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空間

羅伯斯特的戰(zhàn)火

chapter 1 (重修章)

羅伯斯特的戰(zhàn)火 千心流影 1711 2019-10-26 14:00:01

  公元2535年,何歡宜在西城那位著名的鐵腕將軍的重重囚禁下逃出生天時,也不過二十七歲;在西城人嚴厲的監(jiān)視與逼迫之下,這位一心追隨父親足跡的科學家卻始終泰然自若,全神貫注地研究著攻打東城的武器——她曾在那里備受呵護地長大,直到她十九歲那年,她隨著赴往西城的文化交流團來到了西城第一大學,自那之后,一直到戰(zhàn)爭徹底結束前,她都沒能回到自己的家。

  故事要從一百年前開始說起。

  早在公元2200年,世界逐漸連成一個界限模糊,不分彼此的整體。在人類曠日持久的探索和攻克之下,科學技術以超高的速率飛快發(fā)展。在距今兩百年后的未來,除了自然環(huán)境、金錢以及人的健康,知識成為了第四大不可撼動的社會財富。

  但最珍貴的并不是技術本身,而是那些具有卓越才能的科學家們。他們的存在已經(jīng)足以替代一個國家最新型的軍事技術。他們是決定國家未來的重要中樞力量——特別是在智能AI技術越來越廣泛地嵌入人類的生活,并在人類未來的發(fā)展中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時,如何更好地開發(fā)智能AI技術,讓它更好地為人類服務,成為了這些科學家們的重任。

  公元2259年,羅伯斯特城的科學家艾銀思經(jīng)過數(shù)十年苦心孤詣的研究,終于突破了人類現(xiàn)有的技術障礙并制造出了第一個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初代當代人類化機器人蘇珊。她是一個心地善良、有愛心、熱愛烹飪、精通家務的智能機器人。學習能力非常強大的蘇珊除了意識上完全跟嬰兒一樣懵懂,有時會出現(xiàn)短暫的思維短路,幾乎與人類無異。

  蘇珊的誕生在人類社會中引發(fā)了絕對性的轟動——這意味著AI智能進入到了思維獨立的新智能時代,機器人可以通過學習從而塑造獨立的思維算法運算系統(tǒng)。如果運算系統(tǒng)足夠發(fā)達,假以時日,它們將如同人類一樣產(chǎn)生自主意識。

  出于對這些機器人可控度的不確定性,在思維程序上,艾銀思與數(shù)學家赫爾多、物理學家何鐸設置了一些不可破解的枷鎖。他們的目的是讓這些機器人在絕對聽從人類的前提下變得更智能;這樣確實讓它們變得更可控,但智能性卻十分受限。于是,AI智能領域的研究進入了騎虎難下的局面。

  作為初代高智能機器人的蘇珊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盡管她身上依舊存在著不少缺陷,但越來越多像她一樣的機器人還是被制造了出來。它們被運用在越來越多的專業(yè)領域?;谥悄蹵I將為人類的未來做出不可估量的貢獻,羅伯斯特政府決定將AI智能系統(tǒng)的研發(fā)作為新一個科研任務的重要項目。

  公元2261年,國家科研院在羅伯斯特城內(nèi)的西城統(tǒng)轄域中的勞爾斯睥睨區(qū)建立了第一個高智能AI研究所與當代人類化機器人生產(chǎn)工廠,專門用于研究智能AI的核心技術。

  公元2311年,艾銀思在科學的無盡奧妙中溘然長逝后,高智能AI研究所的三個科學家——馮如院、尼拉爾?斯科及安尼爾?斯科兄弟以艾銀思、赫爾多、何鐸三人的研究成果為基礎,解決了思維程序上設置的難題,成功對當代人類化機器人的性能、智能做了極大的提升。經(jīng)過幾十年來的共同研究,他們已經(jīng)能夠讓這些機器人的思維與意識完全獨立化。

  但在研究節(jié)節(jié)順利的時候,三位科學家卻爆發(fā)了不可逆轉(zhuǎn)的分歧。

  斯科兄弟認為應該加大對高智能機器人的研究力度,研究出一款系統(tǒng)與性能完全無可挑剔的高智能型機器人,馮如院則認為應該更進一步地深入研究高智能機器人的自我運算——因為在公元2300年,部分智能機器人就已經(jīng)有‘意識覺醒’的跡象。他們在進一步學習人類文明的同時也在嘗試學習并感知人類的思想與情感,一部分機器人已經(jīng)成功與人類的情感產(chǎn)生完全共鳴,并開始擁有完全獨立的意識。

