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五百六十二年

第二十九章 起點

五百六十二年 黃巢0238 5484 2020-06-23 19:21:24

  關于蘇秦的一生,在很多人看來都是轟轟烈烈的,以前我也這么認為。什么合縱抗秦啊,什么攜六國相印啊,什么使秦國不敢東出函谷關十五年啊,聽起來都是牛逼轟轟的。但當我認真的去研究蘇秦的一生時,我發(fā)現(xiàn)這些光輝的事跡并不能真實的反應蘇秦這個人的本人。

  通常來說,人會因為理想去做某些事情,但蘇秦不一樣,他是因為去做了某些事情才有了自己的理想。

  換句話說,蘇秦所做的事并不是他的理想,只是后來才成了他的理想。并且,這個理想還不是他真實的理想。而他自己真實的理想,可能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導致他誤以為他的理想就是他的理想。

  這么說起來,大家可能會繞暈,所以,為了理解蘇秦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人,我們還是從他這個人開始吧。

  蘇秦,字季子,雒陽人,家族以務農(nóng)為生。早年拜入鬼谷門下(龐涓、孫臏的學弟),學習縱橫之術。學成之后游歷天下,準備找個適合的工作干干,但是,找了很多年都沒有找到,以至于變得窮困潦倒,被迫狼狽回家。

  戰(zhàn)國那會,一個務農(nóng)的家庭,能讓兒子這種壯勞力去學什么縱橫之術,不得不說,蘇秦的家族是比較有遠見的。

  但是,“遠見”只是一種贊譽的說法,貪婪和賭博才是真正能解釋蘇秦家里人送他拜入鬼谷門的原因。所以,蘇秦從放下農(nóng)具離家而去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jīng)背負了家里人所有的期望。

  他的家人始終堅信,蘇秦一定會學成歸來,然后位列一國朝班,最后帶著家人脫離苦海,這便是蘇秦家人的真實想法。

  可是,蘇秦的家人不知道,學了不一定學得成,學成了也不一定學有所用,學有所用了也不一定得到重用,所以,對蘇秦而言,他只是家里人的一個賭注。

  并且,作為賭徒來講,蘇秦家人是極其沒有耐心的。

  當蘇秦狼狽的回到家時,雖然他自己還能堅信自己,但是對他的家人來講,已經(jīng)結束了。所以,他們認為,蘇秦該回歸農(nóng)業(yè)生涯了,不能再白白浪費這么好的勞力了。于是,當他們看到回家后的蘇秦依舊不務農(nóng)業(yè)時,便聯(lián)合起來一起譏笑排擠蘇秦,用司馬遷的話講就是,老哥、老弟、嫂子、老妹、老婆等一起笑他。

  可以想象,當時的蘇秦是多么孤獨。

  一個人也許可以承受外來的任何打擊,但是當身邊的至親至愛之人也對他譏諷嘲笑的話,一般是會崩潰的。

  當然了,也有物極必反,開始黑化的,蘇秦就屬于后者。

  面對家人的譏諷,蘇秦不會所動,依舊每日閉門不出、埋頭苦讀。但是,家人對他的傷害給他造成的陰影是揮之不去的,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蘇秦說出了“從師受教,埋頭攻讀,卻不能換來榮華富貴,讀再多書又有什么用”的話。

  我想,當初蘇秦出門游學,抱著換來榮華富貴的心思肯定是有的,但更多的還會有一種“男子”、“天下”、“大業(yè)”的宏偉氣概,可是,從蘇秦的這句話里我們可以看出,蘇秦漸已迷失。

  自此,蘇秦讀書的目的就變得異常明確和堅定了,當然,本質是迷茫的。

  在家閉門苦讀的期間,蘇秦得到了一本名叫《陰符》的書,據(jù)說這本書是姜子牙留下的。于是為了研讀這本書,蘇秦經(jīng)常是通宵達旦,挑燈夜讀,我們所熟知的懸梁刺股中的刺股就是蘇秦在這個時候干的事。

  很快,《陰符》被蘇秦研究透了,同時,家里人的冷眼也讓他受夠。于是,他再次鼓起了勇氣走出了家門,而這一次跟上一次也不一樣了---目的單純一點,就是為了榮華富貴。

  首先,蘇秦來到了洛陽,通過各種活動見到了周顯王。

  這里需要說明一下,蘇秦找周顯王并不是認定了周王室就是能幫自己實現(xiàn)榮華富貴愿望的平臺,而僅僅只是洛陽離自己家比較近而已(雒陽就在洛陽不遠處),這樣在路上的費用開支不用太多,畢竟家里種田的沒有多少存款。

  蘇秦是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來的,所以,周顯王對他的態(tài)度也是愛理不理。但按司馬遷的意思是說因為周顯王身邊的人對蘇秦很了解,說蘇秦這個人不靠譜,這才讓周顯王有點瞧不起他的。但我想了一下,蘇秦作為一個務農(nóng)家庭出身的人,就算拜入鬼谷門學了點本事,但終究沒有被重用過,周王室的人是怎么了解他的,僅僅只是以貌取人嗎?

