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天的,有人拉著馬車,挨家挨戶地送糧、送錢!說出去,誰信???因為沒人相信,所以老張頭他們給人轟了出來,好在韓躍機靈,撕塊布將糧食和錢包好,直接給人扔家里去。
無論莊戶們信不信,那銅錢總歸不是假的?。∫粦?、兩戶……到第五戶的時候,前面四家人都跑了出來,向他們又是磕頭又是作揖,那可叫一個千恩萬謝啊。
如此一來,其他莊戶再無不相信了,呼啦啦的一起跑出來。
不管莊戶們怎么問,在沒有得到馮寶同意前,他們誰也沒說什么,只是說“奉主人命令行事。”
直到莊戶們發(fā)現(xiàn)家主許平陪同一名年輕人過來時,他們才意識到,或許要發(fā)生什么事情了。
許平做事倒也干脆,直接對所有莊戶道明實情:“自己能力微薄,無法給大家更好的生活,所以將莊子轉(zhuǎn)給馮寶校尉。”其它沒必要多說什么了。
馮寶啥也沒說,等食物和錢送完以后,和莊戶們打了一個招呼,便帶上所有人離開,與許平一道回“洛陽”。只有明日簽好文書,在官府完成備案,才算是名正言順。
當(dāng)晚,馮寶一行人沒有住在客館里,而是被黃守義死活給拉回家住了。
許家兄弟的宅子和黃守義家是連在一起的,“會節(jié)坊”東北角一塊,被他們?nèi)医o占了。
白天,黃守義聽說許平把城外的莊子給賣了,而且是賣給馮寶時,他是又驚又喜,驚的是馮寶太會掙錢了,短短一年不到,已經(jīng)有本事在“洛陽”購置土地了,喜的是,既然購置了土地,那一定是有長期打算,那憑著老交情,怎么也得分一杯羹吧。
馮寶哪知道黃守義的打算,他就感覺到,黃守義實在是太熱情了,單獨空出一個小跨院出來,并且告訴馮寶:“都是自己人,想住多久就住多久?!?p> 黃守義膝下有兩子一女,長子早已成家,住在他處,次子年方十六,在家中讀書,最小一女,剛滿十四,與隔壁許平家獨女同歲。
兩人年紀(jì)相同,又僅一墻之隔,是以為閨中密友。
晚上,黃氏女去探望許爰時,道:“家里來了好幾個陌生人,也不知道父親是怎么回事,對他們可謂極好,還把東跨院讓給了他們住?!?p> “那不是你長兄回家時住的地方嗎?”許爰很吃驚地問道。
“是??!下次兄長回來,不知道會不會生氣呢?”
“雅雯,可知家里來了什么人?值得汝父如此看重?”許爰問。
“聽二郎說,是父親在遼東認(rèn)識的校尉,去年家里那一筆大的進項,好像就和此人有關(guān)?!?p> “他姓什么?姓馮嗎?”
“對呀,是叫什么馮校尉。爰兒你認(rèn)識?”黃雅雯奇怪地問。
許爰道:“不認(rèn)識,但是聽過?!?p> “那個人啊,一看就不是好人,不束發(fā)髻、不戴冠,頭發(fā)就往后面一攏?!秉S雅雯邊說還用手示范形容了一下“馬尾巴發(fā)式”的樣子,然后道:“古里古怪的,倒是他身邊一人,那可是俊的緊?!?p> 許爰可不知道黃雅雯說的是韓躍,她誰也沒見過,只是隨口打趣道:“見到俏郎君動心啦!”
“你瞎說什么呀!”黃雅雯不好意思了,伸手就去撓許爰的癢癢……
一片“咯咯”笑聲里,兩女嬉鬧成一團!
第二天,天還沒有完全亮,馮寶還在睡夢中里,謝巖離開營地,坐上雷火親自趕的馬車,就往“長安”方向出發(fā)了。今日有朝會,也是皇帝召見的日子。
到達“皇城”前,時辰還早。由于雷火沒有奉召,所以他進不了,只能讓謝巖一個人在宦官帶領(lǐng)下走了進去。
經(jīng)過一系列驗看、搜檢等程序,謝巖最后被帶進了一處不大的偏殿。
等人是很痛苦的事情,更何況要等的人是皇帝,謝巖坐在一個錦墩上,一個人傻乎乎的干等著,雖然有水、有些吃食,可是他不敢喝啊,誰知道皇帝啥時候突然來了呢。
大概起的太早,加上干坐著實在無聊,不知不覺中,謝巖倦意上涌,迷迷糊糊里,竟似睡著了……
“校尉、校尉!”
謝巖隱約聽見有人叫自己,隨口一問:“有什么事嗎?”
