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農(nóng)家歡樂頌

第九章家史

農(nóng)家歡樂頌 慕知簡 2171 2018-05-30 17:58:05

  付氏道:“還有一種可能,他也覺得老四的租子高或是覺得累真不想租了,那他也該是把地還給老四,老四想佃給誰,他自己做主,大哥私下和你說,老四要是不知道,他會咋想?所以大哥一人找你說,你還真不能同意。”

  趙興有問道:“這么說老四的地不能種?”

  付氏道:“也不完全是,要是大哥和老四當著咱爹的面和你說,就能種,那說明他們都商量好了,大家伙也就不能有啥矛盾了。”

  慶文道:“看現(xiàn)在這樣,怕是不太可能?!?p>  趙興有道:“大嫂這一提,俺還真覺著咱家地少,是該佃些來種。慶文過年都十四了,過兩年蓋房說親都是要花錢的,咱家又有牛,每年多種十畝八畝地應(yīng)該能成的?!?p>  付氏點頭:“他爹,你說的是這個理,俺也覺得佃地種可行。不過,往年咱村往出租地的就那幾家,租戶也固定,年前人家就說好了,怕是不好租了,俺想著秀水村離咱們村近,地也多,咱現(xiàn)在找人打聽下,沒準還能有沒租出去的地?!?p>  趙興有見付氏同意,道:“成,俺明個就讓周大哥留意著,他做木匠活,來往的人多,耳目比咱靈通。”

  付氏道:“讓他劉嬸也幫忙問問,她整天張家長李家短的,知道的也比咱多。”

  就這樣,兩人說好了今年佃地的決定。

  第二天下午,劉嬸沒過來,秀蘿馬上向付氏打聽起趙家的情況。她正用漿糊把碎布頭一層一層的粘在一起,是做鞋用的,那樣能使鞋面挺括立體有型。

  見秀蘿有興趣,就給她講起趙家在青山溝村的歷史。

  原來趙家祖上是最早到青山溝村的住戶之一。那是前朝末年,天下大亂,各路勢力打來打去。中原地區(qū)十室九空,百姓實在沒有活路了,紛紛攜家?guī)Э诔鰜硖与y。

  趙家老太爺帶著全家老幼十二口人也跟著逃離家鄉(xiāng)。逃難的隊伍走走停停,一路上被各路人馬追趕、搶劫……死的死,丟的丟,最后一家人只剩五口。

  他們一路向人煙稀少的地方跑,大部分難民或死了,或找地方安頓了。趙家老太爺沒有地方去,就打定主意跟著隊伍。

  經(jīng)過半年多的時間來到一座叫鳳鳴城的縣城,隊伍里的人也所剩不多了??h城地方不大,主要是人口稀少,老太爺和難民一起決定就留在當?shù)亍?p>  那時朝廷已經(jīng)無法控制天下局勢,鳳鳴城相當于沒人管的狀態(tài),只要有能力誰占的土地就歸誰。

  難民紛紛搶占無主的土地,對于當?shù)厝藖碚f,他們總是外來的,肯定不受歡迎。趙家老太爺不愿去有人的村子,就聯(lián)合了逃難路上認識,相處特別好的一戶姓吳的人家,找到了現(xiàn)在住的地方。

  剛到這里時連路都沒有,到處都是雜草和灌木,好在艾河兩岸土地肥沃平整,他們燒荒種地,開路搭橋,蓋房建屋。后來,又有人陸續(xù)搬遷進來,組成了村子,選出村長,第一任就是趙家老太爺。

  村名也是他取的,他也沒什么文化,見周圍山都是綠色的,住的是個山溝,就叫青山溝村。

  趙、吳兩家最先來到這里,自然占據(jù)了艾河兩岸大片肥沃的土地。

  傳承到秀蘿的爺爺趙原根是第三代,他現(xiàn)年六十有一,妻子李氏五十九歲,有四兒一女,趙興有是兒子中的老三。

  大兒子趙興君也在村里種地,妻子就是昨天來的吳氏,有二子一女,來的夏氏是大兒媳婦。

  大女兒遠嫁到幾百里之外,年輕的時候還回來過幾次,已經(jīng)好些年沒回來了。今年三十九,生了七個都是兒子,聽說日子過的有些艱難。

  老二和老四不住在村子里,都住在鳳鳴城里,一個是鐵匠,一個是獄卒。

  秀蘿想著昨天吳氏說起各家的復雜關(guān)系,起好奇的問付氏道:“我爺爺還在,怎么會分家的?”

  古代不都是老人去世后兒子才分家么?看好多小說不都是這樣么?為了分家吵的不可開交?

  付氏邊干活邊道:“你爺爺主要是為你四叔,當然也受了那開國丞相姜丞相影響?!?p>  還和大人物有關(guān)?秀蘿更有興趣了:“哦?有什么影響?”

  付氏道:“聽說那姜丞相有三個兒子,小兒子沒成家時,就分家了。他還和太祖爺說:‘兒孫過好自己的日子就是孝順,和分不分家沒關(guān)系,興許過的更好,還不影響兄弟情分’。

  甚至,他分家后還跟著小兒子過,大兒子、二兒子都在外地,結(jié)果真如姜丞相所說兄弟間情分沒淡反而更好了,這事傳開來,朝廷上和民間效仿的就多起來了。”

  這姜丞相還真是個人才??!秀蘿又道:“那又關(guān)四叔什么事?”

  付氏見她有興趣,細細講了原因。

  那時,趙家老四趙興義年紀比其他孩子小很多,還在縣城里讀書外,老大趙興君、老二趙興臣、老三趙興有都已成親。

  趙原根老兩口,老大一家和趙興有一家住在村東的趙家老宅。

  趙興臣因為從小在鐵匠鋪子里做學徒,學成后,由他師父說媒,娶了一個雜貨鋪家的姑娘姜氏為妻,一直也沒回村里住。

  趙興義常年待在縣學里,因為遺傳了趙家人的好相貌,被住在縣學附近的一位王姓獄卒的女兒看上了,但是這姑娘比趙興義大兩歲,趙原林和李氏聽說后就不同意這門親事。

  這王獄卒只有一個女兒,他原本也沒看上趙興義,說趙興義沒啥能耐,只空有副好皮囊,可扛不住自家女兒在家天天不吃不喝的鬧騰,沒法子只好答應(yīng)了親事。請了人說項,承諾如果兩人成親,過兩年趙興義如果還考不上童生,就讓他頂了獄卒的差事,王獄卒則回家養(yǎng)老。

  但王獄卒也提了條件,趙興義成親后要在城里住,人家就這一個女兒,自然想離的近些。

  這下趙原根和李氏動心了,他們其實心里明白,趙興義讀了十多年的書,連童生也考不上,可見真不是那塊料。而現(xiàn)在他有機會,得到個吃公家飯的差事,也算是個不錯的出路。媒人又下了力氣給撮合,最后老兩口就同意了。

  可縣城里的房子可不便宜,這些年趙興義讀書就沒少花錢,要是直接給他買房子成親,對那其他三兄弟太不公平了,說出去當村長的大哥就不能同意,也沒法堵住村里人的悠悠眾口。

  趙原根和李氏商量了幾天,最后決定分家。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