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二年。
正月。
歐陽修被任命為禮部貢舉事,王珪、梅摯、韓絳、范鎮(zhèn)等人為貢舉,梅堯臣等人為參詳官,共同主持、協(xié)同省試,即禮部貢舉考試。為防止泄題,幾人移居貢院,直到考試結(jié)束才能離開。
一周后,上元節(jié)。
蘇軾、蘇轍難得來一次京師,準備去上元燈會賞燈游玩一番,也算放松一下緊繃數(shù)月的神經(jīng)。蘇洵年紀大了,不喜熱鬧,讓蘇軾、蘇轍早去早回。此時的御街之上車水馬龍、人潮涌動,街道兩邊表演奇門異術(shù)的、載歌載舞的、奏樂擊鼓的隨處可見,一派繁華熱鬧之景。這陣勢比眉山壯觀多了,蘇軾感慨道:“將來有機會了,帶小弗來轉(zhuǎn)轉(zhuǎn),她肯定喜歡?!?p> 蘇轍看著街道兩邊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雜技,連連拍手稱贊。
整條御街樂曲聲、人語聲混成一片,甚為嘈雜喧囂。蘇軾對蘇轍喊道:“我看這兒有些小物件甚為稀奇少見,我們買點等考完了給娘還有小弗她們帶回去吧?!?p> 蘇轍點點頭表示同意。
兩人逛了許久,吃了些從沒見過的東西,又買了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兄弟倆不敢逛太久怕蘇洵擔心,稍微玩了一會兒便動身返回興國寺。
同一時間。
歐陽修等諸位大臣已經(jīng)被鎖在貢院一周了,大家吟詩作賦、暢談趣事來打發(fā)時間。既是上元節(jié),自然要登高賦詩,以助雅興。大家紛紛來到尚書省東樓上,在這里舉頭可見皓月當空、繁星閃爍,俯視可觀御街燈火相映。遠處不時傳來腰鼓的擊打聲和動人的樂曲聲、吟唱聲,大家借景吟詩數(shù)首,甚為歡愉。寒風掠過,年邁的歐陽修打了個噴嚏。
一旁的梅堯臣關(guān)心道:“不如我們回去吧,別染了風寒。”
歐陽修點點頭,和眾人離開東樓,各自回房休息。他回到房中,洗漱完便熄燈就寢,可是躺在床上許久,輾轉(zhuǎn)反側(cè),無法成眠。他長久以來都期盼著可以擔任貢舉事一職,主考禮部貢舉考試,如今終于愿望成真。
多年來,貢舉考試主要寫駢文。
駢文主要是四個字或者六個字成句,講究對仗。
前朝比較有名的是兩首駢文分別是唐朝王勃寫的《滕王閣序》和三國時期曹植寫的《洛神賦》。
《滕王閣序》有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洛神賦》有云:余從京域,言歸東藩……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
前朝的駢文辭藻華麗,對仗工整,但發(fā)展到宋仁宗執(zhí)政時期,駢文劍走偏鋒,文風變得越來越艱澀,尤其是歐陽修的好友石介還未去世前倡導的太學體,更是將這股歪風助長到史無前例的荒誕之地。有時候為了對仗,或突出艱澀之感,寫文之人根本不顧語句是否通順,意思是否連貫,怎么艱澀怎么來。
歐陽修曾對石介提出改革文風之事,但對方太過固執(zhí),不愿聽勸。艱澀的駢文在那時的文壇扎根已久,即使石介去世,這股艱澀文風依然盛行。不僅參加貢舉考試的貢生喜好寫,就連朝中大臣們也喜好用這種艱澀的太學體寫駢文。
歐陽修對此深惡痛絕,主持此次禮部貢舉考試之前一直在史館和宋祁等諸位大臣共同修撰唐史。一日,歐陽修終于忍無可忍,看宋祁還未到館,便揮墨在史館大門上提了“宵寐匪禎,札闥洪休”八個大字。
宋祁來后看著門上的八個字,對歐陽修道:“永叔,你干嘛寫這么艱澀?直接寫‘夜晚做了個不祥的夢,所以要在門上寫個大的吉祥話’不就行了?!?p> 歐陽修道:“我這不是模仿你嗎?”
宋祁不解道:“我什么時候?qū)戇^這種?”
“修《李靖傳》的時候,你直接寫‘打雷來不及捂耳朵’不就行了,你干嘛要寫‘震霆無暇掩聰’?”
宋祁聽后笑得前仰后合,無奈地看著歐陽修:“你啊你啊,讓我說你什么好呢!”隨即改了《李靖傳》。
禮部貢舉考試的目的是為朝廷選拔出有思想、有深度,能夠擔任為朝廷分憂、為地方造福的文人。
歐陽修一直認為讀書的目的在于學以致用,這種艱澀的駢文根本就看不出考生的見識、學識。
之前一直沒機會改革文風,如今他擔任貢舉事,所有的考卷由擔任貢舉的考官們初步篩選后再經(jīng)他手審閱,最后定出入選的人名由他上報朝廷。機會難得,正好可以借此整頓一下文風。
數(shù)日后。
禮部貢舉考試如期而至。來自全國各地的貢生齊聚貢院門口,場面極其壯觀。蘇洵看著貢院的大門,對蘇軾、蘇轍道:“你們還小,放松心態(tài),考得過固然好,考不過四年后我們再來。”(當時的禮部貢舉考試還沒改革,為四年舉行一次)
蘇轍看著身邊赴考的貢生各種年齡皆有,有的人看上去甚至比蘇洵年齡還大,偷偷指著不遠處的一人對蘇軾悄聲道:“兄長你看,那人得考多少年啊!”
蘇軾順著蘇轍指的方向看去,只見一人老態(tài)龍鐘、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往貢院門口挪。身邊之人小心翼翼地攙扶著他,生怕他一摔倒這次考試也就不用考了。
他拍了下憂心忡忡的蘇轍的肩膀,安慰道:“管他呢,我們好好考就是了。我們也不求能取得很高的名次,只要能入圍參加殿試就行。”
蘇洵道:“話別說太滿,子瞻的駢文寫的不行?!?p> 蘇軾冷笑一聲,不屑道:“那種駢文有什么意思!爹不覺得如今的駢文越來越奇怪嗎?文章一味講究對仗和艱澀,不能言之有理、論之有據(jù),寫出來又有何用!”
蘇轍看周圍人向蘇軾投來奇異的目光,噓了聲:“你小聲點,如今駢文盛行,你說這話不是和大家對著來嘛!”
蘇軾挺直腰板,理直氣壯地說道:“本來就是!策論如果通篇寫成太學體那樣的駢文,根本沒法將問題論述清楚。策論如果不表達深刻的見解并提出相應(yīng)對策,只一味追求對仗和艱澀,附庸潮流,那還叫策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