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唐田舍郎

第六十一章 以工代賑

大唐田舍郎 黑虎村民 14 2019-04-26 11:19:44

  趙一辰一行人在縣衙簽字畫押之后,這刺殺案算是告一段落。

  剩下的便是官府追查背后指使之人了。

  只不過,不管是趙一辰,還是任縣尉對此都不抱希望,只是把卷宗抄錄了一份交給上級衙門。

  “賢侄啊,幸好你沒有受傷,這些賊人實在是可惡?!边^堂程序結束后,趙一辰還沒走出大堂,縣令李子奇過來道。

  只是,這份突如其來的熱情,有些讓他差異。

  李子奇道:“賢侄啊,如果不嫌棄就叫老夫一聲伯父吧?!?p>  趙一辰見此,只好道:“小子,見過伯父?!?p>  “哈哈,好、好……”李子奇原以為這少年郎只是聰慧一些罷了,以后的前途是有的,但是還不足以讓他主動親近。

  可是經(jīng)過這次刺殺,李子奇才認識到趙一辰的厲害。居然有大人物關注,不然也不會惹上如此大的禍事。

  通過探查,嚇了李子奇一跳。

  乖乖,這趙氏一族都是怪人、牛人。

  不要看那黑虎村只有九百多人,從小習武的居然有三百多人,上過戰(zhàn)場的就有兩百來人。

  雖然一直知道,趙氏彪悍勇武,向軍中好友一番打探之后才知道,這群人真是瘋子啊。

  這趙氏曾經(jīng)在昭公主麾下,有三十七騎擊破敵人七百的赫赫戰(zhàn)績,軍中一直有著十騎破千軍的傳說。

  只是后來隨著長公主去世,趙氏一族在軍中便聲名不顯,這才不被世人所知。

  這才是李子奇親近趙一辰的真正原因。

  要知道大唐最重軍功,趙氏此時有這么一個聰慧的族長,遲早是要飛黃騰達的。

  所以使得這位縣令對趙一辰另眼相看,不拿他當一般鄉(xiāng)下土財主對待。

  要知道一般百姓練武,光最基本的營養(yǎng)都跟不上,第一關都過不去,更不要說各種藥材了。

  所以便有了窮文富武的說法。

  而對一般鄉(xiāng)紳而言,或許不缺少錢財。

  但是沒有煉體、武技秘法。再怎么努力效果也不大,關鍵還傷身體,胡亂練武必定暗傷無數(shù)。

  所以,李子奇這才震驚趙氏一族的底蘊深厚。

  大家都知道薛仁貴,薛家因薛軌早逝而家道中落。

  薛仁貴少年時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以種田為業(yè)。

  但人家出身于河東薛氏南祖房,是南北朝時期劉宋、北魏名將薛安都的后代。

  雖然家貧但是武技傳承還在,再加上本身天賦不錯,這便有了后來的成就。

  說到底,此時的武將那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所謂打鐵的尉遲、賣馬的秦瓊、販私鹽程咬金。

  哪一家不是累世公卿?!

  趙一辰于縣令李子奇打著哈哈應付著,心卻早就飛回家里。他著實擔憂盼兒的傷勢,這邊實在沒有心思和李子奇打啞謎。

  趙一辰便道:“小侄看伯父眉頭不展,不知為何事煩憂?”實在不是他愛管閑事,只是這李子奇,此番作態(tài)想來就是找他有事,又不愿主動開口。

  “哎,不瞞賢侄,老夫近日里為那城外的難民憂心不已。”李子奇嘆了一口氣接著道:“這些難民聚集在此,不事生產(chǎn)。某怕時間長了這些人,無所事事,被人煽動會生變故啊?!?p>  趙一辰聽到此,便心下有數(shù),腦中閃出一個辦法。

  這便道:“縣令乃是一方百姓父母官,伯父當父愛憫民。正所謂仁者愛人、以德治民,對百姓要輕徭薄賦,以民為本,養(yǎng)民也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p>  李子奇聽得直搖頭,理是這個理,可做起來難啊。

  這剛認下的侄子,看來還是太年輕,不知道世事艱辛,百姓刁鉆??!

  某家卻也是糊涂,如此大事卻向一個少年郎求教,少不得叫人笑話。

  趙一辰看著李子奇這番表情,想來也是知道他心中所想。

  想來是直播吃翔之類的……

  趙一辰道:“某聽聞早在東周齊景公之時,時值饑荒,晏子奏請直接分發(fā)米粟賑濟饑民,齊景公不允許。晏子另辟蹊徑,借興修路寢之臺,招募饑民參加工程建設,三年臺成而民振……民足乎食?!?p>  趙一辰說完看著李子奇笑道:“晏子之濟饑,以智行仁,即工寓賑。某家稱之為以工代賑?!?p>  以工代賑這種濟災方式從東周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只是從先秦到宋朝初期,以工代賑在這一歷史時期鮮有人知,直到宋朝才被大量使用。

  趙一辰看著李子奇豁然開朗的表情,很想問一句:香不香?

  在漢朝以來,儒家學派提倡國家積極介入貧困救濟和災害救助,這種主張國家介入社會救助的思想在父權式農(nóng)業(yè)社會主要表現(xiàn)在官府建立的倉儲制度、各類慈善救助機構。

  在遇到饑饉抑或災荒年份時,朝廷或地方鄉(xiāng)紳利用養(yǎng)恤、貸賑、開倉賑濟、調粟等手段救濟窮民百姓,通過養(yǎng)老育幼等慈善機構收養(yǎng)救助老弱孤寡。

  各類傳統(tǒng)社會救助實踐的豐富開展,成功地孕育歷史上不同時期救災濟貧的父愛憫民理念。

  這類父愛養(yǎng)民思想,倡導統(tǒng)治者以仁愛民,以悲憫之心同情窮苦大眾,體恤民困,維持百姓生計。

  朝廷或地方鄉(xiāng)紳通過實物或貨幣支付的形式,直接或間接地救助受災民眾和貧苦百姓。

  使其免受貧困流離之苦,民眾通過獲得朝廷恩惠,從而民心安定、社會穩(wěn)定,達到民惠則國順的國家治理目的。

  然而,這些都是被動的,有時候還會引起災民的不滿情緒和仇富心理,所以暴亂時有發(fā)生。

  而以工代賑作為救災濟貧的賑濟手段,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這種事的發(fā)生。

  一方面災民憑雙手吃飯,吃得心安理得。

  一天到晚的干活,累的要死哪有時間想東想西。

  沒了雜念,有了奔頭,個個都是好災民。

  而另一方面官府和那些富戶們提供糧食物資,可以讓災民們興修水利、修筑城墻,從中受益。

  既解流民食糧燃眉之急,又能夠降低饑民搶食、盜竊等暴力違法事件的發(fā)生幾率,而歷史上發(fā)生的農(nóng)民起義也多緣于災荒之時當權者的不作為。

  招募遷徙難民出工干活,可以讓流民安居定所,杜絕邪念,消除動蕩隱患,實現(xiàn)社會穩(wěn)定,實現(xiàn)社稷穩(wěn)固。

  富戶得了便利,還可以睡個安穩(wěn)覺,何樂不為。

  “這以工代賑不禁維護可以治安,還可以增修河渠、城墻。賢侄此謀實乃社稷之言?!崩钭悠骈]目思考之后驚嘆道。

  趙一辰“……”我就問你:香不?

黑虎村民

有個錯字,剛改,刷新吧。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