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師徒告別補羅稽舍和毗濕奴伐摩,離開遮婁其,繼續(xù)前往靈山之路。通過東遮婁其可進入東天竺,到達摩揭陀國。有東遮婁其國王的通行令,師徒一路暢通無阻,既無凡人阻攔,也無妖魔擋道,很快出了國境。
見路邊界碑,三藏感慨,“我們已經(jīng)進入摩揭陀國了。”
“那這里不是歸戒日王管啦?”豬八戒擔心起來。
孫悟空冷哼道:“戒日王在曲女城,就算他得到消息,要反應(yīng)也沒這么快。即使他行動了,有我在,一棒子敲死他?!?p> “得了吧,猴哥!你都敲了兩棒子了,還沒把他敲死?!必i八戒譏嘲。
孫悟空氣得現(xiàn)在就想敲死豬八戒,“事不過三,下一次就是他死期!”
三藏聽了搖頭,只管趕路。
前方傳來嚶嚶啼哭聲。三藏放緩腳步,小心走過,只見河邊聚了群人,人個身穿喪服。在恒河邊舉行葬禮并不罕見,其實這更是當?shù)亓曀祝篮蠡貧w圣河,可以升入天國。只是讓三藏奇怪的是,他并未照見尸體,這些人只是在哭,岸上沒有尸體,河中也沒有。
“把我的書稿拿來!”其中一個男人掛著眼淚喊。
有個女人似乎是他的妻子,聽見這話,哭得更厲害。她把一大捆卷軸捧給了男人。
男人抱著這些卷軸說,“雖然你們?yōu)槲艺衼須⑸碇?,可畢竟是我的心血,不能將你們完成是我最大的遺憾,我要帶著你們一起走!”男人邊說邊把卷軸綁在身上。
然后,男人一步步走進恒河。女人和孩子,還有仆人,一大群人在岸邊失聲痛哭。
這是要自盡啊!“悟空!快!”三藏趕緊叫。
孫悟空吹了一口氣,河里的男人一下子回到岸上。
這個奇跡把岸上的人嚇得尖叫,紛紛向神感謝。
“阿彌陀佛?!比厣锨霸儐枺柏毶犑┲餮哉Z中有苦衷,敢問施主為何尋短見?”
自己進到河里,又莫名其妙回了岸邊,是神不讓自己死啊!男人連連哀嘆,“讓我死了吧!我要是不死,家人都會跟著倒霉!”
“這是何苦呀?”三藏更想知曉,“施主不妨與貧僧說說,貧僧雖是過路的行腳僧,可幾個徒弟還算有些本事,或許能幫上施主。剛才救你的正是貧僧大徒弟?!?p> 孫悟空抓著猴腮嘿嘿笑。
男人驚訝,“長老,看你面容不是天竺的沙門,還有你這幾個徒弟……莫不是從摩訶震旦國來的那位取經(jīng)僧吧?”
三藏驚喜,“正是!施主聽說過?”
男人自我介紹道:“我叫波那,是個作家,常出入戒日王的宮廷,所以聽說過你們。戒日王為你們很是忌憚,認為你們會為天竺招來災(zāi)禍?!?p> 孫悟空聽此情況,來了勁,“是戒日王命令你自盡的?”
波那無奈點頭。
“你做了什么?他為什么要你死?”
“我寫了部書?!辈菗崦壴谘系木磔S,“《戒日王傳》,本希望它能流傳后世,我的名字跟著被歷史銘記。可就是這部書惹怒了戒日王,國王要我的命!”
“哎呀呀!一定是你在書里玩文字游戲,被他看出來了。”豬八戒取笑。
這可不是笑別人的時候,孫悟空推開豬八戒,再問道:“你寫了什么,把他惹怒了?”
波那搖頭嘆氣,“我什么都沒寫呀!都是贊美他的文字,他卻起了誤解,尤其是那個因陀羅的比喻……我怎么都想不到,他會把這個往弒兄上聯(lián)想,硬說我暗指他跟因陀羅一樣,是個弒兄者!”
