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知道郭威在皇宮中與劉知遠的遺孀李太后談了什么,但李太后的懿旨很快就從皇宮中傳出,其內(nèi)容總結(jié)起來共有三點。
其一,這天下仍舊是姓劉的。所以并不存在什么叛亂,也無需平叛,各地的勤王之師無需進京,立即原路返回各自駐地!
其二,由于先帝劉承祐沒有子嗣留下,所以要由文武百寮、六軍將校,議擇賢明,以承大統(tǒng)。
其三,在選出新皇帝之前,一切國事由太后臨朝聽政,樞密使郭威監(jiān)國,文武百官全都官復(fù)原職。
消息傳出,舉國震動!
人們都看不明白郭威究竟想要做什么?
郭威在已經(jīng)占領(lǐng)了后漢都城,害死了后漢皇帝,并且已經(jīng)縱兵劫掠過都城的實際情況下,依舊選擇了向后漢的劉氏天子稱臣。
當(dāng)天,跟著郭威走出皇宮的人們都非常郁悶。他們實在想不透郭威這么做到底是為了什么。一向殺伐果斷的郭威在這件事上做得太拖泥帶水了,何必還要假惺惺的去向太后請什么安,既然都已經(jīng)占據(jù)都城了,那何不順勢把這天下的名位都定下來,讓這片天地從此改姓郭?
那樣何其簡單,何其干脆!
更重要的是,在過去的這幾十年里,所有人不都是這么做的嗎?
但是事實證明,這些人都錯了。雖然他們是郭威的親信,每天都能見到他,每時每刻都在遵循著他的命令,但是卻仍然不了解他。
郭威是這個時代里一個真正的異數(shù),他的所作所為與前面的那些行事痛快的“霸主”們截然不同,所以最后他得到的成果也與前面那些稍現(xiàn)即逝的“寡主”們截然不同。
從離開郭宅的那一刻起,郭威就變了,他不再是以前那個勇武、豪爽的郭威了,他現(xiàn)在考慮的只有一個終極問題,那就是怎樣才能在這個亂世活下去!
其余的,都無關(guān)緊要。
為了這個目的,郭威要強制讓自己變得更高更強;同樣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更要壓抑自己,很多以前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他也必須去完成,而且要快,快到讓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第二天,一道道詔書從皇宮中傳出,以誥令的形式傳遍天下。后漢的頂層官場頓時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首先便是封賞“勤王”功臣,王峻升任樞密使兼右神武統(tǒng)軍;王殷升任侍衛(wèi)馬步軍都指揮使;曹威升任步軍都指揮使。
至此,全國的禁軍都完全掌握在了郭威的手里。
接著便是給史弘肇等人平反,之前負責(zé)查抄史宅、王宅、楊宅、郭宅的后匡贊、劉銖、李洪建等官員,一律交由法司問罪。
勉強算是報了家仇,接著郭威便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新皇帝人選——劉赟!
以郭威此時在朝中的威望,自然不會有朝臣敢提出不同的意見,于是后漢的新任皇帝就此誕生了,而且為了讓新皇帝能快點來到都城登極,也為了打消新皇帝各種不必要的顧慮,朝廷商議決定,由德高望重的太師馮道親自領(lǐng)隊,去宋州迎接新皇帝進京。
就這樣,時間一天天地過去,隨著這些政令的不斷頒布,原本動亂蕭條的汴京城漸漸恢復(fù)了生機。城中的百姓慢慢地走出了各自的隱身之所,開始在大街小巷里出現(xiàn)了。浩劫似乎真的過去了,以往平靜安寧的日子將會再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