  馮如院認為,如果不對這些機器人的自我運算模式進行破解,總有一天這些機器人會完全脫離人類的控制,人類的人文秩序會遭到嚴重的沖擊,進而陷入被取代的滅頂之災。

  馮如院的倡議自然得到了羅伯斯特政府的重視——畢竟這并不是危言聳聽。早在三百年前人類就已經(jīng)對智能化日漸提高的機器人們產(chǎn)生了戒心,即使當時誕生的第一位機器人公民索菲亞對人類的威脅并不大,只是如今一切都不同以往了——是否將高智能機器人納入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軌道,是整個羅伯斯特也是整個人類社會避無可避的選擇題。

  一事關全人類命運的問題引起了全民的關注,這個問題的觀點大致可以分為支持和反對兩派。按理說,高智能型機器人的存在早已成為了不可逆轉(zhuǎn)的事實,社會上居然還存在著要求銷毀高智能型機器人的聲音;除去這些人,不少民眾都不贊成對高智能型機器人的進一步開發(fā)。

  在經(jīng)過長達8個月的討論,在第二年——也就是2310年的第一天,羅伯斯特政府決定將這套技術大規(guī)模投入使用,但與此同時給這些機器人設置了無可改變的程序——即所謂的“機器人黃金三定律”,其中包含:不得傷害人類,不得違反所屬主人的命令,不得違反人類的法律條例。

  當這三條定律以無法去除的數(shù)字代碼被輸入在高智能型機器人的大腦后,即使高智能型機器人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了自己的思維模式,也絕不會脫離這三條不可逆的鐵律。

  “黃金三定律”的提出者馮如院在一片褒揚聲中依舊選擇待在那間老舊的實驗室里,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深入鉆研AI智能,企圖解鎖艾銀思在臨終之時無法破解的難題。

  斯科兄弟則暫時放棄了AI智能領域的研究,轉(zhuǎn)而在航天科技與生物工程的領域中發(fā)展,并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隨著羅伯斯特領西城區(qū)中心新實驗室群的建立,一個名為“鑄光者計劃”的生物研究計劃正悄悄地啟動了?!拌T光者計劃”旨在通過研究人類基因從而進一步開發(fā)人類在各方面的潛能與天賦,通過基因異變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全人類基因優(yōu)化。

  在三百年前還是三百年后,通過科學技術人為地改變基因,在基因異變的同時達到人類進化一直都與人道主義精神相悖。早在2309年,羅伯斯特域的執(zhí)政黨在一次內(nèi)閣會議中首次提出了“鑄光者計劃”,提案被送至議會投票決議時,卻收效甚微。與此同時,幾乎所有的科學家、學者都對此事持反對態(tài)度。該案于是就此作廢。

  提出“鑄光者計劃”的艾普西斯并沒有放棄,經(jīng)過一番努力,艾普西斯聯(lián)合部分暗地支持“鑄光者計劃”的科學家進行大量的理論研究,通過大量實驗數(shù)據(jù)證明了計劃的可行性。于是,執(zhí)政黨經(jīng)過一番努力清除異己,最終以“提防智能化機器人威脅到人類生存而進行生物基因與人工智能研究”的名義使“鑄光者計劃”成功落地。

  公元2350年,馮如院去世。在馮如院去世后,斯科兄弟向新?lián)Q了執(zhí)政黨的羅伯斯特政府提出重啟當年被強制中止了的實驗。政府同意了他們的請求,為他們提供大量的資源的同時邀請他們參與“鑄光者計劃”的人工智能研究項目。

  公元2385年,斯科兄弟制造出了第一個思考能力與感知能力完全等同于人類的機器人——這就是第一個也是第一代當代人類化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在智能、體能、思維運算上都遠遠超過上一代高智能型機器人,完全實現(xiàn)了一百年前艾銀思“渴望制造性能幾乎完美的高智能型機器人”的心愿。這樣的機器人在經(jīng)過首次推廣后很快便投入了大批量的生產(chǎn),促進了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與進步。

  紀念這一偉大的創(chuàng)造性成果,斯科兄弟將其命名為“普羅米修斯”,意為“智能AI的火種,人類社會的未來”。

  好景不長,公元2400年,以普羅米修斯為首的當代人類化機器人們打著“要與人類平起平坐”、“絕不當人類的附庸”的口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武裝革命,史稱“灰色革命”。成功占領了羅伯斯特城西城區(qū)后,當代人類化機器人們又聯(lián)合其它統(tǒng)轄域內(nèi)所有成功被同類們控制的城市建立了新政府。位于東城區(qū)的政府發(fā)動武裝力量平叛卻收效甚微,只能與西城新政府簽訂停戰(zhàn)協(xié)議,從此羅伯斯特域分裂為東、西城兩個統(tǒng)轄域,一直明爭暗斗到今天。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