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高效溝通
早上出發(fā)前,“睡神”書陽居然和我一起起了個大早,他上班近,本來可以七點再起床,他說以后會一直在這個時候起來,幫我去買早餐,為我節(jié)約時間,好早點出發(fā),免得時間太趕我內心焦急。
我突然覺得很感動,因為,夫妻之間能互相體諒是最大的福分。
上午一直在寫材料,而且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將昨天下午在家里列好的提綱發(fā)給了譚總,得到她的肯定后,我才進行下一步的撰寫工作。
這是我在天捷學到的高效工作方法。
記得當時有一位從政府部門調過來的領導,他給我們上的第一堂課就是如何高效工作。
比如,領導給小A安排了某項工作,小A接到任務后,最先做的應該是將任務細化,列出清單,包括事項、責任人和完成時間等,當然,這只是小A自己的理解,他(她)接下來應該做的并不是馬上按照清單去實施,而是應該先將清單交給領導審核,因為你有沒有領會領導的意圖,這個最重要,很多人在接到任務后,會選擇埋頭苦干,誰知道將結果交給領導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完全偏離了方向。所以,請領導審核任務清單這一步十分重要,它關系到目標的問題,如果目標錯了,一切的努力都是白費。這時候,領導會根據(jù)你列的清單進行修改,只要按照修改后的清單去執(zhí)行,工作方向就有了保證。下一步,你可以按部就班地進行相關工作,如果中途遇到什么難題,自己無法解決,一定要向領導匯報,說明請求領導協(xié)調的事項,這樣才能保證任務準時完成。最后一步非常重要,就是必須在領導要求的時間節(jié)點前向領導匯報最終的結果,是否已經(jīng)完成,如果未完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樣才能讓領導心里有數(shù),你自己也才能應對自如。
領導說,在職場上,最忌諱的就是埋頭苦干,不問結果,不管方法,也不管進度,不隨時與領導交流溝通,讓領導對整個任務進度沒有概念,如果你什么都不說,領導一定會認為,你沒有任何問題,肯定能在時間節(jié)點前完成相關工作,如果你果真完成得漂亮還好,倘若你最后未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中間又缺乏溝通,那么,你的工作能力就這樣在領導心中大打折扣了。
后來跟領導熟悉了以后,我還問他,如果這個領導不喜歡下屬時不時地去問他(她),怎么辦呢?
領導說,不會有這樣的領導,因為領導安排工作都是為了完成它,只要是跟任務相關的,領導都會體諒的,除非下屬什么都不做只等領導來指揮,領導不會討厭努力完成工作的下屬,只會討厭抱怨和等待的下屬。
這就打消了我所有的顧慮,也才真正明白領導力和執(zhí)行力二者之間的關系。
這一課告訴我,哪怕領導討厭我,也要去溝通相關工作的目標和完成細節(jié),因為沒有什么事比完成一項工作更重要。
昨天晚上和書陽去菜市場買菜,他突然說起眼前所做的項目的不確定性,總有種預感,這個項目有可能最終擱淺,因為該項目技術門檻高,固定資產(chǎn)投資大,萬一融資情況不樂觀,就無法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化。我說,如果到時候真的項目不做了,我們就回鄉(xiāng)下去,有房子和門面,我們就隨便做點什么生意,老家五天趕集一次,謀生應該是沒有什么問題的,加上有田可種,還可以自給自足一部分,生計問題肯定是能解決的。
書陽說真是好想法,那你想好做什么生意了嗎?
我說,冬天賣機制碳,春天賣種子,夏天和秋天還沒有想法,到時候再看吧。
他表示很向往這種生活,如果有一天真的能實現(xiàn)也是非常好的,看他一副神往的樣子,我問他,你是不是已經(jīng)過膩了現(xiàn)在的生活?
他說,那也不至于,不是有句話說嗎,故鄉(xiāng)容不下肉身,他鄉(xiāng)容不下靈魂,我們這樣的人就是這樣的割裂,從小生活在農(nóng)村,習慣了農(nóng)村的生活方式和人際交往模式,后來,同齡的伙伴們尋找各自的出路,有的讀書,有的打工,有的留在家鄉(xiāng)務農(nóng)或者做生意,我就是屬于那種靠讀書找出路的人。我們這一類人,不管在哪里,都會有“在而不屬”的感覺。我們在城市里上大學、就業(yè)、成家,看似融入了,但本質上還是個鄉(xiāng)下人,根深蒂固的理財觀念和生活習慣永遠都無法改變。比如,現(xiàn)代城市人所信奉的生活方式是提前消費,但是我永遠都沒辦法認同這樣的消費觀念,我還保留著鄉(xiāng)下人的思維方式,總覺得有多少錢就辦多大的事,我這輩子唯一提前消費的事情就是在江城買房子,那是因為當時實在是沒有辦法一手付現(xiàn)。另外還有很多方面,我表面上跟城里人無異,但是骨子里的鄉(xiāng)下人特質怎么也抹不掉,所以在城市里,哪怕落了戶籍,也沒有辦法百分百覺得自己屬于那里。那么農(nóng)村呢?當我過年回到鄉(xiāng)下,發(fā)現(xiàn)自己完全融入不了家鄉(xiāng)的生活,不僅僅是和年長一輩有代溝的人,連同齡人都難以融入了,因為大家關心的話題是那么不同,再也找不到那種熟悉感和認同感。還有父母和其他親戚,大家的交流總是不在一個頻道,一切只是靠血緣在維持著,那種疏離和陌生似乎又不僅僅是空間距離的原因。所以說,我們這些從農(nóng)村來進了城的人,無論在哪里,都是無根的漂萍,這種無所歸依的感覺常常在困擾我,幸好,我還成了家,有個可以依靠和說話的地方,要不然,真的天下之大難有真正的容身之地了。
我一直以為書陽在心思細膩方面是不及我的,但現(xiàn)在看來,他所思考的遠遠超過了我的想象。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能夠成為夫妻的原因,最本質的是,我們都是那種心思敏感的人,只是我稍微情緒化一點,他比較能理性對待,我對抗現(xiàn)實和孤獨的方式是閱讀、寫作和傾訴,而他除了傾訴以外,還有非常理性的思考。我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我一直以為他作為一個理科生,心思比較單純,加上他所從事的研發(fā)工作,嚴肅而嚴謹,不太會去關注這種社會科學方面的東西,但事實是,我錯了,我不該以學科來劃分一個人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每個人都是立體的,不能簡單分類。也許從今以后,我也可以把最情緒化、最微妙的想法說給他聽,他是懂的,而且說不定比我更懂。
他也有他的憂愁,而且由于業(yè)務出色,他的憂愁從來都不和工作有關,全是關于生活的,我們是完全可以探討的。
昨晚上一夜無夢,休息得特別好,所以中午我就完成了今天的寫作,可以不用帶筆記本回家了,家,的確是讓人放松和想念的地方,雖然工作上有諸多的不如意,但是只要想到有家可回就是滿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