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漢誅

漢誅

司徒少雄 著

  • 歷史

    類型
  • 2019-10-31上架
  • 165641

    已完結(jié)(字)
本書由紅袖添香網(wǎng)進行電子制作與發(fā)行
©版權(quán)所有 侵權(quán)必究

第000章:背景

漢誅 司徒少雄 880 2019-10-30 23:15:30

  PS:按理說在起點中文網(wǎng)上寫小說,先扔背景是作者大忌,但這是一段冷門的歷史時代,我曾經(jīng)嘗試過無數(shù)次的開頭,但均遭到慘敗,所以我只能逆天而行,先扔背景。不喜歡看背景的,直接從第一章開始看。

  西漢作為我國歷史上最為鼎盛時期的王朝之一,它的前半期是在狼煙四起,連綿不絕的鐵血戰(zhàn)爭中沖殺過來的。

  衛(wèi)青,霍去病這些彪炳史冊的將星,我們大多耳熟能詳。

  正是以他們?yōu)榇淼膶④妭?,浴血奮戰(zhàn),馳騁疆場,將當初那個不可一世的匈奴打殘廢了。

  到漢元帝即位的時候,劉家的幾代祖宗,差不多把能打的仗都給打完了。

  刀光劍影開始遠離主旋律,儒家各種寬松的治國主張,開始取代最初的‘王霸道’大方針。

  正是在這個內(nèi)無叛亂,外無邊患,四海升平的時代,從大漢帝國西北極遠的地方,傳來了一條令人炸鍋的消息:

  大漢帝國派到西域護送匈奴質(zhì)子的專使谷吉等人,被質(zhì)子的父親,郅支單于給殺了。

  這種斬殺使者的事情,之所以令人如此震驚和憤怒,還得從匈奴那邊說起。

  經(jīng)過漢軍連年打擊,匈奴命犯災(zāi)星,不但元氣大傷,而且內(nèi)外困頓,天災(zāi)人禍接憧而至。

  在這種情況下,匈奴爆發(fā)了著名的‘五單于相攻’的內(nèi)斗事件,他們互相攻擊,打的昏天暗地,不可開交。

  據(jù)《漢書宣帝記》中記載,在這場內(nèi)斗中,匈奴死者以萬計數(shù),畜產(chǎn)大耗十之八九。

  人心歸一,并不是漢家獨有,經(jīng)過幾年的混戰(zhàn),形成了呼韓邪單于與郅支單于兩股強大的勢力,統(tǒng)一眼看可期。

  可惜他們命不好,這兩強勢力并沒有形成太大的差距,戰(zhàn)爭的結(jié)果只能是兩敗俱傷,繼而陷入僵持階段。

  雙方為了取得各自的優(yōu)勢,先后向曾經(jīng)的死敵大漢王朝派遣使者朝獻,甚至派遣質(zhì)子進入漢廷作為人質(zhì),以圖獲取大漢王朝的支持。

  呼韓邪單于在斗爭的過程中,落入不利局面,他求援心切,先后兩次單身入漢廷朝見。

  單身入朝覲見,這是郅支單于沒有做到的,所以這意味著呼韓邪單于投誠之心更加真心實意。

  為了給郅支單于做個樣子,暗示讓他早日來朝稱臣,漢廷對呼韓邪極大的好處,不但賞賜豐厚的財物,而且還派兵護送,協(xié)助他誅殺不服者。

  這件事,在歷史上被稱為‘南匈奴附漢’。

  但事情并沒有按照預(yù)想中的來,呼韓邪單于在漢兵的協(xié)助下,迅速將郅支單于一頓搓圓捏扁,繼而收復(fù)失地。

  郅支單于這個小弟弟就不干了,這呼韓邪派了兒子去漢廷當人質(zhì),自己也派了啊,他呼韓邪向大漢稱臣,自己也稱臣了啊,憑啥漢兵要幫助呼韓邪?

  行!你們哥倆好,我惹不起躲的起!

  認為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的郅支單于惱羞成怒,直接扣押漢使,并派兵西進,企圖遠離大漢王朝的勢力范圍。

  郅支單于雖然不敵漢兵,但是在西域諸多小國面前,他又可以稱王稱霸了。

  他一到西域,就弄的雞飛狗跳,迅速吞并了若干小國,并且在萬里之外,建立了新的都城堅昆,開始割據(jù)起來。

  堅昆已經(jīng)是極遠的地方,在今天的俄羅斯境內(nèi)。

  盡管如此,郅支單于認為自己還是跑的不夠遠,一種內(nèi)心的不安全感油然而生,所以他還不敢公開與大漢王朝敵對。

  郅支單于又派遣使者來漢進攻,自稱也愿意像呼韓邪老弟那樣,徹底歸附大漢,但同時要求返還質(zhì)子。

  漢元帝答應(yīng)了郅支單于的要求,派衛(wèi)司馬谷吉等人護送郅支單于質(zhì)子回國。

  朝中大臣中,有人認為郅支單于不是真心歸附,將質(zhì)子送出賽外即可,不必送到堅昆。

  但谷吉認為,如果僅僅送到邊界線,表明我大漢王朝不愿意接納郅支的歸附,所以他明知道此行可能會有危險,但還是堅持把人送到目的地。

  而且谷吉還有另外一個打算,就算郅支殺害了自己,也會因為害怕漢軍的報復(fù),而進一步遠離邊境,所以他寧肯犧牲自己,也要為邊關(guān)的穩(wěn)定做出貢獻。

