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七日,李顯率領文武百官前往上陽宮問候起居,并為阿娘上尊號為則天大圣皇帝。
王公已下官員幾乎都歡欣跳躍稱慶,只有太仆卿姚元崇獨自傷心難過,嗚咽流涕。
張柬之、桓彥范對姚元崇說:“眾人都歡欣鼓舞,今天不是啼泣悲傷的日子,恐怕公的災禍會從此開始啊!”
姚元崇答:“我事奉則天多年,突然辭別,情發(fā)于衷,悲傷之情如滔滔江水,奔騰不絕,不可遏制!前些天參與密謀,是臣子的常道,豈敢言功?今天辭別舊主,悲傷哭泣,也是臣子告別的禮節(jié)!如果因此獲罪,我心甘情愿,絕不后悔!”
武三思和李旦都點頭贊許,張柬之等卻不高興,二月五日,外調姚元崇為亳州刺史,直到李旦即位才重回長安執(zhí)政。
武曌退居上陽宮后,病情時好時壞,有時發(fā)點脾氣,也不再梳妝打扮、涂脂抹粉了!
外面發(fā)生了什么,沒有人給她通報,她也不知道了。開始只有兒子李顯每十日來看望她一次,后來兒媳韋香兒、侄兒武三思也經常來看望她。
有次李顯前來問候起居,得知阿娘病了,倒臥在床,李顯命文武百官在外殿等候,自己進入內室看望。
宮女扶起衰弱的武曌,喂她喝湯藥,李顯看到阿娘面容衰老憔悴,皮膚松馳,還有老人斑,與以前精神抖擻的印象完全不同,有天壤之別,不禁大驚失色。
李顯把宮女們都召來,怒目而視,責問她們是不是沒有盡心盡力服侍則天大圣皇帝?宮女們下跪喊冤。
武曌抬手示意她們都起來,流淚說:“不關她們事,朕能活到這個年紀,已經是上帝開恩了!哎,朕自房陵迎你回來,本來就是把天下傳授給你。然而五賊貪功,稱兵宮禁,使朕受到了驚嚇!顯兒也須小心提防啊!”
李顯想到自己也被綁架參加了兵諫,果然驚嚇到了圣人,悲泣不已,伏地拜謝說:“臣顯不孝,驚擾圣駕,罪該萬死!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退下后,李顯提高了上陽宮宮女們的待遇,要求她們繼續(xù)竭盡全力為阿娘服務,不得有一絲疏忽和大意。
韋后和武三思來看望武曌,武曌介紹了自己從政的一些經驗,大談李武一家親,回憶起圣歷二年七月,李武兩家代表在通天宮一起向天地神祇發(fā)誓的情景,說:“你們千萬不要違背自己的誓言啊!有丹書鐵券為證的,即使朕能原諒你們,天地神祇會原諒你們嗎?”
韋后和武三思恭敬侍側,把武曌的話都記下來,傳達給李顯。李顯又恢復二圣臨朝的傳統(tǒng),重用武三思,疏遠張柬之、崔玄暐等功臣。只要武三思三天不來宮中,李顯便帶著韋后登門拜訪。
李顯還重用以忠直聞名的魏元忠為宰相,以牽制張柬之。魏元忠自端州高要縣回東都后,不再強諫了,而是隨波逐流,與時俯仰。
李顯統(tǒng)治天下三個月后,中外失望。有識之士對比武曌和李顯的執(zhí)政風格和統(tǒng)治理念后,都推崇武曌而貶低李顯。
酸棗尉袁楚客是其中的代表,他致書魏元忠,指出李顯治國理政十大失誤,請求魏元忠及時糾正,但魏元忠僅愧謝而已,并沒有實際行動。
十大失誤主要是:
1、不早建太子,選擇師傅輔導;
2、公主開府置僚屬;
3、崇尚身穿緇衣的和尚,游走權門,借勢納賄,如胡僧慧范,李顯還幾次到他的舍弟微服私訪,不問蒼生問鬼神;
4、戲子俳優(yōu)也賞賜官品俸祿;
5、有司選進賢才,都以勢力大小或進獻珍貨多少來衡量;
6、寵信宦官,新進宦官一千人,將來必然成為禍亂;
7、對王公貴戚的賞賜無度,競相奢侈浪費、鋪張顯擺;
8、廣置員外官,傷財害民;
9、旁門左道的術士熒惑主聽,盜竊祿位;
10、先朝宮女竟然能夠在宮外購宅居住,還出入不禁,交通請謁。
與有識之士后知后覺不同的是,武曌早就知道兒子李顯并非握圖御宇之材,所以遲遲不肯讓位,是情有可原的。
張柬之后來發(fā)現自己殫精竭慮扶上寶座的人主是個庸才,也是后悔莫及,在連遭貶斥后,憂憤而終。
對皇帝的評價,應該輕禮教而重治國,輕小節(jié)而重大節(jié)。因為皇帝擁有天下一切資源,包括男女資源。
武曌在治國安邦方面幾乎達到了完美之境,她成功平定了揚州之亂、博豫之亂和營州之亂,既能發(fā)動告密運動,又能平息告密運動,既能運用酷吏,又能拋棄酷吏,運天下于掌,牢牢把握了大船的方向,在大節(jié)方面守得非常好!
