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神:在南方的荒野,又有十六個神人,一個個都是小臉頰、紅肩膀,手臂和手臂互相挽連起來,在那里替黃帝守夜,巡察有沒有什么妖魔鬼怪晚上出來惹是生非,以免驚動在某一處行宮里酣眠的黃帝他老人家。白天他們便隱去了,到晚上他們又開始出現,人們叫他們做“夜游神”,偶然在荒野中碰見這些挽連成一長串的夜游神,大家都知道他們是在值班守夜,也并不以為奇怪
白澤:有一次,黃帝到昆侖山東方的恒山去游玩,偶然在海邊得到一只神獸,名字叫“白澤”。這只白澤神獸,能說人話,并且非常聰明,它知道天地鬼神的事情,尤其是把山林水澤間所謂“精氣游魂”變化出來的鬼怪,了解得一清二楚:什么山的精怪夔罔象呀,水的精怪龍罔兩呀,道路的精怪作器呀,墳墓的精怪狼鬼呀等,它都能一點不含糊地說出來。
作為一個宇宙統(tǒng)治者的黃帝,還自愧沒有它這么細致地調查研究呢。于是,便叫人把白澤神獸所說的種種怪物,畫成圖畫,并在圖畫的旁邊加以注解,一共得了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種——從此黃帝要管理這些妖魔鬼怪,就非常方便了。
黃帝和別的天帝一樣,也有許多子孫,有的是神,有的是下方的民族。例如人的臉,鳥的身子,耳朵上掛兩條黃蛇的海神禺琥,就是黃帝的兒子,禺琥又生了禺京(就是禺強),也是海神,他們一個管領東海,一個管領北海。此外,如從天上把“息壤”偷下來替人民平治洪水的大神鯀是黃帝的嫡孫,'顓頊是黃帝的曾孫,“絕地天通”的重和黎是黃帝的五世孫,甚至一些荒遠的民族都是黃帝傳下的后代,為了能夠更好地統(tǒng)領天下,黃帝實在是人和神共同的老祖宗,
偉大的黃帝,在西泰山會合天下的鬼神,那時他坐在大象挽的全車中,六條蛟龍跟隨在他的后面。畢方鳥給他駕車子——這畢方鳥,形狀像鶴,白色的鳥嘴,青身子,紅色的斑紋,足只有一只,鳴叫的聲音就是“畢方、畢方”的,它出現在哪里,哪里就會起怪火,一群群虎狼在前面開路;稍后一點是雨師和風伯打掃道路上的塵埃——風伯名叫“飛廉”,頭像雀,長著一對角,身體像鹿,蛇的尾巴,豹子的斑紋,'雨師叫“辨號”,又叫“屏翳”,他的身體長得很奇怪,像一只蠶子,但這小東西卻不能小視,只要他使法,天空中就會濃云密布,頃刻間降下傾盆的大雨來
其余的鬼神們便通通跟隨在黃帝的車子后面。這些鬼神,有的馬身人面,有的鳥身龍頭,有的人面蛇身,有的豬身八足蛇尾,奇形怪狀,種種不一氣更有鳳凰飛舞在天空,騰蛇(一種生有翅榜的神蛇)伏竄在地上,我們可以想象這支隊伍的儀容是多么盛大而咸嚴了。
黃帝高興起來,就制了一支名叫《清角》的樂曲氣這樂曲悲涼激越,真是能夠“動天地、感鬼神”。他在戰(zhàn)勝蚩尤之后,叫風后和常伯兩個臣子,一個替他背了書,一個替他背了寶劍,瀟瀟灑灑,到各個地方去旅行。他們去過許多地方,青丘、洞庭、峨眉、王屋等地都有他們的足跡
就中最有趣的,要算西方大沙漠里的種種奇觀了,他們早晨去到那里,晚上回來,瞬息間行經萬里。究竟是神人,雖然在世間遨游,也和普通人大不相同。西方大沙漠又叫做“洹流”,意思是說那里的沙非常輕細,能像水樣地流動。足一踏去就會往下陷,深不可測。大概就是《西游記》里所描寫的沙和尚在那里干吃人勾當的八百里地流沙河。
在那里,風把沙子吹揚起來,像迷蒙的霧,有許多生翅膀的龍、魚、團魚之類,在這片迷霧中飛翔往來,普通人見了或許有些可怕,神人見了倒是一種奇觀。流沙上又生長有一種奇異的植物,叫做“石蕖”,就是石荷花,又堅硬又輕巧,一條莖干上生了百片葉子,一千年才開一朵花。葉子也是青綠的顏色,隨風飄搖,浮在流沙的波面上,非常美觀。
黃帝一面到處游行,一面叫人去開釆首山的銅,搬到荊山腳下去鑄鼎,用來作為他戰(zhàn)勝蚩尤的永遠紀念,并不像有些人所設想的在那里熬煉丹藥,黃帝本來就是上帝,用不著模仿后世的道士們煉丹修行。不過,因為他在涿鹿和蚩尤打了一場大仗,殺死蚩尤以后又在人間逗留了一段時間,然后才回到天上,所以有些人就以為黃帝先修道然后成了仙,其實并不正確
