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秦時明月之我在秦時的日子2

第九十六章 曲終人散了

秦時明月之我在秦時的日子2 眉毛掉了 1238 2020-03-28 16:52:59

  生還是死,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如果是生,為什么可以看見死?如果是死,為什么又可以仿佛生?

  楚曉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聽著活生生的石蘭說的那句話,看著可能已經(jīng)死了,也可能還活著的虞子期就這樣活生生的出現(xiàn)在自己眼前。

  奇怪的是她沒有任何的恐懼,也沒有任何的害怕,即便想到他可能已經(jīng)死去,這只不過是他的靈魂,或者幻像或者是其他。

  楚曉想,人們會說未知即恐懼,于是將鬼神予以想象的最大化,加深人們的恐懼。也曾說過未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這些都是人們將所有的想象或者是行為加以鬼神的約束,似乎可能對世人起到一些作用。但是虛無縹緲之事,似乎也只是讓正義更加正義,邪惡更加邪惡。信仰的人會遵從,膽小的人會恐懼,不信的人會肆無忌憚。

  所以也不能去深究這種做法的好壞,真的要說,只能說:

  人生在世,無愧于心。

  虞子期聽著石蘭說的話,看著她眼中壓抑的悲傷,平靜的說道:“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p>  “我一直都在你身邊。”

  這樣的說法對于石蘭而言只是一種無助的安慰,她依舊低著頭,沒有看他,也沒有說話。

  楚曉聽著虞子期這句話想到了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中家喻戶曉的一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也想到了魯迅說的:有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于是有點理解了他說的這句話。

  但是石蘭不理解,至少暫時她不能理解,也沒法接受,雖然早在這之前她心里已經(jīng)做好了準(zhǔn)備,但是真當(dāng)這一切成為現(xiàn)實時,她的那些準(zhǔn)備猶如杯水之對車薪。

  悠揚的曲調(diào)響起,碰撞在四周的洞壁上,形成一種空寂綢繆之感,本就感受不到時間流逝的山洞此刻更像是靜止了一般。

  子悠草還在地上發(fā)著光,山洞的石壁依舊冷冰冰,亂石堆砌的水池中睡蓮似的植物仍然趴在水面。

  不同的是原本平靜的水面似有漣漪,仿佛哪里有水在流過。

  一曲終了。

  原本閃閃爍爍的子悠草突然變的明亮起來,仿若人離世前的回光返照,接著又如同枯燈殘燭,驟然熄滅。

  四周陷入了短暫的黑暗,然后四周又恢復(fù)了光明。

  仿佛從古至今都是如此,仿佛自始至終都未曾改變。

  然而當(dāng)黑暗后的光明來至,只有曾經(jīng)身處黑暗的人才能體會身處黑暗的無助和茫然。

  楚曉看著跪坐在地上的石蘭,她面前的地上放著的一只好似塤的樂器。

  終是一曲終了,曲終人散。

  石蘭盯著地上看了一會,子悠草的光映在她的臉上,她的眼睛看起來十分的明亮,她撿起它放入懷中,然后朝水池走去。

  虞子期來的很突然,離開的也很突然。

  而這樣突然又神秘的事,楚曉即便心中很好奇也很不解,但她也知道現(xiàn)在不是問這個的時候。

  待到楚曉和石蘭走到水池邊的時候,那些輕微的漣漪早已擴大成涌動的流水。

  那股水就順著水池的中央一股一股的往上冒,猶如一個小型的噴泉。

  接著這股水越漲越高,并且周圍仿佛有什么透明的東西限制著它流下,于是它只能順著無形的規(guī)則,形成一幕水簾,而周圍的子悠草的光映過來,仿佛是一道穿越時空之門。

  “走吧?!?p>  石蘭看樣子并沒有打算跟楚曉解釋什么,說完這句話就自顧的朝那抹水簾走去,然后消失在了那里。

  楚曉看著這神奇的一幕,雖然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不少,但還是忍不住的感慨。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然后緊隨著石蘭的后面走了進(jìn)去。

眉毛掉了

這章有些短小,是連著上一章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