  不管怎么說,蘇秦在周王室這里的面試算是失敗了。接下來是打包回家,還是繼續(xù)往前走,一個選擇擺了蘇秦面前。

  回家則意味著將再次忍受家人的譏諷和冷漠以及面對自己的不甘,而繼續(xù)往前走則代表著將尋找下一個機會。

  蘇秦沒有任何猶豫,毅然選擇了后者。

  離開王都洛陽后,蘇秦向西來到了秦國,而在來到秦國前,蘇秦已經(jīng)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自秦獻公起,秦國變法求強,已歷三世,當屬當世最強諸侯。也就是說,秦國變法求強的初衷是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那么,秦國接下來該往何處去。是維持著這強國的姿態(tài),不受人欺辱,還是再向前走進一步,擴張版圖,蠶食天下。

  蘇秦見到了秦惠文王,首先便從秦國的地理位置對秦國進行一個解刨:“秦國,西有巴蜀和漢中,北有匈奴、戎狄、代郡和馬邑,南有巫山和黔中,東有崤山和函谷關。巴蜀和漢中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所產(chǎn)完全可以供秦國支用。匈奴和戎狄善產(chǎn)戰(zhàn)馬,若資以財物,必然也可以為己所用。巫山險峻,可以阻擋敵人進攻,南方無憂。函谷關堅固,東出可以侵略六國,固守可以保秦國不敗。物產(chǎn)、人口、戰(zhàn)車、精兵、良田、地形優(yōu)勢,秦國應有盡有,此乃天府之國。再加上國君賢明,戰(zhàn)備充足,戰(zhàn)士訓練有素。憑此完全可以兼并諸侯,一統(tǒng)天下,大王也可以成為治理天下的真正帝王。希望大王認真考慮一下,讓我仔細為您述說如何助秦國實現(xiàn)這愿望?!?p>  蘇秦所說,確是事實,一下子就把秦國的國家戰(zhàn)略目標提升了好幾個檔次。然而,秦惠文王只不咸不淡的回了一句“秦國羽翼尚未豐滿,還希望先生日后再來教導我?!?p>  秦國真的是如惠文王所說的羽翼未滿嗎?我想不是。秦國所處的優(yōu)勢,秦惠文王一點也看不出來嗎?我想不是。秦國自變法求強后需要重新設定目標了,秦惠文王不知道嗎?我想更不是。

  既然如此,他為什么要拒絕蘇秦?

  這是秦惠文王心里的一個秘密。

  秦國自秦躁公(秦懷公的老哥)開始,貴族專政,內亂不斷,稍有不慎,國君就被殺被廢,可謂是朝不保夕。

  到秦獻公回國繼位時,通過對外征伐獲得土地,以這些土地分封大夫,才平衡了各貴族間的勢力,以此達到國君相對掌控國家的目的。到秦孝公時,通過商鞅變法,致使軍隊強盛,手握軍隊的國君才有了對國家的絕對控制權。只是,由于秦孝公極度信任商鞅,這控制權一般是掌握在商鞅手里的。雖然商鞅不曾反叛,但是被人架空的感覺,秦惠文王還是很害怕的,所以這才有了繼位之初便給商鞅扣上謀反的罪名加以鏟除商鞅的戲碼。

  剛到秦國的商鞅,也是以口舌善辨之能獲得父親的賞識和信任??粗矍暗奶K秦,秦惠文王不禁想起當年的商鞅。

  所以,害怕蘇秦變成第二個商鞅。

  這便是秦惠文王沒有說出來的秘密。

  畢竟,比起一統(tǒng)天下,保證國君的專制才是最重要的。

  秦惠文王的拒絕,顯然是在蘇秦意料之中的。但是,他并不知道秦惠文王拒絕的真正原因,還以為只是自己的口舌之簧一時難以讓人接受。所以,他準備好了再次長篇大論。于是,蘇秦一會兒神農(nóng)氏,一會兒黃帝,一會兒唐堯,又一會兒大禹,一會兒商湯,一會兒文王武王以及齊桓公的說了一大篇。

