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的消息立刻傳遍了大江南北,加上朝堂的消息,天下頓時嘩然。
在汝南的治所汝陰,自成皋會盟回來之后,曹操便整頓兵馬,同時聯(lián)系了一些分封出去的侯爵,準備組成同盟一起共進退。
而曹操在得到了益州的消息后,便將婁圭,毛玠,陳宮等人找來商議。
這婁圭是曹操的少時好友,素有交情,而且胸懷大志,常與人說
“男兒居世,會當?shù)脭?shù)萬兵千匹騎著后耳”
后來婁圭因藏匿亡命之徒,被當作死囚關押,后來越獄出來時,逮捕他的官吏急忙追趕,婁圭就換衣服,看起來像幫助逮捕他的人,迷惑官吏們不能察覺,才得以逃脫。
興平元年,婁圭在南陽招募了幾千士卒,投奔劉表,劉表讓其前往武關安置流民,然而流民中有一個叫王忠的人,確帶人反叛,收得婁圭部眾,投降了曹操,而婁圭也無臉再去見劉表,也投降了曹操。
于是曹操任命其為參軍,參與謀劃軍國大事,但不掌管士兵。
“主公,此事其實是漢中的延續(xù),燕王自拿下漢中后,便以漢中太守蘇固為益州刺史,由此可見在會盟之前,其就有了進入經(jīng)略益州之意,可讓我沒有想到的是,益州士族居然可以放棄自己的佃戶,田地,請燕王入蜀,確實讓人大吃一驚啊”
毛玠起來說道。
“孝先所言極是,那益州士族最是吝嗇,這次居然集體倒向燕王,還放棄了土地,人口去迎接燕王”
曹操說完,嘆了口氣。
“主公不必在意,此事其實在情理之中”
婁圭站起說道。
“哦,子伯有何高見”
曹操聽后,來了興趣。
“稟主公,燕王雖然推行鄉(xiāng)里制,并讓士族拿出土地,佃戶,看似在掘士族的根基,然而為何大面積的士族依然原因遵從燕王呢,因為這些士族在依附燕王后,所得到的更多,而益州士族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會為迎接燕王,而放棄自己的田地,佃戶,我估計不僅僅是益州士族,其他各州士族在成皋會盟后,都會做比選擇,原因很簡單,商業(yè)和海外所得巨大,每個人都想分一杯,難道主公不是也想要要分一點嗎”
婁圭說完,曹操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子伯果然大才啊,那這寧州又是為何”
“稟主公,寧州和北方的平州云州,東洋,南洋四州一樣,皆是燕王為了向前進一步發(fā)展所設的,云平二州是為北進大漠,解決鮮卑,高車等部,東四州是為了向東,前往東方大洲,而寧州和交州則擔負起南下南洲的重任,所以燕王設立寧州,不僅僅是要使南中歸治,更重要的是開發(fā)寧州,使其和交州一起成為燕王南進的前進基地,這便是燕王的本意”
婁圭說完,向曹操拜了拜。
曹操聽后,笑了笑。
“既如此,我等當如何處置”
“稟主公,我等現(xiàn)在應該積極準備,等五年之后,便立刻前往西洲開拓,一開始不必帶太多的人,幾千人足已,之后再慢慢移民即可,故現(xiàn)在應該以錢糧為主,然后訓練五千到一萬人的士卒,按燕王軍中的編制進行編組,如此才是我等應做之事”
婁圭說完,再拜曹操。
曹操看了看陳宮,見陳宮點了點頭。
“好,公臺,孝先便負責錢糧籌備,子孝,元讓負責訓練士卒,就把全軍編為一個師,一萬二千人吧,子孝為郎將,元讓,妙才,子廉為副官,另我的直屬部隊編為一個營,三千人,由子和統(tǒng)領,全軍合計一萬五千人,至于兵器盔甲,由子伯負責向燕王購買,給爾等五年時間,務必籌備完畢”
“諾”
眾人領命后,便退下了,而曹操看了一邊的世界地圖,眼冒金光。
同樣的事情,也發(fā)生在揚州治所壽春,袁紹也積極的安排著。
和曹操不同,袁紹直接將軍隊編為一個軍三個師,四萬五千人,袁紹自任都督,韓猛,蔣義渠,淳于瓊為師郎將,其余人分領眾軍,逢紀,許攸負責籌備軍械糧草,自己的三個兒子和一個侄兒也各領一營,在軍中效力。
同樣其他各諸侯王也都各便練了一個旅兩個營,六千人。
同時眾人也按劉陔的邀請,將自己的各級軍侯,都尉,校尉安排進了新設的洛陽武備學院學習。
這是劉陔專門成立的訓練外將的學院。
學院課程和劉陔自己的大漢軍事武備大學的課程一樣的。
所有士官,軍官都要在武備學院接受兩年的培訓,之后再去指揮眾軍。
讓這些武官接受培訓,也是燕王要求的,而眾人自然非常愿意。