且說黃帝在荊山腳下鑄的那個寶鼎,終于鑄造成功了。在鑄鼎的過程中,老虎、豹子和天上的飛禽都來幫助守護爐灶,看視爐火氣這是一個很大的鼎,高有一丈三尺,鼎的容量比裝十石谷的大瓷壇還要大。
鼎的周圍雕刻有騰云的龍,仿照著應龍的模樣,又雕有四方鬼神和各種奇禽怪獸'黃帝就把這寶鼎陳列在荊山腳下,在那里開了一個祝賀寶鼎鑄成的慶功大會。到時候,天上諸神和八方的百姓都來了,真可算是人神濟濟,熱鬧非常。
在慶功會的盛大儀式進行的中途,忽然有一條神龍,披著金光閃閃的甲,從云里探下它的半截身子來,把它下巴上的胡須一直垂到寶鼎上,黃帝知道來迎接他回轉天庭的使者到來了,就帶著和他一同下凡的諸天神一共七十多個,縱身入云,跨上神龍的背,冉冉朝高天升去。下方的一些小國王和老百姓看見黃帝乘龍登天,也都想跟隨黃帝一同上去。大家沒法子騎上龍的背,只得爭先恐后地去拉住那龍的胡須,龍須經不住這么多人亂拉亂扯,紛紛墜落下來,連掛在龍須上的黃帝的那張寶弓也給拉掉下來了。
跌在地上的國王和老百姓們只得有的抱住那張弓,有的握住龍的胡須,悲哀地號叫。后來就叫那張弓做“烏號”,叫那個地方做“鼎胡”?!岸?,意思就是“寶鼎上的龍胡須”,至于拉落下來的龍須,據說后來都長成了草,就是如今的龍須草,正因為有了關于黃帝煉丹修行,終于成了仙的一些荒唐傳說,所以后來才又產生了一些黃帝和仙人們打交道,或仙人為黃帝服務的傳說傳到了人間。
在渤海的東面,不知道幾億萬里的地方,有一個大壑,這壑的深簡直沒有底,名叫“歸墟”,百川海洋的水和天河的水通通往這兒流,歸墟里面的水總保持平常的狀態(tài),既不增加也不減少于是,人們放心了,啊,原來還有這么一個無底的大壑,來容受百川海洋的水,那么就不用發(fā)愁了。
其實在歸墟里面,有五座神山,就是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每座山的高和周圍都是三萬里,山和山的距離通常是七萬里,山頂平坦的地方也有九千里。山上有黃金打造的宮殿,白玉筑成的欄桿,是神仙住家的地方。那上面所有的飛禽走獸都是素白的顏色。到處都生長著珍珠和美玉的樹,這些樹也開花結果,結的果子就是美玉和珍珠,味道很不錯,吃了可以長生不死'
仙人們都穿著純白的衣裳,背上都生有小小的翅膀、(常見這些小仙人,在大海上,在碧藍的高空中,像鳥一樣自由地飛翔著,往還于五座神山之間,探望他們的親戚朋友。仙人們的生活委實是快樂而幸福的。
在快樂和幸福的生活中,就只有一粧事情不妙:原來這五座神山都漂浮在大海當中,下面沒有生根,平常還好,一遇著風波,就會漂流無定。這對于神仙們的彼此往來,感覺很不方便。估計已經快要飛到了,忽然又遠了,估計在某處地方,忽然又不知去向,要現去尋覓。這都是勞神費力、很傷腦筋的事。他們感覺到諸如此類的痛苦,終于共同商議著,派遣了幾個代表,到天帝那里去訴苦。天帝把這事在心里忖度了一下,神山漂流無定倒是小事,設或一旦風波過大,把無根的神山漂流到北極去,沉沒在大海里,失掉了仙人們居住的地方,卻很是可慮。因此,便命令北海的海神禺強,趕快替諸仙想個妥善的辦法。
這海神禺強,乃是天帝嫡親的孫兒又兼風神,當他以風神的姿態(tài)出現的時候,他就是一個人的臉,鳥的身子,耳朵上掛了兩條青蛇,足上又踏了兩條青蛇的威猛天神。這天神扇動著他的一對大翅膀,鼓起蓬蓬的猛烈無比的颶風,風里面帶著大量的疫癘和病毒,人遇著這股風就會生瘡害病,乃至于死亡。當他以海神的姿態(tài)出現的時候,他的形貌就比較和善,就像陵魚那樣,是魚的身子,有手有足,駕了兩條龍。他為什么是魚的身子呢?因為他本來就是北方大海里的一條魚,這魚叫做“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