  蘇秦不知道,他說得越多,秦惠文王就越能把他想象成商鞅。所以,在不知道秦惠文王所想的情況下,蘇秦與秦惠文王漸行漸遠。

  秦孝公第一次見商鞅并不喜歡他,但他還是給了他第二次機會。而第二次機會商鞅也沒有把握,但秦孝公依然給了他第三次機會。商鞅是有才能的,但他也是幸運的,而蘇秦才能先不說,光幸運就比不上商鞅。

  自從見了第一面后,秦惠文王便沒有再給蘇秦任何機會,蘇秦只能通過上書的方式不停的給秦惠文王以期望能夠再次得到召見。然而,他呈上的書信猶如石沉大海,得到的只有冷漠。

  按《戰(zhàn)國策》的說法,蘇秦先后給秦惠文王上書了十(這個數(shù)字是量詞,但不是指具體的次數(shù),我們可以理解成字母N)次,始終都沒有再次得到召見。

  關于蘇秦的所為,請大家不要覺得這是意志力,在我看來,這只是沒有辦法的選擇而已。一無所有的蘇秦,他除了厚著臉皮繼續(xù)上書,他還能干嘛。

  而蘇秦將會用他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有時候厚著臉皮也是沒用的。

  得不到秦惠文王的召見,蘇秦又沒有下一個落腳的地方,所以他只能賴在咸陽。久而久之,就連身上穿的衣服都磨破了,出門時帶的錢也全部用光,這時的蘇秦,猶如一個乞丐,一個無人憐憫的乞丐。

  再在秦國待下去,真的就只能討飯了,沒辦法,蘇秦只能選擇離開,帶著不甘離開。

  沒多久,一個腿上纏著綁腿,腳上穿著草鞋,背上背著書箱,肩上挑這行李,神情憔悴,氣色暗黃,臉上帶著羞愧神色的男子來到了洛陽城郊雒陽。

  不用猜,這個男子就是蘇秦。

  從咸陽到洛陽,沒人知道蘇秦走了多久,沒人知道他經(jīng)過了多少風吹日曬。然而,當蘇秦再次回到家的時候,當他站在家門口的時候,他正在織布的妻子并沒有出門迎接他,他正在做飯的嫂子也沒有招呼他吃飯,就連他的老爸老媽都不跟他說話。

  面對此情此景,蘇秦除了一聲嘆息,別無他法。

  回到屋內,蘇秦再次攤開他的書,但家人對他的態(tài)度隨即涌現(xiàn)在腦海中,這讓他沒有辦法集中精神。在經(jīng)過一番思慮后,蘇秦再次做出了選擇。

  而這個選擇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沒過多久,蘇秦便再次離開了這個家,而這一次,他沒有再往西走,而來到了北邊的趙國。

  在洛陽和秦國,蘇秦怎么說也算和周顯王以及秦惠文王見了個面,吹了會牛。雖說最終沒有得到人家的賞識,但那只是因為自己跟人家不對路。但是在趙國,蘇秦可就連這運氣都沒有了,因為他連跟國君見面的機會都沒有。

  此時趙國的國君是趙肅侯,而他的弟弟奉陽君則是趙國的國相。蘇秦來到趙國后,首先見到的是便這位奉陽君。

  如果說秦惠文王拒絕蘇秦只是以不喜歡說客為理由,那么奉陽君就是真的實實在在不喜歡說客了。見到蘇秦后,他沒有給蘇秦任何發(fā)揮的機會,直接就給他下了逐客令。

  一次比一次慘,但蘇秦依然不放棄,既然在趙國看不到希望,那不如繼續(xù)北上,前往更北的燕國。

  燕國自從在齊桓公尊王攘夷的時候出場過一次,之后就一直銷聲匿跡,現(xiàn)在,他終于迎來露面的機會。

  話說,燕國的存在是挺神奇的。中原諸侯大搞爭霸的時候,他默不作聲。中原諸侯大搞殺伐兼并的時候,他默不作聲。中原諸侯內亂頻發(fā),長幼相爭的時候,他還是默不作聲。當中原諸侯紛紛變法求強的時候,他依舊默不作聲。在這些年中,燕國保持了難得的獨立性和延續(xù)性,但是,隨著蘇秦的到來,一切都變了。

