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無極剛走到天關(guān)前,就聽不遠處有人道:“李兄也來了?!?p> 李無極扭頭看去,只見安知秋正從旁邊走來,當即打招呼道:“安兄?!?p> 李無極和安知秋都是從濟水縣通過道考,進入仙門的。按理說兩人既是同年,又是同鄉(xiāng),本當關(guān)系親密。但當日在飛舟上,安知秋為了巴結(jié)趙駒,而故意疏遠了李無極。后來安知秋雖然和趙駒分道揚鑣,又因見李無極輕松擊敗趙駒,而重新跟他修補關(guān)系。但畢竟裂痕已在,想要讓兩人的關(guān)系變得親密無間不可能。所以這三年,兩人的關(guān)系也只是比一般同門稍好而已。
不過,李無極平素本就少于同門交往,和眾人的關(guān)系都不親密,安知秋已是他在眾同門中最熟識的人了。
只見安知秋來到李無極跟前道:“李兄小比準備的如何了?”
李無極道:“能準備的都已經(jīng)準備了。接下去就看臨場發(fā)揮了?!?p> 安知秋笑道:“李兄早在三年前,就憑借一手劍法擊敗趙駒。當初李兄的身手,至今仍讓人印象深刻。如今三年過去,李兄劍法必定更加精進。想必這十大弟子中,必有李兄一位。”
李無極搖頭道:“那可難說。大家雖然之前都天天在一塊兒上課,可是卻從未互相交過手,彼此修為如何,也都不了解。這次小比,乃是大家第一次公開比試。結(jié)果如何,委實難料?!?p> 安知秋點點頭道:“李兄言之在理。不過,雖然大家平時都不露修為,但從日常表現(xiàn)中,也可判斷出各人大致情況。雖最終十大弟子都有誰還不能確定,但有幾人當在其列。”
“哦?”李無極不禁好奇道,“不知那幾位?”
安知秋道:“第一個便是汝南王世子公孫平。汝南王乃是當今天下最大的藩王之一,其封地內(nèi)有一座銀礦,每年可產(chǎn)銀五百萬兩。公孫平有著王府的支持,一應(yīng)修道外物都是不缺。其修為必然不弱,甚至還可能有一二件法器在手。若論本次小比中,最有可能奪得魁首的人,非他莫屬?!?p> “其次便是永寧公主公孫秀。永寧公主乃是當今皇上最寵愛的女兒,其有皇家內(nèi)庫支持,條件并不差于公孫平。若不是因為她年齡較小,又是女子,難免會被人輕視,恐怕會被公孫平更讓人看好?!?p> “然后便是華陽伯世子左明賢。雖然華陽伯的爵位在勛貴中不算頂尖,但他本人卻深受皇上器重,身兼兵部左侍郎,督軍府右都督等職,統(tǒng)有邊關(guān)二十萬大軍。因此,華陽伯算是當今勛貴中的領(lǐng)頭人物之一,除了少數(shù)幾個國公,就連大多數(shù)侯爵都不如他。左明賢身為華陽伯世子,所能得到的資源就算不如兩位皇家宗室,但比起一般人來也要多得多。再加上左明賢本人天資卓越,世所難即,所以十大弟子中當有他一位?!?p> “再然后是臨江郡荀玉了。荀玉雖然不是勛貴,但真論起家世來,大多數(shù)勛貴反而不如他。臨江荀氏詩書傳家,乃是臨江郡郡望,家中世世代代有人在朝中為官。荀玉祖父荀正便是當朝內(nèi)閣大學士。而且還有一兄長名喚荀堅,早在六年前,便已通過道考,入了仙羽門外門,并且在上一次小比中,成為了當屆弟子的十大弟子之一。荀玉既有家族支持,又有兄長照顧,其修行之路我等順暢許多。其在這次小比中的表現(xiàn),也頗讓人期待。”
“最后便是廉江秋瑾生了。秋瑾生和上述幾人皆不同,其出身寒門,并無顯赫家世。其入門之后,也一直頗為低調(diào),沒有什么過人之舉,本來不應(yīng)被人看好。但有傳言說,他在三個月前和一名入門九年的師兄起了爭執(zhí),最后在論道臺上將其擊敗。雖然這則傳言現(xiàn)在還沒有被證實真假,但俗話說無風不起浪,只怕是確有其事。若此事為真,那這秋瑾生就絕不容人小窺。”
“上述五人,便是本次小比最有可能進入十大弟子的幾個人了。本來原陽候世子趙駒,也當在這個名單之列。但他三年前在李兄手上一敗涂地后,便不再被人看好,因此沒有入列?!?p> 李無極平素少與人交往,對于眾多同門都不熟悉。此時聽著安知秋的介紹,才對同屆弟子中的風云人物有了些了解。
他若有所思的點頭道:“看來本屆弟子當中,杰出人物確實不少。這明面上就有五個,暗中還不知有多少厲害人物未曾顯露。此次小比確要小心應(yīng)對才是。”
此時,與李無極同屆的三百多名弟子,陸陸續(xù)續(xù)都已趕到了天關(guān)。
就在眾人疑惑小比何時開始時,忽聽一個洪亮的聲音從上空傳來道:“外門小比現(xiàn)在開始,眾弟子可上天關(guān),以試修為。”說罷,便再無聲息。
從聲音剛開始出現(xiàn),包括李無極在內(nèi)的眾人便開始四處張望,想要找到說話之人。但直到聲音平息,也不見一人出現(xiàn)。如此別開生面的小比方式,不禁讓眾人面面相覷,無所適從。
過了好一會兒,才有人道:“既然小比已經(jīng)開始了,那大家就出發(fā)吧?!?p> 立即就有另一人接口道:“既然如此,就請兄臺先請吧。”
開始說話那人登時不再開口。而眾弟子也無人動身。
卻是眾人第一次參加小比,不知其中深淺,都想讓別人先行動,自己先看看情況再說。
李無極在人群中等了一會兒,見四周無人行動,知大家都在等著別人先行動,便從人群中走出,向那天關(guān)高臺走去。
眾弟子正都猶豫不決,見李無極當先行動,都不禁大為詫異。當即就有人在人群中問道:“你現(xiàn)在就要闖天關(guān)?”
李無極回頭道:“小比不是已經(jīng)開始了嗎?此關(guān)檢驗的是個人修為,就算在繼續(xù)等下去,讓別人先行,自己的修為也不會改變。既然如此,又何須再等?”說罷,便舉步向天關(guān)臺階上邁去。
眾人聽完李無極之言,正暗中思索之時,又有一名二十左右的華服青年從人群中走出,道:“此言有理。就算繼續(xù)等下去,情況也不會改變。既然如此,又何須再等?”說罷,也舉步向天關(guān)高臺走去。
緊接著,包括安知秋在內(nèi)七八名弟子,也不分先后的從人群中走出,準備通行天關(guān)。
其余的三百多名弟子見此情景,也都不再等待,紛紛動身,邁步走向天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