  但不幸的是,郅支單于果然翻臉不認人,將谷吉等人殺了泄憤。

  這就是上面所說的,讓整個大漢炸鍋消息的來弄去脈,

  兩國相爭尚且不斬來使,一個口口聲聲準備歸附大漢王朝的匈奴小單于,竟敢殺害大漢專使,這是什么動作?

  殺了之后,郅支單于可能冷靜下來了,他也感到害怕了,于是率部進一步向西邊逃亡。

  哪里去,先不管,反正要離大漢越遠越好!

  此刻雖然沒有漢兵的追擊,但對漢兵恐懼的心理陰影,也讓郅支單于感到無比害怕,一路急行軍,導(dǎo)致其部眾在潰逃之中死傷無數(shù)。

  元氣大傷的郅支單于,一到遠離漢境的康居等地方,又立馬精神抖擻,滿血復(fù)活,他連續(xù)擊敗西域多國,殺人放火,搶奪財物,橫行霸道。

  但不幸的是,郅支單于雖然已經(jīng)跑到萬里之外的地方去了,但他并沒有一步到位跑到歐洲去,換句話說,他跑的還不夠遠。

  他現(xiàn)在所在的這些地方,都是大漢西域都護府管轄的范圍之內(nèi)。

  西域都護府,管轄整個西域四十八個小國。

  正所謂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盡皆漢土,有些極度遙遠的地方,雖然不存在實際的管轄,但也是名義上的管轄范圍啊。

  名義,代表天威,你郅支這個小單于,在西域極遠之地作威作福,大漢若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豈不是帶壞了西域這些小兄弟們?

  長期以往,西域的這些小兄弟們,誰還把大漢王朝放在眼里?

  郅支單于之所以這么猖狂,主要有兩件法寶。

  第一件法寶,他認為此地距離大漢王朝已經(jīng)足夠遠了,路途不但遙遠,而且氣候,地形迥異,大漢王朝不一定會有勇氣派兵遠征。

  第二件法寶,就算大漢王朝有勇氣派兵,等他們完成戰(zhàn)爭動員,調(diào)集糧草,大軍啟程可能還沒有走出敦煌,自己早就憑借游牧民族天然的機動性,跑的無影無蹤了。

  所以郅支單于此刻并不害怕大漢王朝,繼續(xù)我行我素,甚至還調(diào)戲漢廷派到康居索要谷吉尸體的使者,說什么我在這里住的很不好,我還想繼續(xù)歸附漢廷,派兒子過去做人質(zhì)之類的話來。

  水無常形,兵無常勢,國家之間的實力更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畢竟匈奴冒頓單于還曾經(jīng)給高祖皇帝來一出‘白登之圍’大戲呢。

  郅支單于在西域的所作所為,時間一久,必然使匈奴再次強大起來,這也是漢廷的一塊心病,久拖不決。

  久拖不決的原因很簡單,距離確實是太遠了,加之國家很久沒有打仗了,國內(nèi)也沒有衛(wèi)青,霍去病,趙充國這樣的天才將軍了。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一代名將陳湯出來了。

  陳湯是歷史上少有的,一戰(zhàn)成名的戰(zhàn)將,在西漢甚至整個中華的名將歷史中,應(yīng)該有他的一席之地。

  畢竟,他喊出了的那句令人熱血沸騰,而又蕩氣回腸的口號: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陳湯此戰(zhàn)之所以經(jīng)典,是因為他并不是正長官,只是一個副校尉。

  他逼迫正校尉,假傳皇帝圣旨,糾集西域十五國聯(lián)軍,加屯田的一萬漢軍,長途奔襲,陣斬郅支單于,給西域諸國樹立了大漢的威嚴。

  不說別的,郅支單于的人頭掛在長安的時候,呼韓邪單于一看,嚇尿了,立馬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來朝,再也不敢有反叛漢廷的心思,接下來又有了著名的王昭君公主和親事件。

  因此陳湯對邊疆的穩(wěn)定,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貢獻,一戰(zhàn)直接打出五十余年的和平,這是很難得的。

  陳湯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本書,就是講述陳湯的成長故事。

  最后說點廢話,雖然有系統(tǒng)和穿越,但是多讀幾章就會知道,系統(tǒng)和穿越,其實在這本書里用處不大,找個時間我看情況把系統(tǒng)和穿越的戲份刪掉。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