自然劉陔現(xiàn)在無心前去考慮世人的看法,因為現(xiàn)在劉陔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長安。
對于未來大漢都城,劉陔也進行了深思熟慮,除去長安和洛陽外,包括后世的北京,南京,開封也都在劉陔的考慮范圍。
后世的南京,便是現(xiàn)在江寧郡的秣陵,劉陔拿下秣陵后便改秣陵為金陵,再命江寧太守滿寵以洛陽為參照擴大金陵,而金陵便是劉陔首先考慮的大漢首都。
但是大漢除去海權外還得考慮陸權,所以金陵很快便被劉陔放棄,讓其做南京可以,但是做首都不妥,北方士族也不會同意。
第二個考慮的便是后世的北京。
后世的北軍基本就是今天幽州廣陽國的薊縣一代,這里也是劉陔所建的北運河永濟渠的北方終點。
而且北京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同時兼顧陸權和海權,而且還可以輻射大漠和東北。
更別說劉陔的燕國便在薊縣南,這里也靠近劉陔的大本營,對劉陔未來的發(fā)展也有好處。
加上督亢水稻的投產(chǎn),這里也成為了北方的一大糧倉,和燕國的大陸澤糧倉形成了北方水稻的雙重格局,使得北方再無糧食危機。
更別說北京地勢寬,大漢未來的首都那是很可能超過兩千萬人的存在,在北京完全容納得下。
所以各方面來說北京是一個很不錯的建都選擇。
但是很快劉陔便放棄了北京建都的選擇。
原因很簡單,大漢的側重點在西域,在大航海還未完全興起的時候,絲綢之路是大漢耐以生存的一條商路,而且劉陔未來也會一路向西發(fā)展,如果定都北京,那么這條商路便不可能被完全利用,而且也不利于全國資源的調配。
所以雖然劉陔讓陳群以洛陽的規(guī)模新建擴大薊縣,但是未來薊縣也只能和金陵一樣做北京,而不是大漢的都城。
之后便是開封了。
開封在東漢是浚儀縣,屬于陳留郡,自從成皋會盟后,劉陔便將俊義縣并入了河南尹,改名叫開封縣。
并任命京兆尹呂虔為河南尹,負責營建新的開封縣城,而開封縣也是劉陔規(guī)劃的南運河的起始地。
開封若為都城也有很多便利,首先開封位于中原,能更好的控制中原各地,而且隨著南北運河的開建和竣工,未來開封必會成為溝通南北的中心,而且開封位于大河便,未來大河經(jīng)過治理后便會直達渤海海邊,這樣也可以同時兼領陸權和海權。
但是開封也有兩個致命的弱點,首先便是開封無險可守,一旦被兵臨城下,必死無疑,第二便和北京一樣,無法聯(lián)系西北。
所以開封最后也被劉陔放棄。
至于洛陽,一開始便不在劉陔的建都的考慮之中。
因為洛陽同樣不能溝通西北,加上洛陽未來的發(fā)展空間狹小,肯定容納不下大量人口,對于劉陔要求的兩千萬人,太過于勉強了。
所以看來看去,也只有長安最為合適。
自然,劉陔選擇都城可從來沒有考慮過防御的問題,因為若是被敵軍攻打到都城附近,估計離亡國也不遠了。
而劉陔相信,憑借自己的努力,是不可能被敵人打到都城的。
不過長安的防御確實非常逆天。
向東又崤函險道,向西是隴右諸道,南面是秦嶺,而北面便是黃河南原的河套地區(qū)
加上六盤山,賀蘭山等山脈,組成了一座堅不可摧的八百里秦川。
而且長安地區(qū)水運發(fā)達,涇水和渭水橫亙其中,只需要修建一條運河,便可沿大河直達長安,水運快捷,加上長安向西便是涼州,出涼州便是西域,由此便可總領西北諸事,更重要的是,長安可以北控大漠,南控南洲,交通便捷。
唯一不足的便是,這里不具備發(fā)展成兩千萬人口的大都市。
因為如果要長安發(fā)展成兩千萬以上的大都市,勢必要從外地運糧,想想后世隋唐之時,便知有多困難。
畢竟隋唐之時長安的人口可只有一百萬人,而劉陔的規(guī)劃可是兩千萬人啊。
還有一點便是長安離海太遠,雖然可以通過大河連通,畢竟曠日持久,無法做到朝發(fā)夕至。
但即便如此,劉陔還是將鐘繇這個司隸總督親自安排在了長安,并調糜竺為京兆尹,負責營建新的長安城。
至于是否影響海權,劉陔并不在乎,因為劉陔手中有一神器。
蒸汽機。
以蒸汽機車連通各地,特別是直達沿海,如此不僅此水運便捷,而且非??旖?,加上公路和水運,也可以相輔相成,一起編織起一條條連通大漢天下的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