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長時間的醞釀
蒼藍的高空,云層被撞得粉碎,被兩人拖拽著,形成如同基因的螺旋軌跡,別樣的美感,但還未持續(xù)多久就被爆炸的沖擊波擊散。
飛行于前的洛言瞬間被烈焰吞噬,當帶著黑煙沖出之時,嘴角帶血,衣角焦黑,震蕩帶來的內(nèi)傷與熱量的燒傷里外夾擊。
擅長于近身作戰(zhàn)的他飛行技巧是優(yōu)于譚雅的,所以能在她舉槍瞬間脫離爆炸的范圍。
但這也僅限普通的術式,若是那能在高空掀起久久難以消散的蘑菇云的爆炸,即使逃離爆炸核心區(qū),防護罩也顯得孱弱。
尤其在譚雅虛虛實實的攻擊下,令洛言必須認真對待每一次攻擊。
這對計算力的要求極高,心力消耗下,出現(xiàn)差錯幾乎成為必然。
在交戰(zhàn)之前,洛言早就意識到這樣的情況,可還是在繼續(xù),如此龐大的攻擊必然伴隨著巨大的消耗,能確保代價不大的前提下誘導對方使出這樣的攻擊還是值得的。
洛言稍微估計了一下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再吃一發(fā)將不好控制身體受損率。
于是,茂密的樹林,風撫而過,掀起一層又一層的波浪,然后被兩道勁風斬開。
洛言一頭扎進密林之中,沒想到譚雅完全沒有跟著的意思,只是在密林上方,追尋著魔導反應開始連番轟炸。
好在樹木阻擋彈道,大多數(shù)術彈在還未到達洛言身邊便嵌入樹干之中提前爆炸。
樹枝起落,塵土飛揚。
卻難以影響到洛言的飛行,他像游魚一般穿梭著,復雜的密林竟然無法讓他的速度比高空慢多少。
可問題也在這降不下來的速度,現(xiàn)在譚雅的視線被阻擋,只要消除魔導反應便可以隱藏自己,找到接近譚雅的機會。
可消除魔導反應便意味著不向航空術式提供魔力。
在高速情況下著陸,這撞擊力不是洛言身體可以承受的。
而減速會更容易被鎖定,淹沒于爆炸之中
很快洛言就想到了解決辦法,他在一顆高大上樹木上看見一顆顆垂落的藤蔓,對準比較粗壯的一顆,他立刻停止了魔力供給,依靠著慣性向前飛行著。
然后在接近之時,以他鋼鐵鍛造的右手一把抓住藤蔓,在瞬息的接觸之后松開。
若是死死地拽住,以飛行的速度,鋼鐵與血肉的接口有可能被生生撕裂。
而且,就在洛言松手并借力改變方向之后,距離那不遠的前方,也就是不改變運動軌跡所要經(jīng)過的點,憑空爆炸了一發(fā)術式。
譚雅的判斷很準確,取消加速度后的方向與距離都判斷地很完美,只是慢一步。
緊接著,洛言又靠著另一根藤蔓減速,改變方向撞向一顆大樹,并在相撞時,側身避開,以鐵指爪入樹干之中,前沖的能量的角度被偏移,并一點點變大。
最后,樹干上被留下了五道相互平行并螺旋向下的劃痕,導引著洛言滑下并順勢滾入就近灌木之中隱藏起來。
洛言依舊沒有停止運動,而是在灌木的掩護下移動了五十米才靜止了下來。
在這期間洛言感受到譚雅的魔導反應也消失了,消失在密林茂密的樹冠之中。
洛言記住了魔導反應最后消失的位置,卻沒有著急攻擊,因為他沒有把握在保證譚雅性命的同時給予對方失去行動力攻擊。
甚至,在視線受阻的情況下連擊中都把握都沒有,還會暴露自己的位置。
最保險的就是靠近并近身作戰(zhàn)。
現(xiàn)在,比的就是誰先找出對方。
的確,譚雅可以隨時脫離戰(zhàn)場,可情況是譚雅追洛言,并非洛言追譚雅,是她造成這樣的局面。
譚雅很迫切希望結束戰(zhàn)斗,她又怎么會輕易放棄呢。
她的任務要比洛言輕松,她只要搜索一個大致范圍即可,在一定范圍內(nèi),即使沒有直擊,防護罩也阻擋不了爆炸的傷害。
洛言必須精準找出譚雅的位置。
而洛言又有一個譚雅無論如何也不會考慮進去的因素,他現(xiàn)世干涉的距離是十三米,也就是說他有一個十三米半徑的雷達。
只要一接近十三米,在爆發(fā)意志沖擊的瞬間,以航空術式的速度,足夠他在譚雅意識混亂時接近。
至于在趁著譚雅未支起防護罩,在發(fā)現(xiàn)同時就使用術式攻擊或者以現(xiàn)世干涉破壞內(nèi)臟這兩點洛言不是沒有考慮過。
前者倒不是怕譚雅反應過來,畢竟距離只有十三米,聲音還未到達,術式便已經(jīng)到達,而是怕譚雅被術式炸死。
至于后者,洛言擔心以譚雅的意志可以免疫現(xiàn)世干涉的物理干涉。
也許可以使用實彈射擊非要害處?想了想,洛言又否認了,以他使用的半自動步槍的近距離殺傷力,成人被擊中手臂都能直接打斷,更何況譚雅的身體。
隨后洛言又想到了一個備用方案,可以故意將術彈射偏靠著沖擊波將譚雅擊暈。
但一切都前提是足夠接近,在這唯一的問題解決后才是為了對付各種情況而制定的計劃。
【清晰思維,開啟?!?p> 身體可以感覺出來地,能量在消耗,由視覺接收的圖案被剔除了不必要的因素,最后大腦處理后只剩下簡單的幾何圖形拼接。
然而魔導反應最后消失的位置枝葉過于茂密,信息量太龐大無法處理,幾秒后,洛言關閉了清晰思維。
硬來的不行,只能換個方法了。
風起了,樹冠發(fā)出沙沙沙的聲音。
現(xiàn)在是譚雅移動的最佳時機,那么她會向哪移動,自然是洛言降落時留下的線索,順著線索進行追蹤。
洛言首要任務不是跟著靠過去這樣太明目張膽了,卻也不能等譚雅靠過來,那時的譚雅已經(jīng)鎖定大致范圍了。
他先觀測了一下周圍的環(huán)境。
有破出土面數(shù)米高的巨石,有粗壯到足以抵御術式的大樹,也有空曠得譚雅難以跳躍而過的樹冠空曠地帶,還有幾顆樹冠比較低矮的樹木。
譚雅一定會下來,否這難以追蹤地面上的線索。
而這種落差比較小的樹木會成為很好的掩護工具,順著樹干滑下,以樹干的粗度,足以遮擋洛言的視線。
譚雅大致方位在那邊。
那么,有些樹在樹與樹的掩護下,可視角度連九十度都沒有。
而為了看清這些視線盲點需要移動的路線很長,正是很好的誘導路線。
保險起見,洛言先移動到了一巨石下,仔細規(guī)劃起如何騙譚雅出來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