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秦從贅婿開始

第120章 滎陽!

大秦從贅婿開始 唯蘭一世 2018 2020-02-19 23:52:39

  嬴政不是趙高,他站的高,自然是看的更遠,他心里清楚,這支勢力若是他不打壓,必然會在短時間之內(nèi)暴增,甚至于成為這個天下數(shù)一數(shù)二的暗中勢力。

  畢竟秦歌不同于別人。

  秦歌接受了一部分齊墨的人,而齊墨本就是游俠的大本營,干這樣的事情自然不會陌生。

  更重要的是,贏高手握天行資本,有的是錢,當海量的錢來開道,自然是所向披靡。

  心中念頭一轉(zhuǎn),嬴政向著趙高,道:“除了這一支力量,是否還有其余的暗中力量出現(xiàn),特別是扶蘇等人?”

  聞言,趙高詫異的看了一眼嬴政。遲疑了一下,道:“稟陛下,迄今為止尚未發(fā)現(xiàn)諸位公子手中出現(xiàn)暗中力量,陛下,臣是否?”

  “算了,就這樣吧!”

  見到嬴政放棄了,趙高心中松了一口氣,他可是清楚,查扶蘇與秦歌這些人,麻煩太多了。

  大秦雖然沒有立太子,但是他跟隨始皇帝這么久,大概也是能猜測出一二,太子之位,十有八九在扶蘇與秦歌之間了。

  查這些人,未來必然會算賬,一旦始皇帝駕崩,必然是遭受到清算的時候。

  而他,又是依靠皇帝而存在,而獲得權(quán)威。

  “警告一下,不要讓他們過分!”

  “諾?!?p>  對于嬴政而言,暗中力量的發(fā)展,他并不在意??v然是秦歌坐擁天行資本,近乎于擁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但是他清楚,秦歌心中有數(shù)。

  而且作為一個生意人,手中有一支暗中力量本就是極為正常的事情,畢竟生意的根本,便是消息的快捷與否。

  ........

  望著趙高離開,嬴政嘴角帶笑,他心里清楚,這支力量說是暗中的,其實質(zhì)上根本就是,明面上的勢力,他相信秦歌不會這么蠢。

  秦歌出手組建的暗中勢力,不是羅網(wǎng)在一天之內(nèi)就能夠察覺的。

  “趙高,傳詔天下,以秦歌為帝使,代朕巡狩關(guān)外萬里河山,郡守之下,有先斬后奏之權(quán)?!蹦铑^一轉(zhuǎn),嬴政朝著趙高,道。

  “諾。”

  ……

  三川郡。

  三川郡是大秦的郡級行政區(qū)。最早是戰(zhàn)國韓宣王置,以境內(nèi)有河、雒、伊三川而得名。

  秦莊襄王元年,復置,郡治在洛陽。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年十三歲,莊襄王死,政代立為秦王。當是之時,秦地已并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周,置三川郡。”

  而秦歌對于三川郡最大的影響便是洛陽以及滎陽,特別是后者地理位置重要,號稱蓋控扼之要地,鴻溝、廣武、敖倉、索水,皆在其內(nèi)。

  這里是大秦東出的門戶,同樣也是大秦經(jīng)略關(guān)外大地的根基所在,這一次秦歌的第一站便是三川郡。

  三川郡有一部分曾是二周的國土,也有一部分屬于三晉,正因為如此,這里的民情復雜,可謂是舉國上下難得一見。

  三川郡之所以對于大秦重要,最大的原因便是只要坐鎮(zhèn)三川郡,就可以保證關(guān)中根基不失,就算是六國遺族如何折騰,大秦都有余力。

  這也是歷任三川郡守皆當時秦王的心腹的最大原因,只要手握三川郡,大秦就立足于不敗之地。

  進可攻,退可守!

  ……

  一念至此,秦歌忍不住,道:“鐵鷹,三川郡的郡守是何人?”

  聞言,鐵鷹輕笑一聲:“三川郡郡守與公子可謂是緣分很深,他便是擔任一段時間護衛(wèi)統(tǒng)領(lǐng)的李由,也是廷尉的兒子?!?p>  “李由么?”

  對于李由的大名,秦歌自然清楚,畢竟大秦丞相的兒子,是一位將軍,自然是引人好奇。

  真正讓人好奇的是,作為丞相李斯的長子,大秦駙馬,李由被任命為三川郡郡守,駐守洛陽。

  秦二世末年,天下大亂各地反秦義軍不斷,吳廣統(tǒng)率義軍,屢戰(zhàn)屢勝,準備攻克三川郡,直取咸陽。

  但是,義軍在攻打滎陽時,遇到了李由所部秦軍的頑抗,結(jié)果滎陽久攻不下,形成了膠著的狀態(tài),令義軍吃盡苦頭,加速了起義軍內(nèi)部的分化。

  后來項氏崛起,劉項軍隊轉(zhuǎn)戰(zhàn)至雍丘,與李由所部秦軍戰(zhàn),楚軍大勝,曹參斬殺李由。

  相比于李斯,李由更讓人敬重,而且李由擔任過他的護衛(wèi)統(tǒng)領(lǐng),秦歌自然清楚這個年輕人的才能。

  若是條件容許,李由也許成不了王翦一般的蓋世名帥,但是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武將自然不是問題。

  “那就去洛陽吧!”

  聞言,鐵鷹搖了搖頭:“公子想要找李由,只怕是要去滎陽,李由就任郡守,便長住滎陽?!?p>  “眼光不錯!”

  點了點頭,秦歌:“直去滎陽!”

  “諾。”

  ……

  滎陽。

  戰(zhàn)國時期,韓國在滎水北岸筑城,名曰滎陽,從此得名。

  從此這個名字,便一直活躍在華夏的歷史上空,從未消失過,也從未暗淡過。

  滎陽地處黃河中下游分界處,西望洛陽,南眺中岳嵩山,北瀕九曲黃河,有東都襟帶、三秦咽喉之稱。

  這里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歷史上,漢高祖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曾在這里反復對峙。

  “公子,這滎陽很特別么?”鐵鷹目光一閃,忍不住朝著秦歌,道。

  跟隨秦歌這么久,他還是第一次看到秦歌因為一個決定,對于一個人如此贊賞,念頭一轉(zhuǎn),他就清楚問題只怕是出在了滎陽之上。

  “鐵鷹,你跟隨本公子也久了,本公子勸你一句,有時間了多讀書,才能走的更遠?!?p>  說了一句,秦歌語氣幽幽,道:“始皇帝十七年,我軍滅韓后,為加強對中原地區(qū)的控制,在滎陽廣武山麓建敖倉,儲積大量糧食并派駐重兵,使滎陽一躍成為著名的軍事重鎮(zhèn)?!?p>  “滎陽更是水運樞紐,水路四通八達,更是儲儲中心,大禹曾于滎澤分大河為陰溝,引注東南?!?p>  “魏惠王開鴻溝,在滎陽北開滎口,引大河之水經(jīng)圃田入大梁,從此大梁繁華無比,一度成為中原文明的中心?!?p>  “父皇也曾下令疏鴻溝以通淮水,泗水,運淮河南北糧食至滎陽敖倉?!?p>  ……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