所以她突破禮教的行為和她的貢獻相比,真的不算個事!沒必要對她打棍子、扣帽子、揪辮子!
反觀李顯,他才接過武曌的權力接力棒三個月,就出現了治國理政方面的十大失誤。對比之下,人們不禁深深地懷念武曌起來!
從重要崗位上退下來以后,武曌可以仔細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思考自己的身后事了。武曌時斷時續(xù)地慢慢回憶著:
我的一生啊,就是勵志的一生,皇帝不愛我,我就培養(yǎng)皇帝來愛我;兒子不爭氣,我就趕走兒子自己當皇帝!
第一次進入皇宮,當李世民的才人十二年,一直沒有得到提拔和獎賞,不過是磨煉性情、熟悉宮廷事務和宮人而已。最大的收獲,是在宮壺之內把自己鍛煉成一顆閃耀的珍珠,得到晉王的青睞和喜愛。
高陽公主竟然敢發(fā)出感慨,男人可以妻妾成群,女人為什么不能夠擁有自己的男朋友?然后付諸實踐,結果以失敗告終。
說句心理話,我是非常贊同高陽公主的反禮教思想的,封建衛(wèi)道士設計的禮教對女人極度不公平!她失敗的原因是因為沒有掌握權力,沒有權力就沒有話語權,如果女人掌握權力,誰又能把她怎么樣呢?
然后到感業(yè)寺出家為尼,學習佛經,參悟佛理,獲得正知正覺,做到覺行圓滿!幸虧入寺前靈光一閃,留下一首《如意娘》詩,牽引九郎前來相見,這才有覆水重收、破鏡重圓的奇遇,第二次進入皇宮。
再次進入皇宮后,我與九郎夫唱婦隨、如魚得水、如膠似漆,說不盡的恩愛,道不完的纏綿,升賞不斷,追贈無數,愛的結晶也接連出世,和才人時期相比真是天差地別呀!
我和王、蕭、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本來無冤無仇,但她們妨礙和傷害了我和九郎之間的愛情,所以必須除掉!不管風云如何變幻,九郎始終和我站在一起,我感到特別幸福、特別幸運!
他就象是太上老君座下的青牛童子,我就象是阿彌陀佛肩上的鸚鵡,一起降生梵宮,是天生的一對!所以惺惺相惜,即使離別也剪不斷、理還亂。
我要和他永遠在一起,我要歸葬乾陵,他守護我?guī)资?,我要守護他幾千年,我要守護乾陵幾千年!
什么才人、昭儀、皇后、天后、皇太后、圣母神皇、圣神皇帝,現在一切歸零,都是虛空!
我現在看破一切,放下一切,原諒我的所有的仇人,你們難道還不能原諒我嗎?
武曌慢慢地展開了乾陵地形圖,整個乾陵的規(guī)劃布局一覽無余。
乾陵依山為陵,是九郎的陵墓,也是自己選定的萬年壽域,坐落在乾縣西北的梁山上。梁山有三峰,北峰居中最高,海拔1048米,地宮就在其內,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上面各有土闕,遠看像乃頭,俗稱“乃頭山”。
整個地勢好象一個仰臥在大地上的人體,前來觀風望水的各地堪輿家們都認為梁山大有利于女主。陵園仿長安城格局營建,氣勢雄偉,規(guī)模宏大,建筑富麗堂皇,堪稱“歷代諸皇陵之冠”。
走過乃頭山,踏上司馬道,兩旁有華表、翼馬、駝鳥、石馬、翁仲,盡頭有兩個高大的亭子,西亭內是述圣記碑,東亭內是無字碑。
亭后是闕樓,闕樓后面是六十一蕃臣像,西側三十二尊,東側二十九尊。
有龜茲大首領那利自阿力、疏勒王裴夷健密施、于闐王尉遲璥、朱俱半國王斯阤勒、播仙城主何伏帝延、康國王泥涅師師、石國王子石忽那、吐火羅王子特勤羯達健、吐蕃大酋長贊婆、右驍衛(wèi)大將軍兼波斯都督波斯王卑路斯等,彰顯了大唐和武周四夷賓服、萬國來朝的宏偉氣象!