  蘇秦來到燕國的時候,燕國的國君是燕文公。作為一個與世無爭的諸侯,燕文公對蘇秦并不是很感興趣。

  所以,他并沒有召見蘇秦。

  但是,關于燕國和燕文公的狀況,蘇秦是猶如以往一樣做足了功課的。初來燕國沒有得到召見,蘇秦并沒有像在趙國一樣隨后就走掉了,而是在燕國耐性的等待了起來。

  就這樣,蘇秦等了一年。

  蘇秦這一年在燕國是怎么生存的,打點零工還是擺點地攤,又或者是上山砍柴燒炭賣,還是到客店端盤子洗碗(也不知道那時候的客店招不招人端盤子洗碗),沒人知道。但我知道,以蘇秦的家庭,肯定是不可能帶了夠用一年的錢來到的。所以,除了以上幾個謀生的職業(yè)外,估計做的也是跟這差不多的謀生。

  蘇秦怎么活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年之后燕文公果然召見了這個來自王都的男人(當然,蘇秦用什么辦法讓燕文公召見他,我們也不知道)。

  見到燕文公后,蘇秦便開始了跟秦惠文王一樣的對話,只是,這次的對象是燕文公。

  “燕國,東臨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疆域縱橫兩千多里,作戰(zhàn)之士數(shù)十萬之眾,戰(zhàn)車六百余輛,戰(zhàn)馬六千余匹,儲備的糧草足夠好幾年之用。再加上燕南的碣石、雁門等肥沃土地,燕北的紅棗和板栗等收益,全國即使停止耕作,光是這紅棗和板栗的受益也足夠富裕的了,這就是所謂的天然府庫啊?!?p>  分析完了燕國的地理位置和國力強弱后,蘇秦又開始分析燕國所處的國際形勢。

  “數(shù)百年來,燕國能夠安居樂業(yè),不受戰(zhàn)火侵蝕,看不到軍隊覆滅、將領被殺的慘痛情景。大王知道原因嗎?”

  燕文公當然不知道,所以他什么話也不說。

  “燕國不被中原諸侯侵犯的原因,是因為以前有晉國現(xiàn)在有趙國擋在燕國的南面。秦國與趙國之間發(fā)動國五次戰(zhàn)爭,秦國勝了兩次而趙國勝了三次,兩國相互殘殺,彼此削弱。而燕國憑借著地理的優(yōu)勢在后邊牽制他們,這就是燕國不受敵人侵犯的原因。況且,就算秦國要攻打燕國,也要穿越云中和九原以及代郡和上谷等地,這些地橫跨數(shù)千里,即使秦國冒險攻克了燕國的城池,他也考慮有沒有法守住它。但是,如果趙國要攻打燕國的話,只要發(fā)出號令,不到十天,幾十萬大軍就會挺進到東桓駐扎了。到時候再渡過滹沱和易水,用不了四五天的時間,就到了燕國的都城。所以說秦國攻打燕國,是在千里以外打仗。而趙國攻打燕國,是在百里以內作戰(zhàn)。如果燕國不憂慮百里以內的禍患而重視千里以外的敵人,那就再也沒有比這更錯誤的策略了。因此,我希望大王與趙國合縱聯(lián)盟,把各國聯(lián)成一體,那么燕國就一定不會有所憂慮了?!?p>  燕國不是秦國,它沒有經(jīng)歷過君權旁落的痛苦(起碼沒有記載),燕文公也不是秦惠文王,所以他也沒有在哪聽過這種經(jīng)天緯地、合縱連橫的說辭。因此,蘇秦忽悠套路一打下來,燕文公徹底給他整懵了。

  原來,還可以這么玩的啊。

  燕文公表示很高興,雖然他沒什么見識,但常識還是有的。于是,就在蘇秦說完后,燕文公說到:“先生您說的當然不錯,但是燕國弱小,西邊緊靠趙國,南邊又接近齊國。并且,趙國和齊國可都是強國啊,他們能跟燕國結盟嗎,我有點擔心。但是,如果先生您可以用合縱聯(lián)盟的辦法使燕國安然無事,我愿傾國相從?!?p>  踏遍了小半個天下,蘇秦終于找到了他的明君(聽他忽悠的人)。

  既然燕文公心有所動,蘇秦當然欣然允諾,隨即表示愿意替燕國出使趙國,促進聯(lián)盟。

  燕文公也是相當夠意思的,知道蘇秦沒錢,隨即便給了他大量的車馬金帛。并且,除了錢財外,燕文公還給了蘇秦一樣東西---燕國的相印。

  既然是出使趙國,一個平民的身份總是不好的,燕文公還是很懂人情世故的。

  隨即,曾經(jīng)的平民,現(xiàn)在的燕國相邦,在護衛(wèi)的簇擁下走上了曾經(jīng)拒絕自己的趙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