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沈陽城何論成敗
守御沈陽城池的是正藍旗莽古爾泰部、正白旗皇太極部、鑲白旗杜度部、三人麾下共有五十四個牛錄,戰(zhàn)兵一萬六千人許,再加上后金全軍的蒙、漢奴兵、輔兵力夫,后金方面守御部隊共有近五萬人。
努爾哈赤領(lǐng)兩黃旗、兩紅旗及內(nèi)喀爾喀部于城南進攻杜文悍麾下時,皇太極正暗中敦促麾下輕重騎兵整備軍馬,意圖出城東向撫順轉(zhuǎn)進?;侍珮O戰(zhàn)略嗅覺何等機敏,他屢次建議努爾哈赤聚全軍騎兵先攻城西李秉誠本部,待殺敗李秉誠大軍以后再攻略城南,此時,僅有沈陽西南的杜文悍一部難有作為,一則裹挾敗兵難逃據(jù)守遼陽,二則背河決死。
無論是什么結(jié)果,后金方面都是占有優(yōu)勢的一方。
但努爾哈赤偏偏只派遣科爾沁部頭人柯木圖領(lǐng)一萬輕騎兵攻襲城西,如此城南杜文悍所部當面乃是蒙古騎兵三萬七千和兩紅旗、兩黃旗統(tǒng)領(lǐng)的四萬余戰(zhàn)兵。
局勢同樣對皇太極不利,因為沒有大軍攻李秉誠本部兵馬,一旦杜文悍能夠攔下努爾哈赤的步騎大軍,沈陽城就將面對李秉誠本部的十萬大軍攻城。
李秉誠陳兵城西是個錯漏,但努爾哈赤本人的秉性難道不算缺陷?是以,皇太極本人并不看好此次沈陽戰(zhàn)局。
……
“內(nèi)圈沖陣!二十步!二十步!”
“內(nèi)圈沖陣!!二十步!二十步!”
原本在槍陣內(nèi)舉盾蹲伏的漢子們,在把總官和什長的口令聲中起身,一根根豎直的長槍被緩緩放倒。外圍廝殺的軍士此時已然力竭,剛剛起身的預(yù)備兵要在同袍槍桿的間隙里,挺槍沖鋒擴張戰(zhàn)陣的生存空間,這是鞍山驛軍士們在校場中演練過無數(shù)次的圓陣變環(huán)陣的戰(zhàn)法。
杜文悍不是個聰明人,他無數(shù)次的假想都是己方被數(shù)倍敵軍包圍的絕地廝殺。
同樣的,塔車的設(shè)計也是為了彌補精工鳥銃、狼機銃的射界問題,在人類還沒有飛上藍天的時候,占據(jù)高點的遠程火力都很有優(yōu)勢。
“殺!”
一個又一個槍兵循著槍桿的縫隙沖出陸朝忠麾下的重盾防線,角度刁鉆的羽箭襲來,有幾十個槍兵當面仰翻。
沒有猶豫,沒有看顧,前排的兵卒倒下,自有后方的同袍持槍填補沖鋒位置。
李觀親眼看著自己的什長喉間中箭,倒在腳邊,有一點慌張的駐足。
但是,伍長立刻接替了什長的指揮,伍長見到他的猶疑,狠狠的甩了他一個耳光,口中喝道:“李觀!沖陣二十步!”
他是個新兵,他的槍刃上還是雪亮的鐵色,上面并沒有沾染敵人的血液。
面上吃痛,他心中又有些愧疚。前排的軍卒已經(jīng)開始弓步蹲伏挺槍急刺,李觀快步趕上,從前排兄弟們的肩頭將長槍遞出。
這時,耳邊又不見了伍長的聲音,他們這個伍中的‘甲兵’陸長河嘶啞著嗓子吼了起來:“看著把總官的牙旗!結(jié)陣!結(jié)陣!”
李觀知道,他們已經(jīng)沖出二十步遠了,這二十步遠的距離上,帶頭沖陣的什長和伍長都倒下了。他回頭看了一眼,已經(jīng)找不到隊官的尸首,只見后排的重盾手和槍兵軍士取出斬首刀開始砍殺倒地的敵軍傷兵。
李觀臉上有熱淚滾落,他丟下木盾,雙手用力抓緊長槍,瞪著前方的敵軍,他哭嚎著喊道:“殺!”
重槍囊穿敵人的身軀,熱血噴薄而出,耳邊盡是敵人撕心裂肺的慘叫,李觀的心中無比快意。
遠處一個頂盔掛甲的黃標騎兵疾馳而來,遠遠的從五米外勒馬起跳。這些馬術(shù)精湛的兩黃旗戰(zhàn)兵曾擊殺川軍兩帥。
這沖陣而來的騎兵砍翻了陸長河以后,很快被后方補陣的長槍兵捅落下馬。
李觀的眼中再也沒有熱淚了,一雙眼睛滿是血絲。
身背牙旗的把總官快步走過,李觀耳邊聽到把總官的軍令:“槍兵起立,重盾前排列陣!”
“槍兵起立!重盾前排列陣!”
李觀起身,他開始大聲向身邊的兵卒重復把總官的命令,他是這一伍的乙兵,隊官和甲兵戰(zhàn)死了,現(xiàn)在由他指揮。
在李觀能看到的視線里,羅一貫鎮(zhèn)守的右翼潰退了。
這時候,他記起了什長反復念叨的鞍山軍第二條軍規(guī):不留俘虜,不留潰兵。
“擎槍!殺!”
