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大丫的死纏爛打下,蕭七月不得不同意等下次見老丈人的時候,幫他參考下給兩個女兒換個名字。
第一架水車修建好后,林之賢也沒讓蕭七月接著修建下面的水車了,他知道蕭七月身體不好,不能長時間勞動,就算幫忙,也要關(guān)鍵時刻再請他。
蕭七月于是又回到家里閑賦下來。
其間林之賢又送了一次糧食來,這次的更多,一共八大袋,外加半塊豬肉。
這些是感謝蕭七月幫他出主意的,他出的那個主意很好,林之賢從富商們那里籌集了許多糧食。
之前那些有關(guān)系不愿意捐的,聽到排名后都自然的捐了不少。
蕭七月感覺自己都成林之賢的幕僚了,雖然林之賢有自己的師爺。
這個時代除了縣太爺有俸祿以外,他的幕僚班子是沒有任何朝廷俸祿的,他們領(lǐng)的薪水是由縣尊大爺發(fā)。
林之賢知道蕭七月家缺吃的,所以暫時沒發(fā)銀錢,而是全部折成糧食。
蕭七月想起沒娶大丫之前,自己拖著病體到縣城想謀一份管賬的差事,最終卻以失敗告終。
沒想過沒過多久,縣太爺都重視起自己來了,想想不由得感嘆日子過得真快。
不過蕭七月卻沒有想當林之賢的幕僚。
在解決了肚子問題后,蕭七月開始謀求發(fā)展。
他先是規(guī)劃了一個自家的菜園子,并在后山腳挖了個池塘,這里以前不會有水,但現(xiàn)在水車管道剛好經(jīng)過這里,建個水塘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首先就是菜地不用大丫拿桶到外面挑水了。
之前因為菜地不好像田里一樣直接放水,水車的管道又不好直接破壞,所以菜地一直是大丫自己去挑來的。
再次就是蕭七月想買些魚苗來放到水塘里,這樣不僅有魚肉吃,水塘的水澆地還有一定的肥力。
想到這些,蕭七月甚至計劃再買些鴨子之類的來,將后山腳建設(shè)成為一個立體農(nóng)業(yè)基地。
等以后有錢了,甚至可以把它規(guī)劃成一個莊園。
想想后世那些漂亮的莊園,蕭七月就忍不住把后山規(guī)劃得很大,大到逐漸吞并自己的良田了。
張大丫見蕭七月連肥田都規(guī)劃進去,有些心焦的問肥田圈掉后沒糧食怎么辦?
蕭七月告訴她可以種其他糧食,張大丫有些半信半疑。
不過她一向聽蕭七月的話,也就沒再問什么。
蕭七月對玉米土豆還沒死心,他想如果能找到這兩種作物的話,肯定能大面積解決現(xiàn)在這種糧食不夠吃的問題。
現(xiàn)在玉米土豆還沒有找到,水稻小麥自然也要接著種。
家里對這方面最懂的,還要數(shù)陳文佳,蕭大娘這些年練出了一些,但畢竟是摸著石頭過河,一切經(jīng)驗都是自己的,并沒有其他莊戶人家懂的多。
大丫是獵戶出身,種田方面她只知道用蠻力,一些精細活就不懂了。
前段時間她剛嫁過來,遇到問題少不得去問張大嬸家。
于是在征得蕭七月的同意后,她便給他們背了一大袋林之賢送的糧食。
張大嬸家和蕭七月家的關(guān)系便好了起來。
蕭家在莊子里也多了點助力。
最起碼不會像以前一樣,他和蕭大娘出來,迎來的多是戒備和憐憫的眼光。
這個莊子那些舊恩怨也因為水車的產(chǎn)生改變了許多。
這其中并不包括蕭全福一家,只是最近他們家不敢有所動靜而已。
見家里安定下來,張大丫又恢復(fù)了往山上跑的習慣,她覺得就算家里有肉,打獵也應(yīng)該繼續(xù),先不說打來的獵物可以腌制成臘肉,就算有剩余的,還可以拿到街上去賣。
十二歲的狗蛋蕭重信跟著張大丫上山學打獵的手藝,十歲的二丫蕭念恩則跟在陳文佳身后學習洗衣做飯你收拾菜地。
被遺棄的蕭七月只能選擇每天跑到紫云觀找青云道長瞎聊。
青云道長最近過得還可以,比起之前在安泰橋上幫人算命時好了許多。
因為他的宣傳,周圍村子的農(nóng)戶們對他都很客氣,遇到事情的時候也愿意來他這里拜一拜。
蕭七月還給他出了主意,建議他在觀里繼續(xù)操持自己以前算命的老本行,同時,還可以買一些小物件開光后賣給前來上香的信徒。
青云道長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夠解決基本溫飽,聽到蕭七月給他建議,他鄭重的記了下來,記完才笑道:“下次我得了酒,一定拿來和你分享?!?p> 至于那些小物件在道家是開光還是得畫符,他也就不在意這些細節(jié)了。
蕭七月之所以愿意這么幫青云道長,一是他之前真的生存不下去了,二是這人心底其實還是挺善良的。
他和陳文佳一樣略懂一些中藥,窮苦人家到道觀時,如果有人是因為生病來求平安的,他會根據(jù)自己的粗淺知識給配點藥。
同時,紫云觀成立以后,他還將路人投宿留下的錢拿了一部分給莊里的窮苦人,狗蛋和妹妹都受過他的幫扶。
不過現(xiàn)在他也在生死線上掙扎,所以并不能救濟更多。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和老道士聊得來,而且兩人都挺閑。
前些日子蕭七月每天都進城干活,老道士也沒怎么來蹭他們家的飯,現(xiàn)在閑下來,自然跑來和他聊天。
“聽說蕭居士的水車已經(jīng)遍布我們安泰各縣城了?!?p> 青云道長撩了撩破舊的道服,很裝樣子的問道。
蕭七月想笑,不過看了看自己一身補丁衣服后,又將笑容憋了回去。
“應(yīng)該差不多了吧,也不是任何一個村子都能用水車的,一些地方離河完,或者位置太高,只能干等著了。”
青云點頭,“不過貧道聽說縣尊大人已經(jīng)在發(fā)救濟糧了,農(nóng)戶們應(yīng)該能熬過去的?!?p> “但愿吧。”蕭七月嘆息道,他也不知道林之賢那里有多少糧食,按說這次還真能熬過去。
“不過隔壁縣就不一定了,他們同樣旱情嚴重,過路的客商說,有的縣也開始有流民了?!?p> 這個蕭七月還真沒辦法,他從林之賢那里知道安泰縣算是旱情最早的地方,但旱情現(xiàn)在還在持續(xù),其他縣也開始嚴重了。
林之賢和蕭七月打過招呼,說他想將水車推廣開來。
這種利國利民的事,蕭七月自然不會阻攔,只是古代交通不便,等那些縣份有了水車,估計已經(jīng)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