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建文野望

第十章 禮部尚書

建文野望 祎爾善 2141 2019-03-05 08:44:19

  “臣石永年細細查實,共探明司賊文山其罪有三:其一私截屬國貢物。如洪武二十六年,暹羅遣使入京納貢。司賊文山扣留白玉象牙三對、碗石十五兩、真珠十五顆。又如洪武二十八年,流求先國王薨。武寧王遣使三吾良疊入京請冊封襲爵,所攜紅珊瑚石一件、真珠十顆、皆入司賊之手,未達天宮。凡此種種,無從列舉。其二私授吏員。洪武二十八年,國子學司業(yè)致仕,司賊一力保薦門生嚴文德、白安福二人,言司業(yè)必從此二人擇。其后吏部天官果然以白安福為司業(yè)。又如洪武二十九年,天官調(diào)儀制司員外郎姚喇入戶部,調(diào)令竟為司賊私扣,月余吏部又另擇人選。司賊勢大,竟至于斯。其三結交異人。司賊府中常有和尚僧人往來,臣密密訪來,此些和尚皆不是京中寺廟的,自言皆是北方云游僧。妖僧出手豪放,所使寶鈔花紋,與京中不同。此時雖無根據(jù),但事關重大,臣不敢不奏。臣冒死探出,妖僧乃周王親信,所以結交司賊,其意在何,臣實不敢言。……

  石永年的密奏,所有公文的格式、體制一概不用,這也是朱允炆給石永年的特權。奏折雖然不長,但滿滿的都是干貨。其它的事情不好查證,這截留貢物的問題,卻很好驗證。歷年諸屬國進貢,都有禮單直接呈達御前,是禮部偽造不得的。朱允炆找出石永年所說的事件禮單,再與內(nèi)帑中的入庫記錄一一對比,石永年所記錄的這些禮品,果然好像是人間蒸發(fā)了一樣。能做成這樣的事情,其中知道內(nèi)情的人必然不在少數(shù)。司文山敢這樣做,背后的能力越想越讓朱允炆害怕。

  石永年認為,截留貢物是與天家爭利,是大逆的罪行,當然放在首位。至于私授官員,最多只能算是以權謀私,而結交異人的罪行最輕,甚至都不能算罪過,充其量是行為不軌。但是在朱允炆看來,這三件罪行卻是一件重過一件,司文山能控制禮部大小官員的升遷任免,必然與戶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在朝六部中,若有兩部結為一黨,其勢力就足以對大明造成很大的影響。官員結黨,是歷朝天家都深惡痛絕的亡國之道,眼見洪武朝欣欣向榮的背后,確是如此大的隱患。朱允炆不禁冷汗涔涔,他甚至有些同情自己的這位前世。要在怎樣困難的環(huán)境下,堅持抵抗來自北方能征善戰(zhàn)的邊軍達四年之久。至于石永年所說的妖僧,朱允炆當然更是也心知肚明,這恰恰是建文朝最大的憂患。

  更另朱允炆感到恐懼的是,內(nèi)帑中的這些物件,竟然鬼使神差地又出現(xiàn)了。

  僅僅十日后,朱允炆命太監(jiān)整理出司文山入主禮部以來,歷年各屬國進貢的禮單,親自前往弘義閣內(nèi)帑,打算搞清楚,這位禮部尚書究竟截留了多少貢物。然而禮單上一樁樁一件件,竟都陳列在弘義閣庫房內(nèi)。日前石永年奏報,自己親自勘驗出的幾件缺少的物品,此刻也一件不少。

  司文山敢截留貢物,弘義閣監(jiān)守又豈能不知。日前見天子親往弘義閣查點,雖然當時沒有降罪,但畢竟知道事情即將敗露,早告知司文山,將所截留的貢品盡數(shù)補上。此刻天子再行查驗,自然是滴水不漏。有些物品司文山早變賣為財,只好另尋相似之物補上,好在番邦進貢的原物,天子從來也未見過,縱然發(fā)現(xiàn)有些禮物不對,也難發(fā)覺。

  司文山截留貢品之罪,從此再無真憑實據(jù)。至于司文山有私授官員的能力,除了捕風捉影的幾句話之外,石永年也無法找出更多證據(jù)。司文山與吏部勾結,所有官員任免的文書,既然出自吏部,當然很容易做得天衣無縫。至于結交僧人,更是無從入罪。如何處置司文山,成了朱允炆眼下頭疼的第一件事。

  朱允炆隨口說出一個名字來,就能查出這么多問題。朱允炆甚至有些不敢想象,朝堂之上君臣一心、一團和氣的背后,到底有多少暗流在涌動。自己這個表面上四海一心的皇帝,實際上還有多少權力。

  司文山的諸般罪行,既然沒有真憑實據(jù)?;实郛斎粵]有理由直接罷免司文山的職務,但平級調(diào)動,甚至升遷,卻十分正常。眼下朱允炆想出的辦法,是把司文山的職務調(diào)整為大學士。明初的大學士是皇帝的近臣,以侍從顧問的形式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務。大學士品級大都不高,卻掌握著較大的權力。在洪武朝,朱元璋對這些一手提拔的大學士十分信任,他們的一個建議,往往就能決定一位高官的生死。

  翌日早朝,朱允炆就宣召,禮部尚書司文山加封太子太師,仍領正一品銜,入調(diào)文淵閣大學士。司文山本來是太子少師,加封太子太師是榮譽升格。文淵閣中官員,品級以四品、五品為主。要調(diào)司文山入閣,當然不能再降為四、五品的小官。朱允炆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將司文山和禮部、吏部這些掌握著實際權力的衙門隔離開而已。至于入閣之后,朱允炆當然也不會向他問政,司文山?jīng)]有了實際權力,也就不足為患,今后自己能形成對權力的絕對控制,解決司文山就簡單得多了。

  然而,就是這樣一道升職的詔書,也遭到了群臣的反對。

  “禮部事務繁多,臣乞陛下收回成命,臣愿在禮部為國分憂?!彼疚纳降馈?p>  “司大人在禮部多年,熟悉禮部諸事,不宜有變,臣也希望陛下三思?!辈怀鲆馔?,吏部屬官也站出來為司文山說話。

  “禮部上下,皆仰仗司大人提綱掣領,司大人若走,微臣恐處事不周?!倍Y部右侍郎道。身為司文山一手提拔的侍郎官,他豈不知這封詔書的實際意思。

  “陛下若缺少侍從學士,翰林院中有供奉百人,供陛下挑揀。司大人國之棟梁,伏乞陛下三思?!碧K虑涞馈LK抡乒芏Y樂,與禮部當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諸卿所奏,屬實有理。此事暫時作罷,以后再議?!敝皇钦{(diào)動一個禮部尚書,阻力竟然這么大。朱允炆不知道,今日如果強行調(diào)動,會帶來怎樣的結果,但必然是對自己大大不利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