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修道這些年

第十三章

修道這些年 玄靈節(jié)榮 2156 2019-04-16 12:29:14

  好巧不巧,陳風一共翻出來3種功法,皆有反補還原,強身健體之功效。這三種功法,第一種名字叫做《八段錦》,第二種名字叫做《蹚泥步》,第三種則是從蘇軾蘇東坡那里學來的一種養(yǎng)顏功法。

  八段錦:這八段錦是于《八部金剛》之中簡化而來,共有八式。

  基礎:

  陽掌:掌心朝上陰掌:掌心朝下陽拳:拳心朝上陰拳:拳心朝下中宮:即人體之中線,任脈之所在。

  第一式:兩手托天理三焦

  兩腳自然平行站立,與肩同寬。兩手分別從身體兩側向上舉,舉過頭頂時兩手上翻成陽掌交叉,極力向上,雙目平視,兩腳保持站立不可亂動。當兩手陽掌交叉向上伸到極處,復兩手下翻,變?yōu)殛幷平徊媛溆谛厍?,兩掌下落之時,眼隨掌動,微微下視。少頃,兩掌分開再由身體兩側自然向上,舉過頭頂成陽掌交叉,如此循環(huán)往復,即為兩手托天理三焦。

  第二式:左右開弓似射雕

  兩腳自然平行站立,比肩更寬,成低馬站姿。上體保持正直,兩手握拳置于胸前。左手手心向內(nèi),大指朝上,食指中指前伸,無名指小指微曲,左手小臂向左拉伸至極處。同時右手掌心朝外,姿勢與左手相同,右手整條胳臂向右拉伸至極處。同時身體保持面對前方不變向左微曲。然后變換方向如此循環(huán)往復,即為左右開弓似射雕。

  第三式:調(diào)理脾胃單臂舉

  兩腳自然平行站立,與肩同寬。左右雙手成陰拳置于左右小腹處。左手成掌指尖朝上自中宮經(jīng)下頜向上伸張到極處外翻成陽掌,指尖向右。同時右手變?yōu)殛幷浦糜谏眢w右側極力向下,指尖向左。然后變換方向如此循環(huán)往復,即為調(diào)理脾胃單臂舉。

  第四式:五勞七傷往后瞧

  兩腳自然平行站立,與肩同寬。兩手自然下垂。頭頸先向右緩慢后轉,切不可過快過急,同時配合呼吸看向后方,然后扭轉向前。頭頸再向左緩慢后轉,配合呼吸看向后方。然后變換方向如此循環(huán)往復,即為五勞七傷往后瞧

  第五式:搖頭擺尾去心火

  保持低馬站姿,兩手握陽拳置于左右小腹。上體左擰,頭部俯身向下由左至右,同時上體右擰,然后將頭緩慢抬起,期間下體保持不動。變化方向如此循環(huán)往復,即為搖頭擺尾去心火

  第六式:兩手攀足固腰腎

  身體自然站立,兩手掌心貼于后腰處,抓撓后腰,此法即匹配坎離。少頃,延后腰一路向下,緩緩攀于兩腳后腳踝處,同時下身不動,上身下俯。若是沒有開胯拉筋過的學者切不可急功近利,應以自身實際情況能下攀于何處則收于何處。然后身體緩慢向上恢復自然站立,如此循環(huán)往復即為兩手攀足固腰腎

  第七式:攢拳怒目漲氣力

  保持高馬站姿,兩拳握陽拳置于身體左右小腹,極力攢拳,同時眼睛極力睜大。少頃,眼睛恢復正常。如此循環(huán)往復,即為攢拳怒目漲氣力。

  第八式:背后七顛百病消

  兩腳自然平行站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放于身體兩側,同時踮起左右腳尖,使腳跟離開地面,少頃,腳跟重重落地。如此七次,即為背后七顛百病消。學者切不可少于七次或多于七次,當?shù)谄叽谓K結時,不可亂動,應保持站立姿態(tài),稍等片刻,待自身氣血回歸下田,再付行動。

  蹚泥步:此步法為八卦掌中基礎步法,因人之雙腿既連于心,又連于腦。日久練習,可穩(wěn)定下盤,自然還精補腦

  基礎步法:

  扣步:兩腳自然并列站立,左腳或右腳向前內(nèi)翻置于另一只腳前,與另一只腳成90度“丁”字站立。

  基礎呼吸:

  搭鵲橋:將舌尖向上卷起,置于上牙后上顎突起而又凹陷處。此法可連通人身任督兩脈,一如牛郎織女之相會,故名搭鵲橋。

  練習方法:

  兩腳并列自然站立,下身膝蓋微微前曲,上身保持不變,兩手自然握拳緊貼身體兩側,拳心向后。

  左腳平起平落向前一步,過程要慢,不可過急過快,過急過快則無用。切記腳掌應同時起,同時落,切不可先提腳跟,再提腳尖。待左腳站定,右腳平起平落再向前一步,過程要慢。

  蹚泥步練習時既可走直線又可繞圈。

  直線練習時,當遇到無法前進之地,如此時左足在前,則左足成扣步,同時轉身,右足平起平落向前一步。若此時右足在前,則右足成扣步,同時轉身,左足平起平落向前一步。

  繞圈練習時,通常繞圈練習會以樹木為基準,即為繞樹,若實無可繞之物,則應想象有一物置于眼前。兩腳并列站立,此時先出左足右足皆可,切記兩腳應當平起平落。

  練習完畢,兩腳并列站立,下身膝蓋保持微曲不動雙手成陽拳從身體兩側上舉過頭,然后下翻變?yōu)殛幦儆芍袑m緩緩下收,置于小腹,待周身氣血歸于下田,方可起身行動。

  蘇軾之養(yǎng)顏法:

  基礎:

  叩齒:上下牙齒相互碰撞,待閉合少頃再分開再碰撞,此即為叩齒

  十二重樓:咽喉即為十二重樓

  吞津:口中若有津液,應頭部稍稍上仰,讓津液自然通過十二重樓進入食道。若津液過多,不可大口吞服,以免嗆到呼吸管道。應該分次緩緩下咽。

  撫面:雙手掌心貼于面部,或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輕撫面龐,即為撫面,與刮痧同理

  練習方法:

  應起于每日卯時,先叩齒數(shù)遍,再用舌尖刮擦上顎,直至生出津液,緩緩下咽。當其時,兩手置于胸前,兩掌相對,屏住呼吸,搓掌數(shù)遍,至極熱難耐。雙眼微閉,再用兩手撫面,由下至上,以逆時針方向撫面7次,即畢,若7次過后兩手熱氣仍未消散,則仍然以逆時針方向撫面,直至兩手熱氣散去,切記不可少于7次。當撫面完畢后,待面容內(nèi)熱氣散去之后方可睜眼行動。

  此功法日久練習,功力深厚者不僅面容有所改變,就連面部骨骼也會隨之改變。

  陳風自得此3種功法后,日夜練習,勤耕不輟,不出數(shù)日,便覺得虧損之身體有所好轉,精神亦有所滿足,雙眼也越發(fā)明亮起來。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很快,陳風的寒假就過完了。

  當陳風背起書包,拿起行李又回到了自己所在的學校時,卻又得知了兩個令人感到有些驚詫的消息。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