓,后來隨著時光推移,這個家族慢慢就以氏為姓。武王伐紂的時候,大廉的后代飛廉做了紂王的大臣,他有兩個兒子,長子名惡來,次子名季勝。惡來是商紂王的大將,以勇猛著稱,三國時曹操得到猛將典韋時,曾夸贊他“真古之惡來也”,可見惡來多么勇猛。周武王伐紂時,惡來為紂王率兵與武王交戰(zhàn),兵敗而身亡,飛廉則在商紂王自焚后自殺而殉國,這一家人就淪為了平民。后來,飛廉的次子季勝的三世孫造父當(dāng)了周穆王的御者,御者就是馬車夫。周穆王貪游怠政,有一次他遠(yuǎn)游時,若木的后代徐國侯趁周穆王外出之機(jī)發(fā)動了叛亂,因為朝中沒天子,群臣不知所措,一時間形勢非常危急,幸得造父是駕車高手,以不同尋常的速度一路疾馳,載著周穆王快速返回京師,召集眾諸侯平定了徐侯叛亂,造父由此立下大功,周穆王就把晉國的趙城(在今山西洪洞)賞賜給他,使他成了晉國大夫。此后造父就以趙為氏,稱贏姓趙氏。后來造父的后代趙襄子與另外兩位晉國大夫韓氏、魏氏三家瓜分了晉國,遂有了趙國。趙造父的遠(yuǎn)房族侄孫也就是飛廉的長子惡來的后裔趙非子被周孝王任命為馬正,負(fù)責(zé)在汧、渭之間管理馬馬場,為此他的父親趙大駱便從趙國舉家遷居到犬丘。趙非子為周孝王飼養(yǎng)出大批好馬,周孝王非常高興,便把秦地(今甘肅天水)封給了他,于是趙非子就以秦為氏。秦地十分偏僻荒涼,但即便如此,趙非子也高高興興前往就封,畢竟有了屬于自己的領(lǐng)地。到周幽王時期,由于周幽王無道,為了博得寵妃褒姒一笑而烽火戲諸侯,國都鎬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身死,后繼的周平王遷都洛陽,此時趙非子的后代趙開,保護(hù)周平王東遷護(hù)駕有功,被周平王封為秦伯,從此得以立國,躋身于諸侯之列。因為他們這一系是長房長子后裔,是贏姓的大宗,所以繼承了贏姓的香火,而造父這一支是次房次子,贏姓的次宗,后來干脆就姓趙了。

  兩國不僅為同一祖先,而且現(xiàn)在的秦昭襄王能夠得繼王位,還是趙武靈王的功勞呢,他是在趙武靈王的力主下才得繼秦君之位的。

  但是在王道霸業(yè)的利益沖突下,親緣、情誼都算不得什么,如果真在乎親緣、情誼,更多諸侯國都是周王室的姬姓近親本家,不也照樣互相攻殺,打來打去。

  秦昭襄王名叫嬴稷,是秦惠文王和秦宣太后羋月所生。羋月是楚國人,又叫羋八子。羋月并不是秦惠文王的王后,而只是王妃,“宣太后”的稱號是嬴稷繼位后才有的。秦惠文王之后繼承王位的是他的王后所生的嫡子秦武王嬴蕩。作為庶出的嬴稷,原本和王位八竿子打不著,但是這個秦武王嬴蕩,天生有神力,從小就喜歡與勇士們做有關(guān)力氣方面的游戲,長大后更是身高體壯極其威猛,因此他最愛孔武有力的猛士,即位后便大肆招攬英雄。有個齊國人孟賁,以力聞名,據(jù)說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狼,發(fā)怒吐氣,聲響動天,曾經(jīng)于野外見兩牛相斗,孟賁從中以手分之,一牛伏地,一牛猶觸不止,賁怒,以左手按牛頭,以右手拔其角,角出牛死,人畏其勇,莫敢與抗。后世評話《隋唐傳》里就有個天生神力的大力士羅士信,被稱作“今世孟賁”。孟賁聞聽秦武王招攬?zhí)煜掠铝χ?,乃西渡黃河。當(dāng)時岸上人待渡者甚眾,孟賁最后至卻強(qiáng)欲登船先渡,船人怒其不遜,以楫擊其頭曰:“汝用強(qiáng)如此,豈孟賁耶?“賁瞋目兩視,發(fā)植目裂,舉聲一喝,波濤頓作,舟中之人,惶懼顛倒,盡揚(yáng)播入于河,賁振橈頓足,一去數(shù)丈,須臾過岸,竟入咸陽,來見武王。武王見到孟賁大喜,當(dāng)即將他委為大將。秦武王在位期間非常強(qiáng)悍,挾商鞅變法后祖父兩代所積累的秦國強(qiáng)大的國力,攻列國、平蜀亂、設(shè)丞相、拔宜陽、置三川,為秦國建立了赫赫功業(yè),使秦國威震華夏,后來在周王庭觀看大禹遺傳下來的傳國之器龍紋九鼎時,因為這個強(qiáng)好勝逞個人英雄,與孟賁比試力氣舉禹王鼎,不幸大鼎脫手,被砸斷脛骨不治而亡。秦武王死時很年輕,才二十三歲,他沒有兒子,為此秦王室為了王位繼承發(fā)生激烈斗爭,當(dāng)時嬴稷作為人質(zhì)被質(zhì)押在燕國,趙武靈王為了使強(qiáng)大的秦國有個親近趙國的國君,便以宗親的名義,將嬴稷護(hù)送回秦國,力主將其立為秦君。其實所謂“宗親”純屬說辭,因為年代已經(jīng)過很久遠(yuǎn)了,這種宗親關(guān)系早已淡化得幾乎不存在。

  秦國在周朝立國是比較晚的,起點也不高,又地處偏僻荒涼的邊陲,那么秦國是怎么從一個周王養(yǎng)馬官的小小大夫級封地變成強(qiáng)大之國的呢?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