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逛早市、趕集和淘換舊物之外,秦月也被朋友們邀請去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其中給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情,大多都是Ray的家人帶她去的地方。
為了踐諾,Ray的女兒在一次周末加班的時候帶著秦月去了她工作的養(yǎng)老院。秦月到的時候就被那里的生命氣息打動了。紅磚蓋的樓,室內(nèi)墻壁也用的是紅磚的圖案做裝飾,十分溫暖。養(yǎng)老院像集體宿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單間,每個門外都有房主自己掛著的畫或者其他的裝飾品,藝術(shù)氣息濃郁,盡管這里的老人大多數(shù)都不能生活自理,但卻沒有頹廢之氣,而是每個人都盡量地把自己的每一天都過得有盼望,有意思。
秦月穿著護士服跟在Ray女兒的身后。每個樓層有五個人負責,Ray的女兒是一個樓層的負責人。但她要做的事情卻只比其他人要多,只是除了正常護理人員需要做的事情之外,還要負責把很多的信息歸檔和管理手下的人。
一天下來,秦月覺得這里的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真的不小。上班的第一件事是發(fā)藥。她們推著裝滿藥物的車,一家一家地走。藥是前一天晚上住院醫(yī)師分好了的,不過護理人員在發(fā)藥的時候仍然有責任復查一遍。
接下去,她們要監(jiān)督清潔工將每個房間的衛(wèi)生打掃干凈,而那些不能自理的人的清潔工作卻歸護理人員負責。這個工作十分地累人,因為很多老人完全不能站起來,全要護理人員托著,對女生的體力很有挑戰(zhàn)性。
幸好這里的設(shè)施比較完備。每張床都可以用按鈕將躺著的人扶起來變成坐姿,而且也有防水的輪椅可以直接推到淋浴的下面。這種輪椅還有氣動功能,可以把坐著的人扶起來變成站姿。其他的和國內(nèi)的養(yǎng)老院也差不多,每個房間里的不同位置上都設(shè)有若干緊急按鈕,用于報警求救。屋內(nèi)除了床、桌椅和衣柜之外、灶臺和櫥柜,可以供住戶燒水做飯。
秦月她們忙完了手頭的工作,就到一樓的餐廳里去喝水休息。那里也是到處都有色彩鮮艷明亮的裝飾,這些裝飾卻只讓人心生愉悅卻并不讓人感到喧鬧。餐廳的一整面都是落地窗,外面的草地和花園如同餐廳的延伸部分,看了使人心情舒暢。有老人在外面的草地上散步,也有人坐在輪椅上在外面閉著眼睛曬太陽。
餐廳有一個很大的吧臺,有個廚師在那里做飯。早飯大多都是住戶自行解決,面包、芝士、火腿、雞蛋、咖啡或者茶就搞定了。原本荷蘭人也是一日三餐都是熱飯熱菜,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代人卻只在晚飯的時候能保證吃上熱飯菜,其他的那兩頓都要看情況??绅B(yǎng)老院卻每天都提供兩頓熱飯菜,卻不是大鍋飯,而是需要提前點餐。有提前一周點好的套餐,通過每個人屋里的Pad,直接匯總到餐廳的廚師那里,他們會提前采購原材料再及時地進行烹飪。到了飯口,有的老人會到餐廳來就餐,也有人會打電話過來讓餐廳送到房間里去。這部分費用每個月都會在月底結(jié)算。但住宿費用卻需要提前繳納。
秦月粗粗地算了一下,這里的住戶,每個人每個月下來所有的費用加在一起大概在兩千五百歐元左右。普通老百姓,如果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卻按時交納了各種社保的話,退休的時候每個月大約能拿到兩千歐元。所以這里的消費稍微比其他的養(yǎng)老院高一些。不過這可能是因為在這里居住的人無法生活自理的緣故。歐美的服務和護理費用向來都不低。這里所有的工作人員都需持證上崗。
后來秦月了解到,老人只要能夠自理就大多會選擇自己生活。幾乎沒有年輕人與老人在一起居住照顧老人生活起居的事。不能自理的老人一般都會去養(yǎng)老院,當然每個養(yǎng)老院因為所提供的服務內(nèi)容差別,在收費上也有所不同。
秦月因為家里有個單身的老媽快到了退休年齡了,就希望給她找一個可以有一堆小伙伴一起玩的地方養(yǎng)老。相處易,同住難。秦月雖然不介意跟老媽同住,但心里也清楚,從生活習慣,到消費理念等等所有的事情上,只要兩代人在一起同住,各種摩擦就不會少。而且老人一旦退了休,最大的需要不是被照顧,而是如何排解寂寞。
后來,黃天不負有心人,秦月終于在臨海市找到了一家跟她在荷蘭做義工的養(yǎng)老院條件差不多的地方,老媽退了休搬過去以后每天跟著大伙打太極拳,學八段錦,跳民族舞,上手工課,參加模特隊,看別人打門球,大大小小的出行不斷,過的十分地快樂。盡管老媽的房子還沒有賣,她卻已經(jīng)習慣性地管養(yǎng)老院叫家了。當然,那個時候秦月和饅頭早有了自己的小窩。不過這些事情都發(fā)生在若干年之后。
