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覺得讀書是一件幸事,也是一件快樂的事。之所以如此愛讀書,和當初沒有書讀有很大關系。這就像當初有所缺憾的,如今不停地彌補。但我對于書的熱愛,發(fā)自內心,更是一種文化使命。
之前寫過關于讀書意義的文章,今天我在這里再強調一件事就是堅持讀書。
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堅持。唯有堅持下去,才能夠有一個相對好的結果。
記得小時候讀過關于達芬奇畫蛋的故事,這其中的寓意就是告誡人們做事情要有股韌勁,這樣才能有所成就。而讀書亦是如此。
宋代理學家朱熹寫過讀書偶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其中的意義就是說要想思想不會枯竭,一定要堅持讀書。這也是朱熹老年時讀書有成所發(fā)出的感悟,可見讀書一定要趁年少,因為那也是人的精力充沛的黃金期。同時,我個人也建議:奮斗當趁早,讀書更當趁早。
我之所以一直強調堅持讀書,一者因為書之寶貴,二者因為文化之可貴,三者因為讀書于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四者因為不讀書之思想局限性。
在此我簡單闡述一下我的觀點:一、書之寶貴
書記錄了古人的思想,其中記載著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對于了解當時的歷史都是寶貴的材料。
二、文化之可貴
一國之長久,在于文化的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一國文化之興衰,必然關系到一國之興衰。因此,國民當牢記承傳文化的使命,不可荒廢本國文化,當為發(fā)揚本國文化盡自己綿薄之力。
三、讀書于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一個人的成長勢必會帶有時代的烙印,但人類走到今天是歷史發(fā)展的結果,而非憑空出現(xiàn)的。所以一個人要讀書,要了解過去的種種興衰利弊,從而為今后的發(fā)展找準方向、照亮前行的路。
四、不讀書之思想局限性
提到讀書,有的人會反駁,有些人一輩子沒讀過書、不識字,依舊活得很好。對此,我承認有這樣的特例,但并不普遍。正如,農民種地一樣,不可能每個秸稈上的玉米都會籽粒飽滿,也會有不結果實的。種地如此,讀書亦如此。但依舊要堅持讀書。因為社會時刻在發(fā)展變化,人的思想也要跟上時代發(fā)展,不能停滯不前,否則終將面臨被淘汰的局面。
讀書,不是一朝一夕之時,不會立刻有效,但只要你堅持讀書,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希望,當你閑暇時,不要總沉迷于手機游戲,而是選擇一本書來讀,在精神上充實自己,嘗試開啟不一樣的生活模式?;蛟S,當你迷茫時,曾經(jīng)讀過的一本書里的某個想法正是那把鑰匙,不知不覺間打開了困擾多時的心結。
堅持讀書吧,書中的文化豐富多彩;堅持讀書吧,以有涯人生獲取無涯真知;堅持讀書吧,擔負起那份承傳文化的使命。
堅持讀書,從這里開始,做一個真正的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