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德口中英雄,莫非就是劉備劉玄德?”
關(guān)羽脫口而出。
張飛聞言先是一愣,繼而驚奇道:“兄長也知玄德乎?”
關(guān)羽答曰:“某游歷至此,聽說玄德寬以待人,好結(jié)交豪俠,少年?duì)幭嘁栏??!?p> 張飛大喜:“玄德常常提起兄長,感嘆大漢若多幾個兄長這般豪杰,也不至于混亂若斯?!?p> “既然兄長與玄德兄互相仰慕久矣,弟這就請玄德過來一敘!”
關(guān)羽聞言,心中五味陳雜。
對于劉備,后世的云長也是無比崇敬。
雖然后世網(wǎng)絡(luò)上,不少人將劉備黑得體無完膚,說他假仁假義,還是十幾姓家奴。
不過對于這些所謂的言論,關(guān)羽向來都是嗤之以鼻。
演義由于羅貫中的情感傾向,明顯美化了劉備三兄弟,卻由于美化過甚,反而成了高級黑。
后世許多似懂非懂之人,拿出演義中不合理的地方,抨擊著演義中的人物形象。
就好像有人黑諸葛亮,說對方根本就是被演義神話,沒有任何才能。
還說諸葛亮不懂軍事,不會培養(yǎng)人才,心胸狹隘設(shè)計(jì)弄死魏延云云。
其他也不做過多爭論,就說諸葛亮心胸狹隘,設(shè)計(jì)弄死魏延這件事吧。
據(jù)《三國志》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guān),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輒欲請兵萬人,這是何等狂妄。
要知道。
蜀漢后期全國總?cè)丝谝膊蛔惆偃f,就算按照十抽一來算,總兵力也只有十萬左右。
除去防備東吳以及各郡縣兵力,北伐兵力最多只有八萬。
蜀國本就兵少,魏延還想分兵偷襲,如果遭遇挫折,一萬兵馬的損失蜀國絕對承受不起。
每次出征,魏延動輒就欲請兵萬人,還自比于韓信,妄言諸葛亮怯戰(zhàn),感嘆自己不受重用。
如此行為,不僅顯得居功自傲、過度自負(fù),還有些目無尊長。
也許有人會說,假如諸葛亮采納魏延計(jì)策,使用子午谷奇謀,北伐恐怕早就成功。
此言,也是無稽之談。
就算魏延從子午谷偷襲成功,可以順利攻下長安。
然長安對內(nèi)無險可守,魏國大軍數(shù)日即可兵臨城下,五千兵馬絕對守不住長安。
且長安那時也并非魏國國都,縱然打下戰(zhàn)略價值也不大。
更何況,諸葛亮戰(zhàn)略目標(biāo)乃是涼州,而非無險可守的長安。
魏延所提出的計(jì)劃,本就與北伐大戰(zhàn)略有所沖突。
至于后世,很多人認(rèn)為魏延策略能夠成功,也是基于司馬懿的一番話。
司馬懿后來說過:“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谷徑取長安,早得多時矣。他非無謀,但怕有失,不肯弄險?!?p> 這番話,很有可能乃司馬懿離間之計(jì)。
魏延的心高氣傲眾所周知。
假如他聽到司馬懿這番話,肯定覺得諸葛亮太過膽小,錯過大好戰(zhàn)機(jī)。
殊不知,司馬懿僅僅放放嘴炮,就能讓魏延尾巴翹上天,使得蜀國將相不和。
以魏延那種驕橫自大,目無尊長的性格,若是換成心胸狹隘之輩,恐怕早就將其殺死。
諸葛亮卻沒有。
據(jù)《三國志》記載: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fèi)祎、護(hù)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后退軍節(jié)度,令延斷后,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fā)。
從這里就能看出,諸葛亮臨死前命令魏延斷后。
魏延不服諸葛亮這件事,眾人盡皆知曉,所以才有人會問:“假如魏延不聽命令該當(dāng)如何?”
