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圣教把反元做為頭等大事,兄弟們拋頭顱灑熱血,為的就是把蒙古人驅(qū)趕出中原大地!
可是中原六大派呢?
他們自詡正道俠士,稱為我們?yōu)槟Ы?,整天對我們喊打喊?
我們明教的兄弟,哪一個不是鐵骨錚錚的好男兒?結(jié)果倒是好,好些兄弟沒有死在蒙古人的彎刀下,反而是死在了那些大俠手中?!?p> 常遇春有些醉了,說著笑了起來,搖晃著頭腦,笑得很諷刺。
李長風目光閃爍,明教是最大的反元力量,教眾幾乎都是反元義士。比如明教五散人中的彭瑩玉,此人一心抗元,麾下就有一只不弱的兵馬。
還有鳳陽分壇壇主朱元璋,此人雖然依托于明教,麾下卻有一只聽命于自己的軍隊。
周子旺也是,常遇春現(xiàn)在還是周子旺的手下,周子旺這位明教的壇主剛死沒多久,常遇春現(xiàn)在就是要把周子旺的獨子送往光明頂總壇安置。
江湖各大門派也在反元,尤其是巨鯨幫,丐幫等幫派。
比如峨眉派,昆侖派,華山派,崆峒派,少林寺,他們只是嘴上叫著反元,實際卻沒有行動。
特別是滅絕師太,她口口聲聲喊著反元,但她所做的事全都是找明教的麻煩,除了削弱反元力量,維護蒙古人的統(tǒng)治之外,對天下漢人沒有絲毫益處。
明教被稱為魔教,無外乎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明教這個組織太過神秘,是外來宗教,中原本土勢力向來排外。
明教于唐朝武則天延載元年從波斯傳入中土,剛開始叫做摩尼教,本土化后,改名為明教。
明教的教義是懲惡揚善,度化世人。如果皇帝昏庸,官員腐敗,民不聊生,明教中人就會起義造反。
一般的江湖門派目標都是稱霸江湖,對朝廷的態(tài)度是井水不犯河水。而明教想的卻是建立一個人人吃得飽,穿得暖的大同社會,所以歷朝歷代以來,明教屢次受到朝廷鎮(zhèn)壓。
一開始,是朝廷把明教稱為魔教。因為明教是起義反抗朝廷的,所以組織難免嚴謹了一些,明教弟子也很少與江湖其余門派的弟子打交道。久而久之,明教被坐實了魔教這個稱呼。
明教有過一個非常出名的教主,叫方臘。
北宋時期,明教教主方臘率領(lǐng)教眾在浙東起事,一時間大有席卷天下的勢頭。最終起義被鎮(zhèn)壓,教主方臘殉難身死,明教總壇也從浙東之地搬遷到了今天昆侖山的光明頂上。
明教被稱為魔教的第二個原因,那就是人員太多,魚龍混雜。
明教弟子,以反元為己任,但其中也不乏敗類。別的不說,先說明教高層,四大護教法王之一的青翼蝠王韋一笑,韋一笑吸食人血,弄得人心惶惶,不是妖魔是什么?雖然他吸血是有原因的,但也不該吸別人的血,感情你的命值錢,別人的命就不值錢了?
韋一笑還算好的,他只在寒毒發(fā)作時吸血。金毛獅王謝遜就更加惡劣了,他在江湖上掀起了腥風血雨,害得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雖然他的所作所為是為了引出成昆,但是為了引出成昆就造下無邊殺戮,這不是妖魔是什么?
五大派上武當逼死張翠山夫婦,要逼問謝遜的下落,主要原因固然是屠龍刀在謝遜手中。但是謝遜那遍布天下的仇家,難道他們不是想找遜謝報仇嗎?
謝遜搶了崆峒派的鎮(zhèn)派秘笈七傷拳,難道崆峒派不該找謝遜討一個說法嗎?
謝遜殺了少林寺空見神僧,若干和尚,少林寺不該討一個公道嗎?
