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月時,各地鄉(xiāng)試高中的舉人就已經(jīng)齊聚京師,準備會考。
會考由禮部操辦,通常有2個大學士任職的主考官,8個同考官。
考場在城南隅的貢院,面積一百八十丈見方,設有三個坊門,左‘虞門’右‘周俊’,中間坊門四個大字‘天下文明’!
中間坊門一條路通向貢院中間一些辦公廳堂,廳堂周圍則是密密麻麻的考房。
考生包括應屆舉人與往屆會試落第的舉人,不過會試三次落第就失去參加會考資格了。
大明每屆舉人大約在1000-1200之間,加上往屆的,每次會試都有1500-2000人參加。
慣例是錄取300人,競爭還是蠻激烈的。
這300人還不是所有考生一起競爭,因為牽扯到一個地域平衡的問題。
問題的起源還得在朱元璋時候說起。
某年科考,三個主考官全部是南方人,結果放榜之后大伙發(fā)現(xiàn),會考錄取的所有學子都是南方人,舉國嘩然!
至于其中有沒有舞弊?
你猜?
朱元璋沒辦法,緊急加錄了一些北地學子才平息了此事。
自那之后幾經(jīng)改變,最終形成了現(xiàn)在會考分南.北.中三卷的模式。
南卷占55%,所有籍貫南方的舉人們都來,考生眾多名額有限哦,打破頭也值得。
北卷占35%,山東河南一線北邊的舉人們,加油。
中卷占10%,四川湖廣云貴廣西的舉人們,你們有福了,有加分的。
說起來,這比例其實與人口分布挺貼合的,勉強算公平。
會試考三場,分別在三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試勝出,恭喜你,進士妥妥的了。
嗯,這時候還不能叫進士,叫貢士。
然而,大明慣例,殿試錄取名額與會試錄取名額相同,就是說殿試只決定名次而不會被刷下來,所以現(xiàn)在說進士也不算錯。
這個會試監(jiān)考理論上是很嚴格的,至于效果?
這么說吧,現(xiàn)代考生的作弊手段,除了老祖宗技術上達不到的,其余都是老祖宗玩剩下的。
說起科考作弊,明末江南名士‘水太涼’錢謙益就是例子,這貨兩次牽扯到舞弊案中。
第一次是萬歷三十八年他參加考試時。
當時主考官葉向高.孫承宗.王圖等幾乎全部是東林黨人,其中王圖就是錢謙益以前的老師。
這就不用說了,錢謙益為狀元板上釘釘,結果萬歷出人意料的點了韓敬為狀元。
當時錢謙益固然有文名,韓敬卻也不比他遜色,兩人誰當狀元都有可能。
問題在于韓敬的卷子在會試中被早早的刷下去。
問題在于其師在各考房檢點被刷落的卷子時將他的卷子重新錄取。
否則,韓敬連進士都中不了。
往各房檢點落卷,雖不是慣例,卻也不罕見,目的是減少誤判。
問題在于萬歷心血來潮執(zhí)意不給內(nèi)閣面子,非得將內(nèi)定第一錢謙益換成韓敬。
這就有意思了。
這里面不是水太涼,而是水太深。
最后東林黨無力回天,就拿起了慣用的武器——筆,在他們的記錄下,就成了‘賓尹遍往各房搜閱諸卷,識敬卷于落卷中,移歸本房,潛行洗刷’,然后又‘四萬金進奉內(nèi)帑進呈’,就是說韓敬是花了4萬兩銀子向萬歷買的狀元。
至于有人說錢謙益花了一萬兩銀子買狀元,他們是提也不會提的。
第二次則是天啟二年錢謙益主持浙江鄉(xiāng)試。
考試結束不久就有官員檢舉中式舉子浙江的名士錢千秋的卷子有舞弊,他在首場7份考卷上各標了一個字,合為“一朝平步上青天”俚俗詩一句。
雖然這時候正是東林黨當政的時候,可證據(jù)確鑿之下,不得不調(diào)查。
最后調(diào)查的結果是,錢千秋確實作弊了,但是錢謙益沒有收錢。
錢千秋供認,考前有騙子告訴他說與考官有關系,只要在首場7道題目的試卷后各寫一字,組成上述俚俗詩句,便可被錄取。
這么好的事,豈能不干?
結果,就中了。
挺有意思!
