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明漂流人

第七章 大明安在哉

大明漂流人 沐嵐翊 2343 2020-02-15 14:22:23

  聽到大炮這個詞,金耽仁那股被打擾睡夢的怒意,迅速地轉變?yōu)榱丝謶帧?p>  匆匆穿好衣服出去,金耽仁詢問的聲音中難掩顫抖:“大炮?怎么回事?難道是倭寇來了!”

  今天輪值放哨的是金耽仁的侄子金永,這個嘴上沒毛的少年此刻茫然地搖搖頭:“不知道,船上樹了幾面大旗,可惜上面寫的好像是漢字,小人不認識,趕緊跑回來向座主報告?!?p>  漢字?要知道,此時的日本,有很多時候也會用漢字,單從這點金耽仁沒有辦法判斷。

  金耽仁一拍大腿,火辣辣的痛感,讓他終于找回了對于雙腿的感知。

  “所有人帶上武器跟我走!”

  匆匆趕到浦口,此時的浦口一片混亂,剛準備出海的漁民們此時都抓緊時間把船開回去。

  有的人甚至來不及劃船,直接跳進海水里,潛在水里游回岸上。

  這場面,倒頗似鬼子進村了。

  此時那艘四桅海船已經(jīng)進入了浦口,船上數(shù)面旗幟高高飄揚,其中最大最顯眼的一面,上面寫著力道剛勁的漢字。

  金耽仁是浦口中為數(shù)不多能識漢字的人,此時他揉揉眼睛,探頭一看。

  上面書寫著:

  明!

  ......

  陳得喃喃道:“我們果真是隨風飄到了朝鮮來啊。”

  點了點頭,李逸瀾看著浦口處,漁民們四處奔逃,驚慌失措的場面,撓撓頭嘆道:

  “哎,怎么感覺我們好像有點過了。”

  原本為了提振船上的形象,增加底氣,林寅觀聽從了李逸瀾的建議,將兩門紅夷大炮伸了出來,沒想到竟然把這些可憐的漁民給嚇壞了。

  “畢竟,如果不是有萬歷天子發(fā)兵援助,朝鮮早已被日本給滅亡了,朝鮮人對于日本的恐懼很深??峙麓藭r,這些漁民也將我們認成倭寇了吧。”

  林寅觀此時的表情有些微妙,事實上,在三十年前,現(xiàn)在延平王鄭經(jīng)的祖父鄭芝龍,可不就是東南沿海上名震一時的大海盜嗎?

  曾勝右手輕輕撫摸著紅夷炮,展顏笑道:“即使是日本,能裝備紅夷炮的戰(zhàn)船,也是屈指可數(shù)??!”

  至少在海戰(zhàn)上,此時的鄭家,還沒有怕過誰。

  談笑之間,大家又找回來些當年天朝子民的氣概。

  ......

  回來報信的金永,看到叔父目瞪口呆地樣子,內(nèi)心暗暗鄙視。不就是倭寇嗎,至于嚇成這個樣,看我的!

  金永拿出自己的寶貝木弓,張弓搭箭,準備一箭射落旗桿,重挫倭人的士氣,也讓叔父和其他老資格的士卒看看我大靜縣神射手金永的實力!

  還沒等金永將箭桿完全拔出來,耳旁就傳來座主金耽仁的一聲怒吼:“你瘋了!睜大眼睛看清楚,這是大明的船!”

  “看到他們頭上的網(wǎng)巾沒,再看你自己的,是不是幾乎一樣?當年,網(wǎng)巾就是由大明傳入我們朝鮮的?!?p>  金永定睛一看,咦,確實如此,再看這些人身著的衣冠,與倭人的衣服制式明顯不一樣。

  可是,金永不大的眼睛里充滿大大的疑惑:“大明不是亡了嗎?”

  這話一出,剛才還頭頭是道的金耽仁也只能撓頭道:“我怎么知道!大家保持警惕,隨我過去觀察情況?!?p>  ......