蕃臣像后面有兩個大獅子,再后面就是朱雀門了。
登上梁山之巔,遠看層巒疊嶂,近觀古柏參天,泔河、漠水環(huán)繞其下,南有太白山,北有五峰山,東有九嵕山,西有翠屏山,胸懷丘壑,氣吞五岳。
武曌滿意地緩緩收起了圖卷,在宮女的攙扶下走到床榻前躺下休息。
轉眼到了大雪節(jié)氣,洛陽下起了小雪,洛水和伊水緩緩流動,凝碧池波平如鏡,雪花片片紛飛,飄落到水面上消逝得無影無蹤。
一天晚上,無量光佛大慈光又照射到衰老的武曌身上,武曌忽然睜開眼睛,看到遠方阿彌陀佛在向她招手,她的三魂七魄漸漸從身體脫出,飄然飛向虛空。
三魂七魄飛到光音天上,卻發(fā)現沒有慈舟,無法回到西方極樂世界。正在焦急時,阿彌陀佛空谷傳音,命她守護乾陵兩千年,兩千年后再接她回去!
梵宮兩千年對于極樂天來說不過兩天而已,三魂七魄高興地滿天飛舞。
三魂七魄重回體內,武曌突然醒來,命值班宮女和宦官趕快出宮宣召兒子、兒媳和侄兒入宮見駕,自己回光返照,將要宣布遺制。
李顯、韋后和武三思急忙起床,趕到上陽宮仙居殿,武曌躺在床上用微弱的聲音喃喃說道:“朕即將登天大行,現宣遺制,記下!”武三思提筆待記。
武曌一字一頓,說:“祔廟,歸葬乾陵,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王、蕭二族及褚遂良、韓瑗、柳奭子孫親屬都赦免,賜魏元忠實封百戶!”武三思認真地寫著每一個字。
李顯握住阿娘的手,嗚咽流淚,武曌動了一動,又昏睡過去,漸漸停止了呼吸!這一天是十一月二十六日,離冬至僅兩天。
侍中兼檢校兵部尚書魏元忠捧著武曌的遺制激動哽咽,流下了熱淚。
李顯十分悲哀,居喪近一個月不出,軍國大政,委托魏元忠處理,直到十二月二十一日,才到同明殿接見群臣。
戶部稟奏:今年天下戶口六百一十五萬戶,人口三千七百一十四萬有余。
這個數字跟今天的十三億多人口比起來不值一提,但跟太宗朝的二百八十萬戶比起來可是翻了一倍多呀!
神龍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李顯親自護送阿娘的靈駕梓棺回長安,命國子司業(yè)崔融撰寫《則天大圣皇后哀冊文》。
又命魏元忠、武三思、徐彥伯、韋承慶、崔融、岑羲等撰寫《則天皇后實錄》二十卷。
崔融稱贊武曌“惟圣慈之可法,播徽音于后嗣”,為報答武曌的知遇之恩,苦思冥想、殫精竭慮寫成哀冊文和實錄,不料用心過度,竟然絕筆而死。
李顯來到乾陵,視察了乾陵的外郭城、皇城和宮城,下令挖開埏道,開啟墓門,于五月十八日,葬則天大圣皇后靈柩于乾陵玄宮。
在朱雀門前面的闕樓前立七節(jié)碑,李顯已經寫好了《頌圣德》文,準備雕刻在碑上,讓頌圣德碑與述圣記碑交相輝映!刻碑之前先和朝臣們討論。
結果魏元忠、宋璟等大臣一致認為大唐皇帝不應該贊頌武周皇帝,大唐國不能夠歌頌武周國,于是《頌圣德》文只好廢棄不用,原本計劃好的《則天大圣皇后頌圣德》碑就變成了無字碑!這也是武曌生前所沒有想到的。
夕陽的光芒透過五彩祥云,照射在梁山上,和漫山遍野、姹紫嫣紅的花草相輝映,顯得分外絢麗!
李顯看到一縷青煙從梁山上升起,升到半空中化作一朵鳥形云彩,似乎象鸚鵡的形狀,情不自禁地拜揖道:“臣顯拜托彩云上仙照顧好父皇和母后的萬年壽域了!拜托、拜托了,臣顯不勝惶恐之至!”
那云彩飄浮在乾陵上空,晴天化為清風,吹拂渭水之濱,雨天化為烏云,籠罩陵園之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守衛(wèi)著皇陵之冠——乾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