這人是騙子,偏偏收了錢就能讓人考中。
錢大才子才高八斗,這么明顯的暗記居然就沒發(fā)現(xiàn)。
歷史上錢謙益與溫體仁爭閣臣位置,就是被溫體仁揪住這案子不放,結果辯無可辯慘然歸鄉(xiāng)。
————
三月十四日,皇極殿前一片繁忙。
明日就是殿試,鴻臚寺忙著在東室里布置‘策題案’,光祿寺則忙著在東西兩廡布置考桌。
廡,與主殿一起在高臺基上建造的房舍。
科考堪稱是皇朝時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殿試又是重中之重。
只是朱由檢卻沒怎么在意,他前世也是久經(jīng)考場的人,對其中貓膩清楚的很,懶得管,也沒法管,沒人去管,技術上也管不了。
由于皇帝就是主考官,因此殿試只有讀卷官和執(zhí)事官若干。
讀卷官包括閣老和九卿外加詹事府.翰林院一把手組成。
嗯,禮部一把手不在其內(nèi),這貨的雜務太多,禮部尚書與侍郎會擔任提調(diào)官。
監(jiān)考用御史,其余封卷等等都用各衙門官充任,后勤供應是禮部與光祿寺的事,巡視歸錦衣衛(wèi)。
總之,幾乎所有在京文職衙門都會參與到這次活動中。
三月十五日,一大早就舉行儀式。
話說皇權時代,儀式是很重要的,中外都是如此。
一個成功的儀式,會給人以神圣和莊嚴的感覺,甚至有幾分神秘的感覺,能激發(fā)臣民對皇權的崇拜,能加強臣民對皇權的忠誠。
某種意義上說,莊嚴隆重的儀式是皇權的基礎之一。
這個不能細說。
先是禮部官員將考生引到皇極殿前丹樨內(nèi),分東西兩群向北肅立,文武百官各穿公服侍立在大殿內(nèi)外,不能是常服。
沒人敢說話,沒人敢有小動作,人人都板著臉屏住呼吸,仿佛在親身經(jīng)歷參與著某種無比神圣的事情,整個過程給人以肅穆.壓抑.莊重甚至有些沉重的感覺。
接下來鴻臚寺官員請朱由檢升殿,就是進去坐在龍椅上,鞭炮齊鳴中,百官在內(nèi)侍引導下行叩頭禮。
朱由檢只覺得索然無味,這算什么?
后世隨便拎一個什么節(jié)的開幕式都比這盛大隆重的多。
——
禮畢,執(zhí)事官舉著策題案進入殿中,王之心接過來將策題遞給禮部尚書來宗道,來宗道再將策題放置在案幾上。
朱由檢一擺手,示意王之心另行取過一份考題遞給來宗道。
來宗道愣了,心道這不合規(guī)矩??!
按照慣例,內(nèi)閣大學士事先擬定幾個題目,皇帝在其中選一個就是了。
“陛下,祖宗舊制,請從策題內(nèi)選一道?!眮碜诘佬÷曁嵝训?。
朱由檢面無表情:“怎么?祖制有說不許朕出題嗎?”
來宗道的汗都快下來了。
大伙一起費心倆月演戲給您看,您可好,臨上場了換劇本?
不當人子!
“陛下……”
話沒說完就被朱由檢打斷了:“祖制有沒有說不許朕出題?”
“據(jù)臣所知,這倒沒有?!?p> “那就趕緊的,這么多人等著呢,耽擱了殿試你擔得起嗎?”
“臣遵旨?!?p> 來宗道無奈,只得捧著策題再走一遍過場,由執(zhí)事官捧出殿外。
執(zhí)事官舉著策題案,后世電視里喪禮抬棺似的拿捏著步調(diào),出殿沿著左邊臺階下去,緩緩的將策題案放在御道中,旁邊自有執(zhí)事官引導考生們跪下行禮。
要大禮參拜,五拜三叩頭。
磕頭完畢仍舊分東西而立,執(zhí)事官再將策題案舉到丹樨東邊,鴻臚寺官員進奏:“陛下,禮儀結束?!?p> 朱由檢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只是點了點頭。
“禮畢?!?p> 外面有人高喊,隨即又是鞭炮齊鳴。
王之心忙引著朱由檢從側門出去,殿內(nèi)各官員也依次退出。
下面,就是決定考生官路起點的考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