也就是張無忌那狒狒披著一層主角光環(huán),才能化解金毛獅王謝遜與江湖各大派之間的仇怨。
所以,那些名門大派固然虛偽,但明教本身也有不對的地方,才被稱為魔教,引得江湖人士攻伐。
李長風目光閃爍,思緒紛飛,如果明教掌握在他手中,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教中的害群之馬清除了,然后再統(tǒng)合武林。
李長風在想什么常遇春不知道,他還在絮絮叨叨,說著江湖各大門派多么虛偽,多么可惡。
最后,酒壇子一摔,常遇春沉沉睡了過去。
李長風瞇著眼睛,常遇春這酒量有些差了,不過兩壇酒,也就五斤差不多,度數(shù)也不高。換算下來,差不多五六瓶啤酒,這就倒了?
不過他到了有了一個想法,常遇春不是要護送少主卻光明頂總壇嗎?
如果沒有記錯,在護送周子旺的兒子去光明頂?shù)耐局?,常遇春他們遭到了朝廷的追殺,連周子旺唯一的獨子都喪生了。最后還是遇到了張三豐和張無忌,被張三豐救了下來。
那么自己是不是可以先加入明教,掛在常遇春他們襄陽分壇名下?
等到常遇春他們被追殺的時候,自己出面救下常遇春和周子旺的獨子,那個時候,代替周子旺成為明教襄陽分壇壇主豈不是順理成章?
不光是這樣,到時候還能在張三豐那位大宗師面前留下一個好印象。張無忌不是中了玄冥神掌嗎,自己有峨眉九陽功,把峨眉九陽功送給張三豐換得張三豐指點是沒問題的吧?
把這些考慮清楚了,李長風才睡了過去。
第二天一早,李長風向常遇春提出了要加入明教。
常遇春是明教襄陽分壇的副壇主,經(jīng)過昨晚秉燭夜談,他對李長風的好感幾乎加滿了,引以為知己,是志同道合的義士。
沒有絲毫猶豫,常遇春一拍大腿,李長風就加入了明教,成為襄陽分壇旗下的一名首領(lǐng)。
常遇春給了李長風明教分壇首領(lǐng)的信物,聯(lián)絡(luò)暗號等等都給李長風說了一遍。
因為常遇春要護送周子旺的獨子前往光明頂總壇安置,所以交代了各種事宜之后,他帶著十多個人就出發(fā)了。
送常遇春出了城門,李長風才收回目光,眼中亮起了精光。
周子旺這位襄陽分壇的壇主死了,常遇春這位副壇主護送少主走了,那么襄陽分壇中,現(xiàn)在是他李長風的職位最大了。
壇主,副壇主,五位首領(lǐng),這是明教襄陽分壇的職位分布。
常遇春讓李長風做了首領(lǐng),那他李長風就能調(diào)動襄陽分壇內(nèi)的教眾四百來人。
本來襄陽分壇是有兩個副壇主,五個首領(lǐng)的。結(jié)果前些時候,周子旺帶著他們劫殺朝廷的漕運,周子旺自身陷進去了不說,副壇主死了一個,首領(lǐng)死了三個。
常遇春還帶走了僅剩的兩個首領(lǐng)中的一個,護送少主去光明頂。也就是說,現(xiàn)在襄陽城內(nèi),只有一個首領(lǐng)了。
搞定了那個首領(lǐng),他李長風就掌控了襄陽分壇的力量。
眼神莫名,李長風把王仁叫到了身前。時間不多了,按照常遇春他們的行程,兩天后就會到達漢水。
在漢水,常遇春會連累周芷若變成孤兒,也會遇到張三豐和張無忌。那個時候,就是自己在張三豐面前刷一波好感的時候,也是自己成為襄陽分壇壇主的時候!
讓王仁帶著兩個刀衛(wèi)去跟蹤常遇春等人,沿途留下記號,方便自己追上去。
王仁走了,李長風站起來身來,看向了遠處,接下來,該去搞定另外一個首領(lǐng),把襄陽分壇的力量掌握在自己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