諸葛亮卻并未下令殺死魏延,反而說‘軍便自發(fā)’。
這四個字,可以理解成軍隊(duì)只管撤退,不用理會魏延,他愛干嘛干嘛。
由此也可以看出,諸葛亮其實(shí)壓制不住魏延,所以只能隨其所愿。
至始至終,諸葛亮都沒有下令殺魏延。
《魏略》卻是另一種記載。
里面寫到諸葛亮病重,讓魏延在自己死后秘不發(fā)喪,撤兵以后再通報死訊。
長史楊儀卻與魏延不和,看到魏延執(zhí)掌軍事,懼為其所害,污蔑對方想要率領(lǐng)大軍投靠魏國。
魏延本無此心,所以不愿與楊儀交戰(zhàn),反而主動退讓,卻被楊儀追而殺之。
結(jié)合當(dāng)時情況,以及各種人物關(guān)系,后者可信度反而更高。
若按照《魏略》記載,諸葛亮非但沒有壓制魏延,臨死前反而將兵權(quán)交給他。
這也符合常理。
那個時候,除了諸葛亮以外,魏延官職最高。
那些以演義中諸葛亮不喜魏延,臨死前還下令將其殺死,而推斷出諸葛亮心胸狹隘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
畢竟,正史中并未記載魏延殺韓玄,諸葛亮也沒說魏延腦后有反骨。
至于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推舉的蔣琬、董允、費(fèi)祎三人,后來也都成為蜀國丞相,與諸葛亮并稱‘蜀漢四相’。
由此也能看出三人才能,更能看出諸葛亮很早以前,就在為蜀國培養(yǎng)接班人。
相同的道理。
很多人說劉備假仁假義,說劉備乃十幾姓家奴,關(guān)羽每每看到這里,心中都憤怒不已。
羅貫中因?yàn)槠粍?,的確在許多地方有所美化,甚至將其寫成仁義化身。
歷史上的劉備,卻并非那般仁義的甚至有些迂腐,反而是一位有血有肉的英雄。
他出身貧困,因?yàn)槟晟偻龈福畾q左右就和母親以販履織席為業(yè),生活艱苦。
劉備卻自強(qiáng)不息,從小展露出非凡之處,得到其叔父劉子敬看重,在其十五歲那年,被送往盧植那里求學(xué),認(rèn)識了公孫瓚。
強(qiáng)大的人格魅力,以及堅(jiān)韌不拔的精神,也是劉備最讓關(guān)羽敬佩的地方。
根據(jù)《三國志》記載,劉備擔(dān)任平原相的時候,郡民劉平素輕之,恥為其下,使客刺之。
刺客見到劉備以后,卻被對方人格魅力所折服,不忍殺之,還將事情來龍去脈告知劉備離去。
由此也能看出,劉備究竟有多么得人心。
如此人物,如此豪杰,被天下人稱為英雄,強(qiáng)大如曹操都忌憚不已。
可憐,卻被后人黑得體無完膚。
“無論前世今生,你我注定都會有說不清的羈絆?!?p> 關(guān)羽收回思緒,心中嘆息。
“承蒙賢弟念叨,備不請自來,希望不要嫌我叨擾!”
就在此時,一道清朗的聲音傳來。
關(guān)羽抬頭看去。
只見來人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能自見其耳,面部線條非常柔和。
僅僅看了一眼,來者就給人以親切的感覺。
半城流煙
多謝書友‘LZ威’1000起點(diǎn)幣打賞,多謝書友‘道藏歸一’500起點(diǎn)幣打賞。 這章扯得有點(diǎn)遠(yuǎn),而且也很有可能引起那些不喜歡劉備、諸葛亮讀者的反感,但我還是這么寫了。 其實(shí)很早以前,我就想寫本蜀漢后期的小說,想寫出真實(shí)的諸葛亮以及蜀國,想讓大家知道蜀國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失敗的必然性,可惜寫了開頭終究沒有發(fā)布。 我初中就把《三國演義》讀了四五遍,其實(shí)四大名著除了《紅樓夢》以外,我都讀過好幾遍,受到羅貫中影響,所以比較喜歡蜀國人物,也喜歡許許多多歷史名將,前提是人品不要太差。 不過自從寫網(wǎng)文后,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各種黑歷史人物,看到自己喜歡的歷史名人被各種黑,心里真的不太好受。 之所以扯到諸葛亮,也是想讓大家理智的看待問題,在沒有查閱資料前,不要人云亦云,把演義以及道聽途說當(dāng)做史料,再以自己以為的史料抨擊演義中刻畫的人物,這本就是個偽命題。 就好像用魏延抨擊諸葛亮,以致引申出諸葛亮無才無德一樣。