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東窗事發(fā)
一
七月初九。
沒有趙同心,朱大人的夢至少一半就做不成。
朱大人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的計劃就得提前進行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朱大人立事不足卻去行事,豈非飛蛾撲火,玩火自焚?
雖然飛蛾撲火的結局是悲慘的,但是撲火的那個瞬間還是勇敢的、光亮的!
因為有些事情,人們明明知道就是玩火自焚,但還是要做一只飛蛾,嘗試一下?lián)浠鹉且痪仕查g的刺激。
二
七月十二。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燭雖燃半,可扶州王仍然未睡,他暗中盯著案幾上的扶州王印,其實一個梁上君子也在盯著那塊王印。
扶州王早已察覺,數(shù)日夜間,總有一蒙面的黑衣人潛府上梁,伺機盜取王印。
其實這蒙面黑衣人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人的幕后主人是誰。
燭在滴淚,扶州王的心也在滴淚。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扶州王熄了燈,慢慢地閉上眼睛,案幾上就放著裝有扶州王印的盒子,而且這個盒子還是開著的,這豈不是開門揖盜?
霧露,潤物細無聲,梁上黑影一閃,也是無聲,轉瞬即逝。
再點燭,殿內(nèi)通明,扶州王印已然不見,只剩下一個空盒子。
盒空,但是扶州王的心還沒那么空,他竟然閑情逸致,美人殿下起歌舞。
歌舞幾時休?一曲完畢。
速招朱大人,扶州王口諭,密旨宣見。
蒙面黑衣人剛見過朱大人,朱大人便領旨復命,火速入了扶州王府,因為延誤時間,格殺勿論。
扶州王印便在朱大人的衣袖中,只是深藏不露罷了。
做賊心虛,因為沒有一個賊認為自己的偷盜是心安理得的。
一根尺長的竹子,被扶州王一劈兩半。
深更半夜,這扶州王玩弄竹子的目的何在?
扶州王將竹子外面青的一面朝向朱大人,問道:“朱大人見多識廣,不知道這東西叫什么?”
“竹皮!”朱大人冷靜道。
扶州王又將竹子里面白的一面朝向朱大人,問道:“那這個東西叫什么?”
“竹肉!”朱大人鎮(zhèn)靜道。
誰都知道,青的表面叫“篾青”,白的里面叫“篾黃”。
“篾青”便是“滅清”;“篾黃”便是“滅皇”。
按照舊稱呼,朱大人說了其一,便應被捆綁、搜身,被殺頭??墒侵齑笕藱C智靈活,毫無破綻。
“王爺,大事不好了,后殿起火了!”一個小太監(jiān)慌慌張張、踉踉蹌蹌地前來稟報。
扶州王大驚失色,急急忙忙將裝王印的盒子塞與朱大人懷中,叮囑朱大人看好王印,說完,赤腳便奔了出去,以探究竟。
火勢不大,只是天干物燥,御膳房的柴草不點自燃,幾盆水潑將上去,火也就熄滅了,虛驚一場而已,只不過扶州王假戲也得真唱。
等扶州王取回裝王印盒子的時候,王印已經(jīng)安安穩(wěn)穩(wěn)地置于其中了,而朱大人也被結結實實地束縛于扶州王府之中。
倘若王印盒子是空的,朱大人瀆職失守,那么朱大人就得死,也許這盜竊的案子就更錯綜復雜了,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錦囊妙計使朱大人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有些事情本就不用以兵刃血腥而解決,那“杯酒釋兵權”就是最好的詮釋。
獻計的人是一條狗,這狗當然不是吃屎的狗,而是人,他的名字就叫庖乙,一個當初被別人看成一條狗的人。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七月十三的凌晨,朱府便被撒下了一張?zhí)炀W(wǎng),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更何況朱大人犯的就是死罪,朱大人被賜死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朱門的同黨余孽皆被一網(wǎng)打盡,一一斬殺。
朱大人的故事就此告終。
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朱門唯一活下來的就是人送綽號“雷神”的賈小蟲,他搖身一變,竟然成了扶州王身邊最貼心的小太監(jiān),若干年后,這個小太監(jiān)完成了朱大人交代給他的任務,這是后話。
朱大人失去四方先生,就知道自己大勢已去,選擇了共同赴死,其實就是為了成全賈小蟲,朱門滅亡,才能完全讓扶州王放松警惕,欲擒故縱,三十六計,計計殺人,這也是朱大人臨死時對扶州王用的最后一計。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writer/p1/contentv2/photo_default.png)
扶州大手筆
《成熟的麥穗和東升西落的太陽》:“低頭并非頹落穗,彎腰麥芒對尖錐。落日不改東升志,翌晨依舊耀光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