“陛下傳謝巖校尉覲見。”一個尖細(xì)的嗓音突然大聲道。
謝巖瞬間被驚醒,猛然間想起自己是在皇宮里,連忙起身應(yīng)道:“臣,接旨。”
立刻有宦官走進來,帶領(lǐng)謝巖走出偏殿,前往不遠(yuǎn)處的“兩儀殿”。
進得殿中,謝巖大致看了一眼,中間高高在上,身穿明黃色龍袍的,自然是皇帝李治;自己右邊并排坐著三名年紀(jì)較大的紫袍官員,不用想也知道都是朝廷重臣,至于是誰?謝巖一個也不認(rèn)識。
“臣,‘左武衛(wèi)校尉’謝巖拜見陛下!”謝巖按照宦官之前的“教導(dǎo)”,以大禮參拜道。
“平身,免禮。”
謝巖頓了一下,好像沒聽到“賜座”,心里不禁腹誹:“太小氣了,連個座位也不給。”可是嘴上仍然道:“臣,謝恩?!闭f完才站起來,眼睛看著地上,頭也不敢抬,可以說,直到目前為止,他還不知道“唐高宗”李治究竟長什么樣子呢。
李治也好奇謝巖的樣子,故而說道:“把頭抬起來”
謝巖聞言,這才敢抬起頭,同時也看清楚了李治的相貌——年不過二十多,身形偏瘦,頜下幾縷短須,雙目有神,卻不威嚴(yán),總體和史書記載差不多,很儒雅的一個人。
在李治眼里,謝巖很年輕,沒有胡須,目光平和,既沒有武人的糾糾之氣,也沒有文人的所謂“風(fēng)骨”,站在那里,就如同一個很普通的官員,完全沒有“特別”的地方。
如果非要說有什么與旁人不同之處,那就是他的發(fā)式,簡單隨意地向后一攏,再往那兒一站,顯得極為淡然的樣子。
“謝巖,字警官,‘貞觀二十二年冬’,率領(lǐng)屬下五百軍卒,攻克‘安勝關(guān)’,‘營州都督’張儉以此站為契機,揮軍東進,令我大唐邊境向外延伸百五十里,此功不可謂不大也。”李治說到這里,停了一下,見謝巖一臉平靜,毫無變化,方才繼續(xù)道:“先帝曾下詔褒獎眾軍,卻唯獨少了汝與馮寶校尉,汝可知為何?”
謝巖道:“臣不知,臣亦不想知?!?p> “哦,何故?”李治有些奇怪地問。
謝巖道:“雷霆雨露,皆是天恩,臣做好自己本份即可。”
“雷霆雨露皆是天恩?”李治輕聲了一遍,不禁笑道:“如此說法,倒也不錯。”說著還掃了三位老臣一眼,見他們也是微微點首,頗為認(rèn)可。
“關(guān)于援助‘波斯’一事,你是如何想到的?”李治進入正題地問。
謝巖道:“波斯王子卑路斯進‘長安’時,與臣在官道偶遇相識,其說起‘大食人’入侵時,聲淚俱下,臣當(dāng)時并不以為意,事后想起先人曾有提及其國對于我中原王朝之意義,故而覺得,我大唐理應(yīng)相助,然‘波斯’太過遙遠(yuǎn),援助不可以損傷我大唐國力為代價,是以提出‘軍官援助團’一策,并以此上書陛下?!?p> 李治道:“朕看過奏疏,汝所提想法甚為新奇,朕想知道的是,此事于我大唐,有何利弊?”
謝巖道:“好處有三,其一,遏制或者延緩‘大食’占領(lǐng)‘波斯’,保持‘絲綢之路’暢通,可使大唐能夠繼續(xù)獲得利益;其二,只要‘大食’與‘波斯’之間的戰(zhàn)爭不分出勝負(fù),他日我大唐擊潰‘西突厥’,他們向西逃亡的可能性就會降低,最后多半會逃向更加苦寒的西北方,重新崛起的可能性也大為降低;其三,一旦大唐擊潰‘西突厥’,兵峰可直指‘波斯’一帶,不論‘波斯’自己能否抗擊,我大唐都可以坐等兩方戰(zhàn)事結(jié)果,若機會合適,可果斷出兵,一舉平定,開拓疆土數(shù)千里當(dāng)不再話下?!?p> 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和雄心勃勃的言論,令聽者無不心動!
殿里安靜了好一會兒,李治才開口,不過他卻是問向三位老臣:“三位愛卿,以為如何?”
“陛下”其中一位道:“臣以為,此人之言,夸大其詞、異想天開,以區(qū)區(qū)百人妄想動搖一國,簡直就是胡說八道!臣請陛下降旨,將此人查辦?!?p> 謝巖聽得嚇了一跳,心說:“這家伙誰啊?可夠狠啊。”
“韓卿家,奏疏可有看過?”李治沒有任何表情地問。
“想來他就是韓瑗!”謝巖猜出此人身份——應(yīng)該是接替褚遂良進入中樞的韓瑗。
韓瑗此刻道:“此人奏疏一派胡言亂語,臣無法讀完?!?p> “哦——”李治心里很不高興,面上到還能保持平靜,問另一人道:“舅舅如何看待?”