Ray兒媳婦的妹妹高中畢業(yè)邀請他們?nèi)胰⒓铀漠厴I(yè)典禮。Prom永遠都是一個人年輕時代最重要的事件,所以Ray帶著秦月過去長見識。秦月還真的就長了見識。和美國的Prom不同,沒有什么室內(nèi)的舞會,這場慶典的高潮是大家到達露天聚會場地的過程。
在道路的兩旁站滿了孩子們的家長,親友和秦月這種打醬油的人。五月的下午,陽光耀眼,在藍天草地之中,一條長長的車道上緩緩地駛來了一長串汽車,都不是平日里常見的車子,大多不是昂貴的跑車,就是古董車。身邊的人不斷地指著開過來的車子感嘆著。那些車真的每一輛都像是藝術(shù)品,可惜的是,現(xiàn)在沒有人肯再這樣造車了。
Ray的弟弟也開著他收藏的一輛老爺車過來,車里面除了Ray兒媳婦的妹妹之外,還有兩個蹭車的同學。所有的孩子都盛裝出席,女孩兒都穿著顏色鮮艷的晚禮服,男孩兒也都穿著燕尾服,有的甚至帶著禮帽,拿著雪茄,擺著Pose,很有美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大亨的模樣。周圍的觀眾見了這些搞怪的孩子都發(fā)出善意的哄笑。
在豪車過去之后,是一排拖拉機。荷蘭的拖拉機非常高,大概比那種長途豪華大巴車還要高,司機坐在高處,占地面積卻很小,大概不到兩平方米,方方正正的車型。他們過來的時候,觀眾開始熱烈鼓掌。這些人都是附近農(nóng)場主家的孩子,他們用這種方式表明自己的身份,也表達自己對土地的熱愛。
最后出場的孩子最是可愛,他們雖然也是身著盛裝,卻騎著自己心愛的單車。他們用行動表達的是,我就是我,不是我的父母或親屬。他們沒有托親戚朋友借車,家里也不是農(nóng)場主,只是普通人家,就用了最符合自己學生身份的方式出場。這種做法被觀眾大聲地叫好。
看完這段高潮部分,秦月他們就撤了,因為接下來就是孩子們的露天舞會和自助餐了,那是屬于孩子的時光,成年人理應避讓。
秦月非常喜歡這場Prom的出場儀式,青春的張揚和美麗與社會價值取向的沖突和妥協(xié)全都展現(xiàn)了出來。
秦月去參加的最后一項活動是一場婚禮,是Ray的妻子帶她去的。作為官方的司儀,Ray的妻子無疑是盡職盡責的。她不想千篇一律地主持所有人的婚禮,而希望給每對新人都留下獨一無二的記憶,因此每次婚禮之前,她都抽出時間約見他們,然后根據(jù)對方的講述寫出一篇文章來,在婚禮上誦讀出來。Ray妻子所在的市政廳還有一個官方司儀,比她工作的時間要久很多,但那個男的卻對工作沒有什么熱情,也不肯為了這份微博的收入額外在付出什么。因此Ray的妻子得到的主持邀請越來越多,在圈子內(nèi)也越來越有名。她自己在接受這份工作之前就已經(jīng)收集新婚夫婦玩偶多年,妥妥地一顆少女心。說實話,靠這份工作養(yǎng)家是不可能的,也正因為如此,多工作是否熱愛就成了關(guān)鍵。秦月真心覺得新人能遇到Ray的妻子是很大的福分。
在市政廳內(nèi),所有的人都站著,秦月站在角落里,看著遠處新人的背影,在他們的面前是Ray的妻子宣讀她采訪他們后所寫出來的祝福,兩個人聽著,時而大笑,時而流淚,周圍來觀禮的人也不時地鼓掌喝彩。
在市政廳登記結(jié)婚是類似于國人在民政局登記結(jié)婚,都可以拿到結(jié)婚證。但在荷蘭,在教堂結(jié)婚也是合法的。荷蘭有不少的教會特別像圣經(jīng)使徒行傳時期的教會,凡物公用,信徒不向國家納稅,而是向教會納稅,而他們的生老病死,教會也負責到底。秦月在荷蘭期間就遇到過一個信徒家中失火的事情。教會出錢,信徒出力,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讓那個信徒一家人重新有了住處。當然這筆支出遠遠高過這家信徒平日里納稅的額度,但卻沒有人介意,因為這里的運作方式跟保險公司一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都是從教會的基金里面支出。也有專業(yè)人員打理這個基金,讓它不斷升值,以抵抗通貨膨脹。秦月聽見這事的時候,目瞪口呆。因為這種做法幾乎等于國中之國。她難以想象,荷蘭這么一個主權(quán)國家竟然可以允許這種做法的存在。但轉(zhuǎn)念一想,荷蘭還是個君主立憲的國家,既然皇室還在,那么政府允許教會如此做也就不太難理解了。
歷史上,荷蘭一直都是個信仰純正,信徒眾多的國家。在新教徒受逼迫的時候,很多信仰的偉人都曾到荷蘭避難,其中就包括留下信仰巨著《基督徒要義》的約翰加爾文,這本巨著影響極其深遠。秦月當初閱覽神學課程里面專門有一門就是對這本巨著的講解。荷蘭如今仍有一片區(qū)域被稱為敬虔區(qū),那里的人基本上都是天主教徒仍然完全遵行天主教的所有教義。在那里住的女人終生都只穿裙子。秦月想起自己在二手服裝店里遇到的那些服務人員,她們的確在很冷的天氣里仍然堅持只穿裙子。后來,秦月去以色列的時候注意到即使是當?shù)氐呐?,也有兩種制服,一種是褲子,一種是裙子。信奉傳統(tǒng)猶太教派家庭出來的女生,即使是在穿軍裝的時候,也一定要穿裙子。秦月個人覺得女信徒穿褲子還是裙子都不重要,但卻不能不尊重這些人堅持自己信仰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