無論是敵人,還是潰兵,都不能動搖鞍山軍的戰(zhàn)陣!
李觀的長槍滿是鮮血,紅的發(fā)黑。
……
羅一貫多番收攏敗兵以后,沒有潰退逃向城西,也沒有退往杜文悍的軍陣,他領(lǐng)著敗兵轉(zhuǎn)而殺向了沈陽城頭,那里陳策、童仲揆兩部已經(jīng)開始登城。
杜文悍鐵著臉看著槍陣外,后金軍的輕重騎兵隊伍開始在杜文悍的右翼重新整隊,已經(jīng)日近正午援兵還沒有來,他甚至開始懷疑,李秉誠是不是打算借努爾哈赤的手除掉自己這一伙人。
正在杜文悍遲疑的時候,沈陽城南門洞開,丈二大旗上書一個‘戚’字,一隊隊扛著鳥銃的步兵推著銃車跑出大門列陣。浙兵車營剛一展開就聽得銃炮炸響,后金中軍人仰馬翻。
后金大軍退兵的時候,杜文悍昂首望著破敗的沈陽城墻,李秉誠大旗正緩緩豎起。
此戰(zhàn),李秉誠贏了。
……
堂堂之陣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勝利的一方也不過是比對方犯錯少罷了。
當晚,杜文悍從李秉誠那里回來之后,他又和陳策、童仲揆、羅一貫三人巡視了各營戰(zhàn)兵。
在林丹汗和李秉誠反復的表達了杜文悍對于殺俘的不滿以后,杜文悍依然沒有放過俘虜。
沈陽城南有無數(shù)壕溝,杜文悍用活人把那里都填滿了。
……
翌日。
李秉誠令下,張明世、鄧起龍二將引馬步軍三萬人北向開原、鐵嶺,李秉誠自己帶著余下的兵馬匯同林丹汗攻向撫順。杜文悍站在營門外看著如浪潮般的察哈爾部騎兵,心情有些復雜,因為這些蒙古人大部分身負鎧甲,手中鋼刀雪亮,馬背上的箭囊里也是沉甸甸的。
“李秉誠真是個好大喜功的廢物。”
羅一貫、陳策、童仲揆等一眾將佐站在杜文悍身后,這話是老成持重的陳策說的,他繼續(xù)說道:“科爾沁部不少人還在用狼牙作為箭簇,戰(zhàn)事未定,他就武裝了兩萬蒙古察哈爾騎兵,這是通敵叛國!”
大明中樞歷來管控蒙古各部的鹽鐵輸出,李秉誠麾下雖然只有數(shù)千騎軍,但是遼東大明缺鐵嗎?不缺!缺鐵匠嗎?更不缺。反倒是蒙古各部有人、有馬卻只能穿著皮襖沖陣砍人。
戰(zhàn)后,李秉誠在暗中下令調(diào)遣物資,用棉甲、紙甲、布面甲(布面甲是鐵甲),武裝了兩萬察哈爾蒙古騎兵,城中的戰(zhàn)事繳獲更是劃出了一部分送給了察哈爾部。
算上,兵刃、弓矢和一部分米糧,最少有價值幾十萬兩銀子的軍備物資白白送給了蒙古人,而沈陽城戰(zhàn)損失嚴重的杜文悍卻沒有得到什么油水,更別提陳策、童仲揆、羅一貫三人了。
童仲揆裹著一身繃帶,面色蒼白的說道:“眼下這般情況,我等即使趕走建奴,這遼東豈不是還要迎戰(zhàn)蒙古各部?”
杜文悍心中忽然有了一種遭人背叛的感覺,他想不明白為什么大明上下,從文官到武官,怎么就有那么多甘心用生民血汗去賄買仇敵的當權(quán)者。以德服人?展示一下我中土大國的容人雅量?我去尼瑪了個巴子的,不懲罰惡人,那做好人還有什么意義,難不成良民存在的唯一作用,就是等著被殺掠侵害以后,原諒你們這些惡人?
老杜也不知道這世道究竟哪出了問題,他心中有火氣卻又不知道朝哪發(fā)泄,或許是因為杜文悍這個搓逼,自打穿越到明末開始就沒什么大局觀。如果謀略天下的代價是淡看天下生死與異族血仇,那這種大局觀杜文悍寧可不要。
他回頭看了看站在身旁滿身血創(chuàng)的眾心腹手下,唯獨缺了孟三兒,這個大臭嘴被人當胸射了一箭,這會兒正昏迷著躺在營里,杜文悍對此很是揪心。
杜文悍的部下在沈陽城下死了很多人,他不想繼續(xù)留在這里。
他想回鞍山驛休息一下,摟著秦婉娘和王寧兒,沒事喝點燒酒和一幫手下吹逼。
再然后,他要招募更多的兵卒,冶煉更鋒利的槍戟兵刃,打造更多的鳥銃、狼機銃。把努爾哈赤、李秉誠、林丹汗、王化貞、王象乾等等所有人都弄死,所有這些尸位素餐、招權(quán)納賄、枉顧同胞生死的人,杜文悍要把他們殺絕。
“如果孟三兒這次挺不過去,經(jīng)過遼陽城時,我要殺了李秉誠全家,然后再找機會把林丹汗弄死?!倍盼暮返难劬Ρ焕滹L吹紅了,他平靜的說道:“我不過是個普通人罷了,普通人是從來不講道理的。”
王六哽咽的笑著,抹了一袖子的鼻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