“臣以為,人數(shù)雖少,也是大唐子民,斷無道理讓他們陷入危難境地,為了穩(wěn)妥一些,還是再議更為合適?!遍L孫無忌不急不忙地說出自己的建議。
“英公呢?”李治最后一個問李績:“英公對此事如何看?”
自李治登基以來,李績幾乎每逢議政都沒有什么主張,除了附和還是附和,所以李治最后一個問他,沒指望聽到什么新鮮的話。
“老臣以為”李績忽然停了一下,然后才說:“若派遣軍中武官前往,自然如長孫太尉之言,陷我朝子民安危于不顧,殊為不智?!闭f道此處,他又停頓了一下,就在李治想要開口前,又道:“不過,若是自愿前往,那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p> 謝巖主意到,長孫無忌的眉頭微微動了一下,很顯然,李績的話,超出了他的預(yù)想。
“英公所言有理,自愿前往者,當(dāng)怪不得朝廷?!崩钪魏軡M意地點了一下頭道。
長孫無忌忽然說道:“陛下,老臣以為,自愿前往者固然是一片忠心,然忠心報國者歷來從不缺乏,故老臣以為,當(dāng)由兵部主持遴選事宜,以示朝廷公正?!?p> “好厲害的長孫無忌啊!”謝巖心說:“知道陛下有心派出‘軍官援助團’,明知阻止不了,就提出遴選人選,掌握住主動權(quán),人要都是他選出來的,最后還指不定會不會跑到半路就打道回府了呢?!?p> 李績也微微皺了一下眉,他也沒想到,長孫無忌反應(yīng)如此之快,立刻提出一個看起來合情合理的建議。
實際是,“兵部”在其管轄之下,遴選出來必定都是長孫無忌的人,如此一來,那所謂“援助”一說,可能就是個笑話,那些人會不會去“波斯”,都還很難說的事。
韓瑗同樣意識到長孫無忌意圖,馬上開口道:“臣以為,太尉提法極為穩(wěn)妥,當(dāng)可避免一些無用之人,打著‘自愿為國’的名義出去,以損害我大唐天威?!?p> “嗯!”李治點了點頭,韓瑗這句話說到他心里去了。
李治一直都有點擔(dān)心,那就是派出去的人如果沒有用,或者干脆半路跑了,那對大唐的聲譽來說,可就損失太大了,要是那樣,真還不如不派人了。
最后下決定前,李治還是想征詢一下李績的意見,因此問道:“英公覺得呢?”
李績很是為難,他知道李治一定已經(jīng)是同意了長孫無忌的建議,問自己也只是尊重而已,最關(guān)鍵是,長孫無忌提出的方法,非常難以反駁!
突然,謝巖一聲高呼:“陛下”,將所有人目光吸引過來,接著行禮道:“微臣有話要說,不知可否?”
“但說無妨!”李治很大度地說道。
謝巖道:“太尉提出遴選之法,的確為國而謀,甚是合理,只是微臣覺得,援助‘波斯’一事,事關(guān)軍、政以及對外聯(lián)系,光是一個‘兵部’恐難服眾,理當(dāng)有其他相關(guān)官員加入遴選才是。”
長孫無忌和韓瑗同時微微皺眉,他們兩個人都意識到了,謝巖提出的方法,最有可能被陛下采納,一旦如此,參與的人多了,再想要私下操作,那可就太難了!此時,他們面對的情況和剛剛李績面對的幾乎一樣,都是明知道有問題,可就偏偏無法反對。
“陛下,老臣以為,如此甚好。”李績算是旗幟鮮明地支持了。
李治等了片刻,見沒人再說話,當(dāng)即道:“那就著‘北平縣公’張行成擔(dān)任遴選主事,‘兵部’、‘鴻臚寺’各自派員協(xié)辦?!弊詈蠹恿艘痪洌骸爸T位愛卿,可還有異議否?”
“陛下圣明!”三大重臣同時言道。
謝巖說不說,都一樣,反正他是小角色,沒人注意。
可以說,援助“波斯”一事,基本不會再有什么變化了,剩下來也就是人選的問題,那自然和謝巖關(guān)系不大了。
等離開皇宮,遇見一直守在外面的雷火時,謝巖突然想起來——說好的“返京敘功”怎么就給忘了呢?自己剛剛怎么就忘了提出來呢?
謝巖痛心疾首地在心里大聲吶喊:“天哪——你怎么就把我給忘了??!”
真的是被人忘了嗎?其實還真不是。
李治記得謝巖的功勛,并且想好了封賞,可是當(dāng)他跟三大重臣提起時,卻被長孫無忌以“若能行援助‘波斯’一事,可兩功并賞”為理由給拖了下去。
李治卻是是一番好心,但是他忘了,有些事情,拖久了,可能真的就沒人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