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夏的馬車是用蘇鋼打造,外面是雖然是木制的,但是在兩塊木頭之中,夾雜著一塊蘇鋼,陳茂盛親自督造,即使用床子弩,也無法射穿余夏的馬車。
所以余夏的馬車安全性十分的高,而在馬車的里面也是十分的實用,不過,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沒有一點奢華的感覺。
不管是外觀還是內(nèi)飾,全部都是很普通的,基本上余夏的馬車和其他士兵的四輪馬車差距不大,也就馬車內(nèi)部多了一些桌椅,其他的都差不多。
......................
“停...!”
丁大山下令,跟著就見丁大山來到了余夏的馬車邊道:“公子...天已經(jīng)快要黑了,我建議在此地安營扎寨?!?p> “斥候放出去了沒有?”余夏在馬車中問道。
“已經(jīng)放出了,方圓十里的風吹草動,我們都會知道?!?p> 丁大山說完,余夏點頭道:“好...就在此地安營扎寨,休息一晚?!?p> “諾...!”
丁大山離開,跟著余夏和童心萍下了馬車,一下車就看到了一群忙碌的士兵,三子和余強正在幫余夏搭著余夏的帳篷。
青山軍的帳篷以布幔為主。為了防雨、防潮,在表面涂滿桐油或油脂。
有的地方因為皮、布皆缺。所以那里的軍隊很長時間都是以當?shù)靥禺a(chǎn)的竹、藤制作軍帳。以竹篾事先制成竹排,臨安營時以繩或藤條連接。簡便、輕便。很有特色。
可不要小看了帳篷,帳篷可不僅僅用于露營,古代更是戰(zhàn)爭利器,因為發(fā)明帳篷的原因就是為了為了爭奪食物和地盤,部落間的沖突不可避免,再后來諸侯之間的軍事打仗,進入白熱化階段。
“安營扎寨”是少不了的。細細體會“安營扎寨”,這幾個字的意思分別是:安、扎: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柵欄。安營:安置營房;扎寨:修筑軍營柵欄。原指軍隊架起帳篷、修起柵欄住下?,F(xiàn)泛指軍隊或其他團體建立臨時駐地。從中可以看出,營是睡覺的房子,其實就是帳篷。
尤其是在馬背上打下天下的皇帝們,征戰(zhàn)期間,更是把帳篷看成戰(zhàn)略物資中的重中之重。比如成吉思汗打仗時,帳篷已經(jīng)是軍隊的生活必需品,為了更方便地移動自己的房子,他們甚至有專門的技術人才研究如何改進帳篷。
余夏的帳篷也是經(jīng)過設計的,搭建簡單快捷,而且防風,防雨...不到一盞茶的時間,本來一無所有的平地上,搭滿的白色的帳篷,十分的好看。
晚上到了吃晚飯的時候,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代這邊因為運輸條件的限制,一則作戰(zhàn)周期長,二則運輸能力差,這就要求軍糧必須具備兩種條件,一是便于儲存,二是便于攜帶。
晉國的士兵吃的一般都是雜糧饃饃,用火烤一烤,就塞進嘴中,再給一點腌菜,已經(jīng)很好了,軍中的副食,有腌魚腌肉,以及肉干。當然,大頭兵要吃到肉,還是非常稀罕的,至于新鮮果蔬,也只有屯田軍能吃到。一般情況下,肉類和果蔬都是高級將領專享,腌菜才是給大頭兵果腹的。
只是余夏的青山軍晚餐吃的很好,就是方便面,很多人會很詫異,余夏的軍隊怎么可能會有方便面,其實方便面就是古人發(fā)明的。
相傳清朝伊秉綬在家為自己母親祝壽,由于客人多,廚師手忙腳亂下誤將煮熟的雞蛋面放入沸油鍋,只好撈起后佐以高湯上桌。由于賓客吃過后贊不絕口,這道菜就流傳了下來。早期方便面包裝上依然寫有伊面、伊府面。
據(jù)說,最早制作方便面的,是我國揚州一位姓伊的知府家中的廚子。他把面粉中加入雞蛋,搟成薄片,切成細絲,放水中煮過,立刻再放入油中炸過晾干。這樣處理過的面條放在熱水中隨時可以泡軟,食用非常方便。
而非油炸的方便面,則可追溯至中國西漢漢高祖三年韓信軍隊發(fā)明的踅面。
當韓信在黃河邊的合陽領軍10萬,準備進攻河東西魏王魏豹時,為解決行軍糧的問題,發(fā)明將蕎麥粉與麥粉開糊,煮成八成熟的大面餅,并切成寬條。
這種面餅既方便隨身攜帶,也可以只要加水一煮便可食用,因此也可被視為方便面最早的形態(tài),正如同中國古代的煙葉是香煙的最早形態(tài)一樣。
余夏給自己軍隊配備的是經(jīng)過油炸的面,余夏不差銀子,所以要給就給最好的,這些面只要經(jīng)過開水一泡,再加入鹽,醬油,蔥花和一些豬油之后,那就是一碗香味迷人的面食。
坐在篝火邊,所有的青山軍戰(zhàn)士,吃著碗中的方便面,有的老兵還往面中奢侈的放入一顆甚至兩顆雞蛋,有湯有面快活異常。
而青山軍最好的地方就是公平,方便面即是普通士兵的主食,也是那些將領們的主食,就連余夏吃的也是方便面。
沒有任何的特殊化,這也是讓青山軍擰成一股繩的重要原因。
“哇...真好吃呀?!?p> 余夏的身邊,童心萍在吃了很多點心之后,又干掉了三碗方便面,余夏都被驚呆了,這小女孩也太能吃了,這應該才是真正的大胃王吧。
余夏在震驚中,也是吃了一碗面,跟著就去休息了,而在余夏休息的時候,鳳鳴城中已經(jīng)家家在張燈結彩,為了歡迎幾天后,自己城中的小公主和壽王世子結親而準備。
這次蕪王對于這次結親真的是很開心,放下話去,要大慶三天,蕪王這么開心,所有鳳鳴城的百姓,也當然十分的積極。
不過,所有人都開心了,只有兩位當事人一點都沒有開心的意思。
李葳蕤和周陽文,這兩個人一個是被逼的,還有一個是犧牲的,反正這次結親兩人是真的一點都沒有半點開心的意思。
甚至李葳蕤還想著自己是不是要逃走。
只是最后都因為余秋在自己父王的手中而打消這個念頭,說真的,此時的李葳蕤是真的最糾結的時候,從出生以來,李葳蕤都沒有如此的糾結過。
心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何時李葳蕤受過這樣的待遇,所以此時李葳蕤也是對自己的父王恨到了極點,她現(xiàn)在想著,只要有機會,一定會離自己的父王,母妃,甚至是自己的姐姐都越遠越好。
李葳蕤現(xiàn)在很討厭這些人,真的很討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