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東宮屬官(整整一大章)
新得了一個靠譜的家丞,李弘還是挺高興的,喜悅的來源還包括皇帝所說的選人充實東宮官署。
這還算不上是讓李弘組建自己的班底,畢竟李弘的參政班底早就有了,東宮最重要的左、右春坊以及詹事府都已經(jīng)在皇帝的安排下被朝中高官重臣占完了。
李弘所選之人的就職范圍局限在太子率更寺、太子家令寺等等只能管東宮內(nèi)部事務(wù)的有司。
換而言之,就是光明正大地挑選辦私事的心腹。
李弘倒沒覺得這份權(quán)力小,實際上,這些官職上的人都算是正兒八經(jīng)的太子近臣,正如皇帝所說,寧缺毋濫。
況且李弘還真沒什么好的人選。
他第一個想到的是李敬業(yè)。
作為英國公府的嫡長孫,爵位的繼承者,李敬業(yè)絕非無關(guān)緊要之人。
許久之前李弘就曾問過李敬業(yè)愿不愿意到東宮崇賢館讀書,也能方便見面,但后者一聽崇賢館讀書就炸毛了,忙不迭的拒絕。
這樣一來,除了名義上的勛職,東宮就沒有適合李敬業(yè)的職位了,總不能讓他來代替百騎或是閻莊護衛(wèi)李弘吧。
不說旁人怎么想,李弘自己都不答應(yīng)。
憑李弘的了解,就李敬業(yè)的膽子,做出什么出格的事都不奇怪。
而作為護衛(wèi),最重要的長處絕對不能是膽子大,李弘自然不會拿自己的性命不當回事。
第二個想到的自然就是半年多以前在并州見到的狄仁杰了。
大名鼎鼎的武周名相,影視劇中的名探,某游戲中的著名射手……咳咳……
總不能把人家招來當一個無所事事的太子率更寺寺丞吧。
要知道如今東宮雜事中外事由現(xiàn)任率更令張文瓘處理,內(nèi)事由女官采薇定奪。雖然還有些空缺的官職,但各司按部就班,能被皇帝皇后挑選分在東宮的,大多是穩(wěn)妥之人,按規(guī)程辦事,往往不會出現(xiàn)紕漏。
是以東宮事務(wù)委實不多,還盡是些小事,這種情況下把狄仁杰弄進東宮,不說大材小用,別再把人給耽誤了。
在回到行營寫奏疏時,李弘打算在閻莊后面加一兩個人,但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下,一時之間竟沒想到一個合適的人選。
拋下奏疏,在采薇的提醒下李弘才想起他這邊還安置了一個王小娘子呢!
遂又派人將王小娘子喚來,告知她三司即將奔赴清流查案的事。
王小娘子聽罷自是感恩戴德,流著淚,口口聲聲俱是大恩難報,永世不忘之類反反復(fù)復(fù)的話。
不過,要是王小娘子真說出什么結(jié)草銜環(huán)以報的話,那還真是奇怪了。
可惜沒在感謝的話里聽到一句以身相許……
李弘見不得這些苦情戲,本欲讓王小娘子回住處,但突然想到查案的官員還得從洛陽派出,遂問道:“不日政令就會傳至洛陽,而后御史臺會同刑部、大理寺一起選出官員前往清流縣,王小娘子是準備回清流縣還是留在此處等待查案結(jié)果?”
王小娘子沒有猶豫,回答道:“家父臥床在家,家中只有母親與幼弟,奴愿早日回鄉(xiāng)?!?p> “本宮明日便派人送你回鄉(xiāng),”見王小娘子惴惴不安,李弘又說道:“圣人已將此案交予本宮代管,王小娘子不必憂心,此案本宮一定管到底?!?p> 王小娘子涉世未深,很容易就相信了李弘的話。她離開后,李弘又派人請來了張文瓘與郭瑜,將王小娘子之案與東宮選官之事說于兩人聽。
張文瓘雖然覺得太子沒和自己商量就去找皇帝有些冒失,但畢竟看出了小太子的一片仁心,只略略提了一句“日后還需穩(wěn)重為上”。
郭瑜倒是很是興奮,稱贊道:“殿下仁心不改,實乃社稷之福?!?p> 李弘很配合地回道:“全賴兩位老師教導(dǎo)之功!”
“臣等不敢居功?!眱扇擞铸R齊回道……
互相夸贊了幾句,此事便到此為止、不再商討了,但對于東宮選官,張文瓘與郭瑜兩人都很有默契地并未推薦人選。
張文瓘說道:“選官一事不急于一時,殿下近臣若是犯下錯事,最終影響的還是殿下的聲譽。若是殿下不覺得臣等老邁,將來若有心儀人選,不妨讓臣等替殿下細察之?!?p> “求之不得!”李弘說道,同時又提到了閻莊,以及皇帝對閻莊的期許。
但就李弘所見,兩人對閻莊的事并無半點驚訝之意。
張文瓘笑道:“殿下不知,臣等對于閻當時知之甚詳,以臣愚見,以閻當時之能,只需稍加引導(dǎo),便可替殿下管理東宮諸事。”
“可是東宮諸事不是由張師所管嗎?”李弘問道,抬頭卻見張文瓘一臉笑意。
李弘驚訝地問道:“難道張師這是要入相了?”