“他做賊心虛?!睂O悟空笑道,“我看你就別死了,為這種理由而死,真是笑死后人?!?p> “可若不執(zhí)行他的命令……”
“那就帶著家人遠走高飛,到戒日王管不到的地方去。我看南邊遮婁其就不錯?!睂O悟空建議道。
“不如去東光國,那邊的國王更懂文藝,比補羅稽舍那個老粗有文化得多?!边@時,旁邊有人插話。
眾人看去,一群騎馬的武夫到了附近。
“師父!快看那是……”豬八戒叫道。
沙僧也認出了他們,這幫人就是金平城外要殺三藏祭神的那伙強盜,立即拿了寶鏟保護師父。
“原來是日胄老弟呀!”孫悟空笑道,“你怎么到摩揭陀來了?跟著我們的?”
日胄回他,“我回東光國,路過這里。我說過,我們會再見面,只是沒料到這么快?!?p> “你是……”波那盯著日胄看,走上前。
孫悟空介紹,“他們是我在金平城認識的一伙強盜,不過我覺得他們并不是很壞。”
“你說他是強盜?”波那震驚。
“波那認識我?”日胄笑問。
波那立刻回答:“是,雖只見過幾次面,我卻記得您的面容。您是東光國的國王——室利鳩摩羅?!?p> “你是國王?”師徒都極驚訝。
日胄笑著默認。
“這么說你給我的戒指不是搶來的,是你自己的戒指?”孫悟空驚道,“那么你微服出國做什么呢?”
日胄笑說:“為主母尋覓祭品呀!”
“這說你已經(jīng)殺了別人當祭品,所以回國了?”
“沒有。沒找著比你師父更好的,如果用次等人為祭,主母不會滿意,反會因我不取最好的而生氣,所以不祭了。求不到主母賜福,算那個人命該絕吧!”日胄說,“在此與你們重逢也是緣分,我突然有個想法,想帶你們?nèi)ヒ娨娔莻€人。波那也和我一起走吧!戒日王的地盤你呆不下去了,到了東光國,你可以繼續(xù)寫書,完成你的著作?!?p> 波那欠身,“感謝陛下的好意,我和家人肯定會離開這里,只是我不會再寫書了。以戒日王的權(quán)勢,一定不允許它流傳下去,寫完也沒有意義,甚至會為庇護我的陛下帶來災(zāi)禍?!?p> 日胄沒有強求,隨他去吧。
三藏也來婉拒,“貧僧師徒是要到靈山拜佛,靈山已近在咫尺,無需再到東光國了,請陛下諒解。”
日胄回答:“只怕你們師徒?jīng)]那么容易走到靈山,戒日王定會阻撓你們。我看你們對戒日王弒兄的疑案很有興趣,那么我說的那個人,你們應(yīng)該見一見,他就是金耳國的國王設(shè)賞迦?!?p> “哦?”孫悟空想見。
“他就快離開人世了,也許你們能實現(xiàn)他最后的愿望?!比针姓f。
“師父,去看看無妨。這個設(shè)賞迦當年號稱‘滅法王’,對佛法極盡憎恨,若師父能感化他,功德無量吶!”孫悟空勸道。
三藏心動,弘揚佛法是他己任。
就此說定,波那一家立即收拾細軟,隨同是日胄及三藏徒離開了摩揭陀。
這部名為《戒日王傳》著作,盡管沒有寫完,卻依然流傳于后世,波那的名字也隨著它銘記歷史。
如同再精巧的謎題總會留下供人破解的蛛絲馬跡,《戒日王傳》成為后人探究那段歷史的重要文獻。至于它為什么沒有完成,仿佛又是一個歷史之謎,人們只能根據(jù)劇情斷在戒日王即位之前,以及那段疑似春秋筆法的“因陀羅”比喻,作出些微妙的猜測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