  按照之前既定的安排,船上九名士卒,只留下一人在船上以備不測,其余八人并上方治等十個年輕力壯的家丁、水手,攜帶好兵器先列隊下船。

  經(jīng)過一個時辰的突擊操練,盡管這十八名精壯列陣時的整齊度還不能讓李逸瀾滿意,但對于猊來里浦口的漁民和那十幾名士卒而言,卻已經(jīng)有了足夠的威懾力。

  林寅觀、李逸瀾、陳得隨后而出,三人皆身著船上最好的衣冠,儀表堂堂,不怒自威。

  金耽仁細細觀察,發(fā)現(xiàn)下船來的眾人,都不剃頭,除了一個頭發(fā)較短的年輕人外,其余眾人都結著發(fā)髻,頭戴網(wǎng)巾,儼然是大明衣冠。

  前世在大學選修過朝鮮語,后來又在韓國工作半年,李逸瀾的朝鮮語已經(jīng)到可以正常交流的地步。

  此時李逸瀾向前一步,沉聲說道:“我們是大明延平王麾下,不知此處主官何人,可否出來一敘?!?p>  盡管數(shù)百年間朝鮮語的發(fā)音也出現(xiàn)了變化,但金耽仁還是勉強能聽明白,這些人果然是大明子民!

  此時的朝鮮已經(jīng)當了三十年的大清藩屬,但是無論是民間還是在上層,仍然視大明為父母國,是再造藩邦的恩主國,可以說大明就是這個時代朝鮮的最高義理。

  還沒等腦子反應過來,金耽仁的身體已經(jīng)很誠實地彎下了腰。

  “諸位遠道而來辛苦,下官是大靜縣猊來里浦的座主,金耽仁?!?p>  林寅觀上前將金耽仁扶起,通過李逸瀾翻譯,和金耽仁聊了幾句客套話。

  就在幾人正在相談的時候,此時浦口里的漁民們也大概了解到了現(xiàn)在的情況。在得知來的不是倭寇,而是大明之后,漁民們放下了剛才的恐慌,隨后紛紛圍了上來。

  大明不是滅亡了嗎?這些人是從哪里冒出來的?這是大家心里共同的疑惑。

  看到人越聚越多,金耽仁大聲斥道:“你們都圍上來干嘛?趕緊去出海!”

  李逸瀾走到漁民們前面,提高嗓門說道:“方才無意間對大家造成了驚嚇,請大家見諒。我們不是倭寇,而是當年和你們一起打倭寇的大明子民!”

  ......

  浦口的人越聚越多,也影響了正常的出?;顒樱忠^便提議大家離開岸邊,去人相對少的地方。

  金耽仁指引著林寅觀等人到了附近的亭子歇息,一路上,李逸瀾一邊和金耽仁交流,同時也給林寅觀和陳得充當翻譯。

  雙方坐定,閑聊了一會后,金耽仁最終還是問出了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二十多年前,就聽說大明崇禎皇帝殉國,后來又聽說清酋入主中原?!?p>  “有人說,大明亡了!可后來有人說,大明皇帝南巡,宗社不替,社稷猶存。眾說紛紜,不知哪個是真?”

  ......

  當年,清軍入關之后,一直宣稱是在為崇禎復仇,要消滅的對象是農(nóng)民軍,用這套言辭來建構自己建立王朝的正統(tǒng)性。

  既然大清已經(jīng)是正統(tǒng),那么自然是斥責南明勢力為賊寇了,這樣一來,清兵南下一統(tǒng)全國,就不是在攻滅大明,而是掃除賊寇。

  當然,南明究竟是不是正統(tǒng),在不同的勢力的立場上得出結論也是截然不同的。

  清廷自然也知道朝鮮對待大明的態(tài)度,因此對待朝鮮的使節(jié)時小心謹慎,基本不透露有關南明的消息。

  雖然從大清皇帝的詔諭中,朝鮮隱隱約約覺得所謂“賊寇”就是南明,但從未得到有效的證實。

  直到五年前吳三桂勒死了永歷之后,清廷這才向朝鮮告知賊首已死的消息,意思就是殘余反抗勢力已經(jīng)徹底沒了,朝鮮你趁早死了反清復明的心吧。

  可是當不信任的種子已經(jīng)生根發(fā)芽時,真實和謊言已經(jīng)分不清界限。大明究竟還在不在,已經(jīng)成了令朝鮮上下困惑不已的謎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