張文瓘擺擺手,卻沒否認,而是正色道:“日前臣曾上疏言伐高句麗一事,當今朝中諸公的目光都放在東征高句麗之上,此乃重中之重,殿下定要借著觀政的機會,仔細觀摩。夫兵甲者,國之兇器也。土地雖廣,好戰(zhàn)則人雕,邦國雖安,忘戰(zhàn)則人殆。殿下不可不察?!?p> “弘謹受教!”李弘說道。
張文瓘又說道:“此次討伐高句麗,若能克,攜大勝之威,自是遼東太平,若不能克,還需以數(shù)年休養(yǎng)生息,恢復(fù)民生,再徐徐圖之。”
臨走之時,張文瓘方才對李弘透露皇帝之意,少則半年,多則一年,他便會入中書省或門下省。
而這一年半載的時間,就是留給張文瓘最后細細教導(dǎo)太子和移交東宮事務(wù)的時間,等入了中書或門下后,就沒有這么多空閑了。
張文瓘與郭瑜離開后不久,李弘又來到了晚宴之中,這次的主食就不再是所獵獵物了,換成了常見的宴食。
紅羊枝杖、輞川小樣、金齏玉膾、櫻桃畢羅等不一而足。
皇帝崇尚節(jié)儉,在膳食上也有所表現(xiàn),聽起來高端大氣,其實就是烤羊肉,魚片、蔬菜拼盤,奶酪配櫻桃的飯后甜點、作為主食的面餅以及奶制飲品……
啥,節(jié)儉?新修的合璧宮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一如既往的分餐制,李弘注意到,他旁邊的李賢和李顯二人不約而同地將盤中的菜蔬棄了下來。
李賢更精明些,找了個機會趁著李顯不注意將自己盤中的菜蔬統(tǒng)統(tǒng)倒給了李顯,他倆坐在一處,動作幅度不大,即便是離得最近的李弘也是看到李顯盤中突增的菜蔬后猜到的。
而李顯連自己盤中菜多了都沒發(fā)現(xiàn)。
我愚蠢的弟弟。
李弘心生感慨。
因為李顯的觀察力過低,直到晚宴結(jié)束,李弘的兩個弟弟之間都沒鬧騰起來,這讓準備展示自己作為兄長的“關(guān)懷”的李弘略有失望。
這個小插曲轉(zhuǎn)眼就被李弘拋之腦后,晚宴后他又找到了閻莊。
“我思來想去,三司查案的公文送至洛陽,再選官出發(fā)去清流縣,中間不知耽誤幾日。萬一那清流縣令得知王小娘子離家,不知會做出何等惡事,我欲明日送王小娘子回鄉(xiāng)?!?p> “殿下是否需要臣派人護送?”閻莊問道。
“我正有此意,且護送王小娘子回鄉(xiāng)后可暫留鄉(xiāng)里,若清流有變,也能及時傳回消息,不知卿以為如何?”李弘說道。
“臣稍后便回營中挑選精干之士,多者無意,一火足矣,待明日臣自去報備即可?!遍惽f答道。
李弘仔細一想,確實不用派太多人,程務(wù)挺與閻莊在左右屯營中挑選的護衛(wèi)攏共不足百人,一火十人,難不成許州境內(nèi)有人敢對這十人動手不成?
在王小娘子離開后,冬狩還在繼續(xù),待到數(shù)日之后的諸衛(wèi)演武后,皇帝終于宣布了他的決定。
以左驍衛(wèi)大將軍契苾何力為浿江道行軍大總管,左武衛(wèi)大將軍蘇定方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新任右驍衛(wèi)大將軍劉伯英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蒲州刺史程名振為鏤方道總管,籌劃將兵分道擊高句麗。
這道旨意大約要等到回到洛陽后才會通過層層審核,最終變成詔書。
但在此之前,準備工作早就做起來了。
皇帝募兵的詔書早已通過,如今已經(jīng)下發(fā)到大唐版圖最東的河北道、河南道和淮南道共計六十七州中。
而李弘一直關(guān)注著的,此前生擒契丹首領(lǐng)、亦回洛陽獻俘的新晉左武衛(wèi)將軍薛仁貴,則沒能有機會再回到對陣高句麗的前線——營州。
到此為止,李弘并沒有再從皇帝口中聽到“親征”二字。
一直到冬狩結(jié)束,回到洛陽,李弘就一直等著皇帝不小心在皇后面前透露出親征的想法。
這樣由皇后帶頭反對親征,李弘也不會因為泄密而被皇帝找麻煩。
卻不曾想,他真正的麻煩并非來自于皇帝親征,而是由一個原本小小地案件引發(fā)而來。
起初,李弘命閻莊派人護送王小娘子回鄉(xiāng),起初不過只是想作為一個保險,但這一火護衛(wèi)傳回來的消息卻由不得李弘不慎重。
李弘最初的猜想沒有錯,清流縣內(nèi)以軍功該授田而未兌現(xiàn)的不止王小娘子的父親一人。有不少功勞小的,能換得幾十畝田地的直接就被縣衙以審核不過為由干脆給取消了。
以大唐軍功制度,平民出身的府兵可根據(jù)軍功獲得對應(yīng)的勛官,一共十二級,在回鄉(xiāng)之后可借此獲得土地,算是自秦時軍功爵位制某種意義上的延續(xù)。
在李弘對面,閻莊正詳細轉(zhuǎn)述著派去的一火護衛(wèi)傳回來的消息。
“直到昨日,清流縣令仍不肯認罪。并且,按照刑部和大理寺核查出的田冊名錄,清流縣令也未曾貪功。按清流縣令所言,他所做的,是把原本該發(fā)放給有功之人的田產(chǎn)給了縣中該授田的新丁……”
“縣中耕地不足嗎?”李弘有些頭疼,怎么還牽扯到了授田,又是一件麻煩事。
“余田倒是有,但若是狹鄉(xiāng)之中皆按軍功給分,來年的新丁授田就難了?!遍惽f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