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江淮,石榴花開紅似火,金黃的麥浪在微風中起起伏伏,似乎在為淮河岸邊的夏收書寫著平仄和韻腳。
那天,我裹著濃厚的泥土芳香,從芙蓉山下的鄉(xiāng)村趕回縣城,剛進辦公室,一封來自北京的掛號信黏住了我的視線。急忙忙打開一看,原來是中國詩歌學會寄給我的會員證——墨綠色的塑料封皮,簡潔明了的內(nèi)頁,通紅的印章,熟悉的照片,還有那寫了千萬遍的名字,無不讓我為之心動。欣喜之余,不禁想起這些年因...
五月的江淮,石榴花開紅似火,金黃的麥浪在微風中起起伏伏,似乎在為淮河岸邊的夏收書寫著平仄和韻腳。
那天,我裹著濃厚的泥土芳香,從芙蓉山下的鄉(xiāng)村趕回縣城,剛進辦公室,一封來自北京的掛號信黏住了我的視線。急忙忙打開一看,原來是中國詩歌學會寄給我的會員證——墨綠色的塑料封皮,簡潔明了的內(nèi)頁,通紅的印章,熟悉的照片,還有那寫了千萬遍的名字,無不讓我為之心動。欣喜之余,不禁想起這些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