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將軍祥厚、都統(tǒng)霍隆武在儀鳳門第二次被太平軍攻破之后,帶著原本在外城巡防的清軍,迅速回到苦心經營城破避風港,抓緊時間指揮著旗兵與壯勇做戰(zhàn)前準備。此時的避風港,謂之內城。最早是明太祖修建的易守難攻的皇城,在清時為全國所設十三處旗兵將軍府之一,專供八旗兵及眷屬居住。
早在太平軍到達江寧城下時,將軍祥厚見守城清軍城池大、守兵少,為在外城失守后留退路,就全力加強內城防務。此時外城破,內城以有加固后的城防,密集的炮位,以及大量的武器、彈藥、糧草等,和為增加守城兵力所募的四千壯勇與四千旗兵共同守衛(wèi)內城。
城破當日:“城內百姓皆閉門自保,街巷時不時槍炮大作、殺聲震天。
當這這兩個陣營的人碰到一起,太平軍是滿人及官兵皆妖需格殺勿論,內城官兵是再無退路拼死一戰(zhàn)。原本祥和的南京城終免不了一場血戰(zhàn)。
外城破后第二天黎明,在朝陽門的指揮戰(zhàn)斗的朱錫琨,在肅清外城清軍殘余勢力之后,就向內城發(fā)起試探性攻擊,但被準備充足的清軍打退。在看到內城的清軍防備甚嚴之后,先期進城的太平軍便照搬攻克外城的戰(zhàn)斗經驗。為總攻做戰(zhàn)前準備,即在總攻前繼續(xù)采用疲敵之計。
首先,沿著內城城垣構筑炮兵陣地,晝夜不停地向內城開炮,并不停的派小部隊“騷擾”守城清軍。
外城破第二天傍晚,在外城清軍殘余勢力被肅清之后。為實現十二天克城的神話,戰(zhàn)前總指揮楊秀清否定了疲敵之策。并于當晚下令太平軍主力進入內城的西面和北面城垣較低的地段(準備強攻),其余兩面為牽制性進攻方向。
外城破后第三天黎明,太平軍聽從楊秀清的命令,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太平軍在內城的各個方向向清軍發(fā)起了強攻。城上清軍及婦女向攻城的太平軍槍炮兼施,打退太平軍多次強攻,擊殺太平軍所擄掠先鋒千余人。太平軍雖損失慘重,但楊秀清仍堅持強攻,逼迫清軍投降。
為保持軍隊進攻勢頭,楊秀清采用多支軍隊輪番強攻。承擔攻城任務的太平軍,在楊的逼迫下只能前仆后繼的硬著頭皮“藉尸而上”(踩著尸體攻城),向內城發(fā)起自殺式沖鋒。
守城清軍由于太平軍攻擊不間斷,沒有吃飯休息的時間,有些兵勇“力盡氣竭而死”。正在雙方打得難解難分,楊秀清為瓦解敵人的防守意志。突然暫停攻城,并向清軍傳話“準旗人拜降”。旗人不知是計,都想著投降保命,正當江寧將軍祥厚與諸位將領商量投降可行性之時。
城外的太平軍趁機向城上開炮、放火箭。掩護突擊隊乘虛登城,一舉將內城西門攻破。祥厚見此知大勢已去,自刎而死”?;袈∥渎时c太平軍展開巷戰(zhàn),直到傍晚申刻,與士兵力戰(zhàn)而亡。
還有數百人太平軍由朝陽門逃到城外“東鄉(xiāng)等處”。太平軍布告,“有擒得旗人者,賞銀五兩”。見財起意的東郊農民便幫助搜殺逃亡旗兵。(殊不知,太平軍屬地銀子無用。)
當天深夜,太平軍終于徹底占領江寧全城,奪取了造反以來最大的勝利。
咸豐本有旨意將陸建瀛革職拿問,并由祥厚代其任欽差大臣之職,但由于城池被圍,旨意無法傳到城內。等咸豐得知陸建瀛死在城內,便照總督例賜恤。但由于后來有人舉報其并非為節(jié)義而死,故“建祠方竣,申明其罪,請奪恤典,天下稱快。”
據《金陵省難紀略》記載作內城破“:后余滿婦數千人,賦驅出朝陽門外,圍而燒殺之。是日自辰至午,日色慘流,殺氣彌天,外城居人皆無生色。賊破滿城后,絕無動靜。十二日,賊三三五五叩門入人家,名曰“搜妖”,謂官兵、滿人也。
據《東華續(xù)錄》記載此戰(zhàn)傷亡情況:“威豐三年,粵匪竄擾江寧省城,前任江寧將軍祥厚、副都統(tǒng)霍隆武及八族協(xié)佐各官或力竭捐軀,或臨難自盡,同時陣亡殉難者,文武各官計三百余員,兵丁婦女不下三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